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麼,只要爆紅、引起關注,就能帶來地位、能力和金錢的世界。」
──Netflix韓劇《絕世網紅》(2023)
1997年後出生、手機不離身的Z世代,已然形塑出一套讓屆齡退休的X世代、正屬於社會主要勞動力的千禧世代感到困惑的價值觀,那就是對於「網紅」的嚮往。美國2019年針對16歲以下青少年的調查發現,17%的人想成為「Influencer」、14%的人想當 YouTuber,唯一接近這些數字的傳統產業只剩下「醫生」。就連性格偏保守低調的日本人,近年在夢想職業問卷中,「YouTuber 或其他影音創作者」也總是高居前三位。
「Influencer」是2019年首度被加入英語辭典中的詞彙,由動詞 influence(影響)而來,指的是「在特定社群中擁有知名度和具影響力的人」,也就是中文的「網紅」,主要涵蓋明星藝人、KOL意見領袖與內容創作者。藉由他們推動的「網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已成為一股難以想像的龐大金流。不過,追蹤人數破百萬、收入動輒千萬美金的絕世網紅,正吸引無數年輕人投入看似成本低廉的自營業,卻不知可能深陷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騙局。
無論是曾蔚為熱潮的歌唱選秀節目,或綜藝型態的戀愛實境秀,素人一夕成名逆轉人生的戲碼,越來越受到市井小民憧憬。全球長期性的經濟衰退讓千禧世代的收入被X世代遠遠拋開,年輕的Z世代對於前途更是徬徨不安。當財富與權力被少數菁英牢牢掌控,學歷與勤奮不再是成功保障,如果你欠缺家世、天賦與人脈,想突破階級差距就是天方夜譚。這也導致投機變成最輕鬆簡單的選擇,網紅就是資本主義發展下的新型追夢者,而你我把時間用來關注網紅,讓他們成為最佳廣告代言人,得以將「影響力」這全新的國際通用貨幣,兌換為用之不盡的鈔票。
就像並非所有懷抱足球夢的人都能變成日進斗金的職業球員(如梅西與C羅),有太多孩子在未成年就被淘汰;光鮮亮麗的百萬網紅腳下也踩著上百萬個不為人知的失敗者。英國記者、報導作家希米恩.布朗(Symeon Brown)經採訪調查在2022年推出《底層網紅》,揭開這門「偽專業」背後骯髒且卑鄙的真貌,《金融時報》評價這是第一本認真揭露「網紅經濟」陰暗面的作品。如果說熱門韓劇《絕世網紅》聚焦在網紅間的勾心鬥角、為求提升關注不惜使惡的自私人性,那麼《底層網紅》更宏觀地探索網紅體系各行各業的病灶,競爭失敗者的下場,隱身在網紅背後賺飽荷包的大魔王。
本書原名Get Rich or Lie Trying(致富或撒謊),所以並非只講述「底層網紅」故事,備受粉絲追捧的頂級網紅也在報導之列。內容橫跨了:時尚網紅、情色網紅、生活實況類「IRL」、直銷與多層次傳銷網紅、不肖電商網站、金融分析師網紅與社會運動網紅等領域,可見人類生活似乎已經脫離不了網路名人的影響。美國的網紅論壇盛會「VidCon」隱然超越迪士尼樂園,握有定義娛樂產業社交秩序的權力,他們灌輸「夢想可以帶來名氣與財富」的加州夢,吸引眾人前來淘金,然而螢幕彼端的新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筆者從底層與頂級網紅的各一案例來介紹。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年僅23歲的雪瑞絲(Cherrise Massie),在與作者布朗面對面採訪時褪下衣服,袒露出隆乳、豐臀手術後慘不忍睹的身軀,乳房甚至組織潰爛流膿。像她一樣被糟糕手術毀掉身體的女孩多不勝數。女性網紅的長相就是貨幣,性魅力就是影響力,美照有助於增加追蹤人數,以換取贊助商青睞,許多女性都期待借助醫美改頭換面。Z世代的雪瑞絲以「我在投資自己的未來」回應父母的反對,歷經大小手術最終卻踢到大鐵板。
這群手上缺錢的年輕嫩妹就是醫美產業最完美的收入來源,不肖業者將速成診所設立在管制鬆散的國家(如土耳其),再以低廉收費、不實廣告誘騙女孩來整型。「內行」業者往往找底層網紅合作業配,以免費手術要求她們大打廣告,吸引核心客群。但這一行沒有物美價廉這回事,速成診所的醫生往往來路不明、技術差勁,術前諮詢與術後照護一概皆無,患者輕則殘重則喪命,但卻對手術風險一無所知。
