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上,我接到仲其的電話詢問有沒有意願合譯《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由於已確定會與日本同時出版,可以預想到時間有多緊迫,天人交戰,深怕無法忠實呈現出教授的話語,兩個人謹慎討論了一番,心一橫還是接下了這個任務與挑戰。過了幾天,四月二日,經紀公司發表公開信宣布教授已於3月28日逝世,除了驚訝於這巧合,心中頓時也覺得多了一個洞。從不掩飾對教授熱愛、並深受影響的新生代跨界鋼琴家角野隼斗(Cateen),4月2日當天在自己的推特說:「啊啊,說不出話來。原來崇拜的人過世,襲捲而來的空虛感是如此強烈。」就有點接近這種感覺吧。
說起對教授音樂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來自1995年專輯《SMOOCHY》的第一首〈美貌の青空〉。躍動的電子節奏加上貫穿全曲的貝斯旋律聲響,領著教授與他彈奏的鍵盤聲,親自唱出旋律不像一般「主歌」形式的歌詞「眼差しの不実さと/気高さに溺れていた」(我沉溺於你眼神的虛偽與高雅),儘管後來有各種改編版本,這裡的〈美貌の青空〉才是我心中持有的面貌。《SMOOCHY》聽來一如炎炎夏日裡的陣陣涼風,是教授當時接續《sweet revenge》追尋的自我風格流行樂,而我以為這就是坂本龍一。
左起:《SMOOCHY》(1995)與《sweet revenge》(1994)專輯
於是我開始以《SMOOCHY》為中心往前聽、往後聽,這才發現原來坂本龍一是難以定義的,儘管可以從那旋律、和聲、琴聲等等蛛絲馬跡發現這樂曲是教授的作品,教授還是常會讓我們樂迷猜不到他的下一步。長期追尋下來可以看到他一直孜孜不倦、甚至是很飢渴地在尋求各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後來更是愈來愈重視「聲音的本質」,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反倒逐漸退為其次。只是,如果只透過教授這些不同時期的音樂本身很難了解其心路歷程的轉變,因此難免令我們摸不著頭緒,然而透過教授在書中的陳述,我終於漸漸得到了答案。
過去雖然零零星星從各種媒體看過教授的訪問,但像這次他將自己的想法與經歷敘述得如此詳實還真是第一次,就算是號稱第一本正式自傳的《音樂使人自由》對我來說仍只像是大型擴編版的年表,《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才算是教授真誠地講述自己的思想與故事。閱讀過程可以發現教授的思緒相當清晰,而且可能因為熱愛讀書所以知識相當淵博,旁徵博引的能力也不在話下,只是常常說著說著就會離題,真的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對譯者來說也是挑戰。
同時有樂迷與譯者的雙重身分,可以說是優勢也可以說是壓力。身為樂迷,在著手翻譯前自然就已具備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識,但也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我們更希望盡可能完美無缺地轉譯教授的話語,畢竟有更多像自己這樣的樂迷,都會期待能閱讀到並進入教授所構築的世界。由於書中的資訊量算是很龐大,音樂就不用說了,舉凡能劇、電影、文學、歷史、地理、環保甚至到醫療皆有涉及,如果現在不是網路時代,翻譯這本書會變得相當不容易。
雖然這本書宣稱是接續《音樂使人自由》,講述以2009年為始到2023年2月止教授的工作與生活經歷,但第一章便以癌症復發的2020年破題,很直接地告訴大家他為何選擇「與癌共生」,他說:「或許是因為我心中隱隱覺得,硬是搏鬥也沒有用吧。」從這時起,教授比第一次罹癌時更努力地珍惜時間,邊積極治療邊進行所有的計畫,這本書原本的連載內容便是在如此背景誕生的。不可否認,《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這個取自小說《遮蔽的天空》的書名的確帶給人些許寂寞感,人生於世上的分分秒秒看似很長,其實一切是在減少的。與父母、伴侶、親朋好友的相處時光逐漸減少,而我們自己還有多少時光可以看著每日的朝陽升起,看著夜空的月亮滿盈?
