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少女老王/讀到結局才發現,原來自己從頭到尾都沒睜開過眼──《詭畫連篇》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要替《詭畫連篇》寫一篇不能暴雷的文章實在太痛苦!

這是一本隨時都會有圖畫介入劇情的小說,全書一共73張圖畫,全部出自年僅五歲的泰迪之手,但這些圖畫的畫風一點都不統一,甚至超越了我們對五歲的認知。唯一獲得所有圖畫、並且發現有「詭」的,是泰迪的新保姆瑪洛莉,一個剛戒掉藥癮、只有高中學歷的女生,整部小說也是以瑪洛莉的視角展開,但她一登場就被遮擋了視線。
詭畫連篇

詭畫連篇

詭畫連篇 (電子書)

詭畫連篇 (電子書)


瑪洛莉參加了一場實驗,為了測試女人對男人視線的敏感度,她必須戴著眼罩,站在幾個男人面前「任他們看」。

她這才發現,自己竟能「聽見」男人的視線。

不論是落在胸上、落在腿上、落在骨盆上,那刺耳的音頻都讓她頻繁舉起手,示意那些視線是如何精準命中自己的身體,引起實驗人員的歡呼。

矇眼的女性、男人的視線、振臂高呼的群眾,充滿性暗示的開場,安靜地替之後登場的所有男性,都蓋上一層包藏色心的陰影,這樣的安排彷彿就在呼應瑪洛莉是「藥物成癮者」的身分,發生在她身上的所有好事,似乎都要裹上一層糖衣,就像藥丸那樣,在糖衣被吸吮殆盡以前,你想不到會有多苦。

不知不覺,一層層的「包裹」開始了。

瑪洛莉住進了雇主卡蘿琳——同時也是心理醫生,替她安排的溫馨小屋,將瑪洛莉視為家人一樣對待。泰迪非常可愛,只是偶爾會尿床,男主人泰德也從面試時對她的嫌棄,變得友善,也許還有點親密……一切都那麼美好、正常,她覺得自己彷彿身處在每一部美國偶像劇裡都會有的完美社區。

直到鄰居告訴她「小屋死過人」,在開篇的實驗中響起的刺耳頻率重新刮進耳蝸,越來越多的圖畫自動出現在小屋各處,泰迪房間的尿騷味越來越臭,甚至臭到不像尿騷味。

她再也無法忽視這些訊號。

「妳看得到自己尿尿的地方嗎?」

「如果妳低頭看?妳看得到嗎?」

「如果看不到,那妳怎麼知道有?」——《詭畫連篇》

當泰迪向被泳衣包裹的瑪洛莉問這個問題時,瑪洛莉笑了,泰迪的母親卡蘿琳卻沒笑,反而去買了定義口交、肛交等稱呼「且有全彩插畫」的書要給泰迪看。

瑪洛莉震驚的看著那些直白的用詞與彩圖,委婉提醒卡蘿琳「泰迪才五歲」,卡蘿琳卻回報了她一個「妳才是問題」的眼神。

我們都知道瑪洛莉「不正常」,這是以大眾價值觀來說,畢竟她曾經藥物成癮,而且還沒唸過大學,但「不正常」的她,看著泰迪畫出了越來越多不正常的畫,究竟是只有她覺得不正常,還是這一切真的不正常?

看完整本書以後我才發現,作者傑森・雷庫拉克對瑪洛莉的愛有多深,他所有的陷阱都是設給讀者,而不是瑪洛莉。每當瑪洛莉陷入被誤會的困境時,劇情都不會糾結太久,而且不用幾頁就能翻到明朗的結果,就算背負「藥物成癮」標籤,瑪洛莉一次次堅持下來的模樣明明那麼耀眼,為何我們仍然視而不見?

事實上,瑪洛莉除了在開頭進行的實驗嗑藥,之後在整本書裡(除了回憶場景),她都無愧於心,於是她在故事行進間完整的擁有了自己。感覺作者也在透過各種轉折,悄悄提醒讀者:你們有認真去看瑪洛莉這個人嗎?你們還在介意她的過去嗎?你們有看進最深處的本質嗎?

你們真的有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這本書裡的所有人嗎?

還是你們看到的,都是包裹在他們身上的成見或糖衣呢?


結局揭露的不只是故事的真相,還有我們被蒙蔽的雙眼。

原來我們早在翻開書頁,看著瑪洛莉戴上眼罩獨自站在房間中央,任男人觀看時,我們也被戴上了眼罩,而且,竟然,從頭到尾都沒拿下來。

我們就這樣戴著所謂的「眼罩」,用偏見讀完了所有,那些線索明明昭然若揭,我們卻絲毫不覺,只因主角瑪洛莉曾經是藥物成癮者,我們就覺得自己可以隨意又放肆的、去舔她身上的糖衣,嚐到苦頭時就用一句「我就知道」,自作聰明地走過根本就不對勁的劇情。

原來,從頭到尾成癮的都是我們。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結尾(但我不能暴雷),這可能是我看過的驚悚懸疑小說裡,最棒的結尾(但我還是不能暴雷)。

明明整本書充滿超現實的描繪,但作者收尾收得非常真實又乾淨,所有用來包裹苦味的糖衣都不見了,任何情緒都可以共存,所有選擇都可以被包容、所謂標籤就只是標籤,再也遮不住被貼著的那個人,那是最澄澈的人性與愛。

我甚至感覺自己收到了祝福。

這絕對是一本看完後,再從結局往前讀也完全成立的驚悚小說,你會重新看見你原本認為的那個人,其實,自始至終都是他自己的模樣。

然後你會忍不住想好好愛他/她。



作者簡介

1990年生,電影相關科系出身的新聞從業人員,入行八年就跳槽了七次、面試超過二十次,途中還跑去日本留學一年。是一個被社會生活火烤八年,仍只有三分熟的媒體人。 
2019年7月成立粉絲專頁:「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分享職場才有的群魔亂舞、女性視角下的光怪陸離,以及新聞無法告訴你的真相。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常常直面現實,抱怨與憤慨成為日常的一部分,但當這些負能量轉換為文字時,內心的溫柔卻又會湧出,包裹住遍體鱗傷的雙腳,繼續邁向明天。 
甫成立專頁,文章陸續獲Big Data Group大數聚、女人迷womany、今周刊、BuzzOrange報橘、香港地等媒體分享轉載。著有《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人之所以比鬼可怕,是因為你會去想像鬼多可怕,卻總相信人會善良。
歡迎重新認識這個你/妳以為自己已經習慣的世界。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54屆金鐘獎獲獎戲劇出爐!這些戲劇為何全民追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有各大話題好劇,這些入圍金鐘的台劇不僅僅是戲劇,更點燃觀眾心中的某些感知,熱潮蔓延到整個社會。

49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