部分手術成功的底層網紅,甘心配合將此說成是「平凡、零風險的小手術」大肆推銷,更宛如直銷員般藉由推薦新顧客,從診所收取報酬,畢竟粉絲們的風險與自己無關。最可怕的是,手術失敗的女孩通常不敢公開揭露得罪診所,一方面是缺錢,還期待醫生免費動刀補救;一方面是害怕失去自豪的外貌後會損失追蹤數、淪為競爭對手和下流男性的笑柄,而在網路上演出「我變得更好了」的假象,這自然導致增加更多受害者。布朗在書中為新生代女性下了最佳註解:「她們已然淪為社群平台新生態的頭號肥羊……」
網紅生態是一條殘酷的食物鏈,頂級網紅裡面不乏雞鳴狗盜之徒。英國在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推動激烈的金融改革與產業轉型,倫敦從此躍居世界金融中心,金融交易員自此成為許多人趨之若鶩的行業。電影《華爾街之狼》的原型人物喬丹.貝爾福(Jordan Belfort)即使明確犯罪,出獄後仍擁有大批信徒。很多新網紅學習貝爾福把自己包裝成外匯交易員,將年輕人拉入全球規模的老鼠會。
伊萊亞.歐耶菲索(Elijah Oyefeso, 1995-)和山繆.李區(Samuel Leach, 1991-)正是披著羊皮的狼。伊萊亞宣稱拉攏上千人參與交易,替違法公司賣價差契約、二元期權等註定賠錢的金融商品。他利用名氣公然說謊,聲稱自己從這些商品賺錢,誘騙外行人買單。事實上,他爽賺分潤傭金,將本來就缺錢的年輕人害得萬劫不復。而他利用自己「闖出一片天的黑人」身分,讓同胞上當的行為更是令人不齒。
山繆名下的公司招募了許多初階交易員,這間公司的社群追蹤數破60萬,時常po山繆吃喝玩樂的炫富照。他屢次登上「IG之富孩」的風雲人物,但一般人並不知道這個人氣專頁就是收錢辦事,而且跟著他在豪宅郵輪玩樂的公司員工其實是「自掏腰包」。想要發大財的新手交易員們,首先得掏出1200英鎊參加培訓課,接著將自己的積蓄存進公司帳戶,在山繆「指導」下開始線上交易。老闆承諾如果有人賺大錢就是有資質,公司會賞賜一筆資金。
然而,金融交易並非外行人能應付的工作,尤其指導者本身也是個外行。前員工大衛受訪時表示,就算幸運贏錢,每週最多賺個20英鎊,連打工一天的基本薪資都不到。原來山繆與掮客公司早有暗盤,收取員工上平台交易的手續費,並持續規劃收費課程鼓勵員工「翻本」。員工傾家蕩產後還不知道自己落入龐氏騙局,這是卑劣網紅常見的養套殺模式:讓嘗試致富的年輕男女以為自己是受雇者、自雇者,實際上只是業主待宰的消費者。現代網紅已經更接近於詐騙集團,而不是一個獎勵努力工作者的系統。
山繆.李區的理財網站仍在營運中
布朗指出,相較起疫情前,2021年的網路詐騙案數量暴增65%,數以百萬計的廣告商都是犯罪者,這讓國家監管機構相當棘手。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督統計,未滿25歲的年輕人特別容易受騙:比起一般管道,如果有人透過社群媒體提供投資機會,他們相信真有其事的比例竟是前者的六倍。布朗感慨,Z世代寧可相信螢幕另一端的陌生人,卻忘了思考,社群媒體呈現出來的一切,全是人為加工而成的虛假世界。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有一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但他沒有預料到,拜人類最賺錢的發明「網際網路」所賜,如今任何人都有機會成名遠超過15分鐘,甚至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布朗認為,社群網路催生了新的社會階級:「名人」,他們是偶像與品牌,但伴隨在他們身旁,看似親切的詐騙陷阱更是無所不在。《底層網紅》提醒我們,能夠成為網紅、靠秀自己賺錢的人,其實是少數中的少數。別被過度渲染的「白手起家」神話、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洗腦。網紅真正在販賣給你的東西不是夢想,而是你內心深處的慾望與焦慮。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