書中見到的不再是以前讓人感覺有點驕傲自戀的教授,而是歷經風霜卻仍溫暖幽默,甚至會嘲笑自己過去很糟糕的教授。與許多藝術家一樣,他在有生之年奮力燃燒自己的生命或與他人合作創造出一首又一首的作品,我不知道他離世前心中到底有沒有遺憾,但他為這世界留下的或許已足夠,儘管我們還希望能有更多。
教授曾於1996年來台灣演出過,天真如我本來以為教授名氣如此之大一定還有機會等到他來,屆時絕對要親臨現場,誰曉得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都沒等到,於是去年底線上音樂會的消息一發表,不只立刻買了票,還硬是擠出時間從頭到尾聽了兩次,也算彌補一點遺憾。譯書與校稿過程我都會挑一些教授自己或製作的專輯、配樂等等來播放,有些久久沒聽的、或是當年聽不下去的,現在聽來反而倍感驚喜,好似又收到他的新作。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為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開幕典禮寫的〈El Mar Mediterrani〉,初次聽到這首是教授1999年的盒裝發行《COMPLETE INDEX OF GÜT》,時隔24年我才第一次完整聽完。不同樂章帶著各異的氛圍,壯麗的主題旋律,現代音效與樂器搭配交響樂團的配置,這是屬於坂本龍一的現代樂。
全書以教授喜歡的一句話作結:Ars longa, vita brevis,書中譯句取自教授官方微博發布的「藝術千秋,人生朝露」。其實這句話是出自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解釋與翻譯很多種,但基本上原意是指「醫術之培養必須仰賴長時間的努力,只是一生短暫,我們必須在有生之年極盡所能精進自己,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意在勉勵醫者須時時自我充實,後來才因為轉譯的關係衍生為「藝術長存,生命短暫」。其實藝術之追求何嘗不是如此,藝術家總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持續突破自己,在這追求的過程中,勢必得不斷摸索與反思才有可能留下滿意的作品。教授一生應該從未停止過,就算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他還是在努力,畢竟他也這麼說過:「如果我的生命能延長個一分鐘、二分鐘,創作出新的樂曲的可能性不就又增加一點了嗎?」而他也真的讓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永垂不朽了。
鈴木正文在代後記文末說:「坂本龍一的心中住著巴哈、德布西、塔可夫斯基、武滿徹、貝托魯奇、德勒茲、高達,更住著遠古時代靜靜凝視清晨日出的原始人,那無法將心思化為語言、還不成人類的人類靈魂;同樣的,我們的心中也一定住著某個時間、某個空間下的『坂本龍一』。倘若如此,我們就有能力(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成為心中的『坂本龍一』──。這麼一來,『坂本龍一』就能繼續再活二百一十年吧。」我跟朋友聊天時曾提過:「沒有作者、沒有書的話,我就什麼也不是。」總覺得身為譯者本應藏身作品後面當個隱形人,若不是出版社給我這機會說點什麼,我也不好意思出來聊聊「自己心中的坂本龍一」,仔細想想,各個時期的教授都讓我學到了不同的概念與想法,儘管我應該跟大多數人一樣喜歡前衛不自限的他,或是演奏鋼琴的他,但影響我最大的應該是對純粹聲音的感受,那跳脫出音樂本身概念的聲響追求,或許也會為自己未來引領方向吧?那麼,讀完這本書的你,是否也能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你心中的坂本龍一呢?
最後附上我私心推薦一些與教授相關、提及較少的音樂,與大家分享:
坂本龍一名義
- DISCORD(1997)
- Year Book 1971-1979(2016)
- Year Book 1980-1984(2017)
- Year Book 1985-1989(2018)
- Year Book 2005-2014(2015)
- El Mar Mediterrani(1997)
- playing the piano 2009_out of noise -tour book CD(2009)
- AUDIO LIFE(1999)
- Esperanto(1985)
- CM/TV(2002)
- PLAYING THE ORCHESTRA 1997“f”(1998)-LD, DVD
- D&Lライブ・アット武道館11・30・95 坂本龍一ツアー95D&L WITH 原田大三郎(1996) -LD, DVD
電影配樂
遊戲樂曲
- 天外魔境 ZIRIA〈Opening〉、〈Intermission〉、〈Ending〉(1989)
- 聖劍傳說4〈Dawn of Mana〉(2006)
製作
- 坂本美雨《aquascape》(1998)
- 坂本美雨《DAWN PINK》(1999)
- 中谷美紀《食物連鎖》(1996)
- 中谷美紀《cure》(1997)
- 中谷美紀《私生活》(1999)
- 佐渡裕 + 沢井一恵《点と面 -ryuichi sakamoto presents sonority of japan》(2011)
合作
- David Sylvian《Secrets Of The Beehive》(1987)
謝仲庭
音樂工作者、翻譯。熱愛音樂、書本、堆砌文字及轉化語言。
譯有《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悠悠哉哉》、《攻殼機動隊1.5》、《寺島町奇譚》、《Designs》、《寶石之國》等。
延伸閱讀
- 陳德政/通往抽象快樂的旅途──坂本龍一的反自傳《skmt坂本龍一是誰》
- 余永寬/尋找永不衰減的聲音──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
- 【何曼莊專欄|在星期六的動物園裡】給銀背大猩猩的歌,有請坂本龍一
- 「一切事物都可能觸發靈感。」──馬世芳專訪《一日一日》作者佩蒂.史密斯
- 「我寧可字數少一點,也不要給出囉嗦的譯本。」──專訪譯者吳家恆
坂本龍一相關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