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廖梅璇/人生出了差錯,可以靠演戲挽救?──讀圖像小說《表演課》

  • 字級



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在《表演課》Acting Class)的繪圖風格,同他上一部獲得布克獎提名的圖像小說《薩賓娜之死》Sabrina)相近,線條簡單,背景平面,人物外型相似,翻開書頁,表情僵硬、眼神空洞的群像迎面而來,考驗讀者辨認角色的眼力,而這一切都是他的精心設計。

這些人物包括倦於婚姻的夫妻、不擅社交的女子、單親母親、相依為命的祖孫、獨身男性勞工等人。眾人來參加表演課,聽到授課老師強調,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質,促使他們渴望從當下境況脫身,找到自我。然而,當他們一遍遍依循老師的指示排演後,事情變得有些不對勁。作者藉由切換分鏡,模糊現實與表演間的界限,虛構的世界逐漸侵入現實,敘事朝向陰暗驚悚的調性發展。

表演課【《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表演課【《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薩賓娜之死

薩賓娜之死

《穆荷蘭大道 4K數位修復版》電影預售票

《穆荷蘭大道 4K數位修復版》電影預售票

初讀《表演課》,令人想起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電影《穆赫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都是透過「表演」,製造現實與虛構間的落差與驚異。不同於《穆赫蘭大道》聚焦好萊塢的失落星夢與愛欲糾纏,《表演課》的人物都是普通人,囿限於生活的微小困境,使讀者更容易認同,因而情節偏移為恐怖故事時,後座力也更強大。德納索在此點出表演潛移默化的力量。一開始,人們參加免費體驗課程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或練習社交技巧,但嘗到改變的滋味後,有人受到干擾,也有人彷彿被開啟了新世界大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帶來變化的表演課老師叫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這個隨處可見的菜市場名,意味著他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不是特定人物,而是象徵層面一股隱形的力量,例如社交媒體、網路論壇或某種宗教,召喚那些遍布罅隙的心靈,進入另一個世界。人們可能在那裡一躍成為人生勝利組,但也可能被喚出隱匿在潛意識的恐懼,懷疑起原先的身分認同。表演是夢的機制,是失敗者的多重宇宙,滿足了現實的匱缺,卻也觸發對孤立現狀的深沉焦慮。

多奇妙,原來人生出了差錯,可以靠演戲挽救──對現實失望的人似乎找到了出路。不擅社交、在 party 只能尬聊嗎?那就假裝擁有一群朋友,永遠接納自己吧!整天像牲口一樣,做著毫無意義的工作嗎?何不乾脆當條狗,起碼能被人寵愛?照顧小孩顧到精神衰弱嗎?讓他被社工帶走就沒事了。然而,憑藉想像打造另一重世界,並不意味著得到解脫。學員在表演課堂創造的戲劇場景與互動,是在老師的暗示下成立,說是憑藉自由想像,其實充滿老師介入的痕跡,倘若就此耽溺虛構世界所提供的愉悅,便必須上繳個人的自由意志,服膺於另一套邏輯。

表演課老師約翰.史密斯(灰髮男子)對每個人下表演角色設定。(圖/《表演課》內頁 © 2023 by Nick Drnaso)

進入表演後,漫畫家把背景從真實(體育場館)轉向虛構(某人的家)。(圖/《表演課》內頁 © 2023 by Nick Drnaso)


因而故事進行下去,作者筆下的狹隘空間、扁平背景和各種平行交錯線條,營造出窒息氛圍,虛構與現實世界也愈發混淆,使讀者感受到書中人物精神的紊亂。在《表演課》結尾,如同網路虛擬 id 衍生的個性,取代了真實人格,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已然泯滅,兩者緊密貼合,再也拉不出「出戲」的距離,令人讀來感到毛骨悚然,顯現出德納索以圖像駕馭虛實敘事互滲的高明功力。

細究這群學員,有人特別容易接受暗示,很快就躺平入戲(真的在表演場地躺下),在腦內想像他們渴望的朋友、愛人、成就,構築出一個美麗新世界;有人不斷被老師以負面語言洗腦,以致於相信自己真的犯了罪,墜入恐怖夢魘;也有老太太為了保護孫女,中止課程,祖孫倆被老師逐出課堂,但孫女在故事結束後的彩蛋,仍呈現出另一種心理斷裂的樣態。至於唯一一個拒絕留在虛擬世界上進階課程的學員,縱使能清醒區辨虛實,卻未必擁有好下場。作者留下懸念,讓她被放逐在集體幻想世界外,沒有明確畫出她是否回到了現實。

學員接受老師給的「小偷」設定,竟動手翻起學員的物品。(圖/《表演課》內頁 © 2023 by Nick Drnaso)


這是《表演課》最諷刺的一點。現實中人們受資本主義機制支配,如其中一名學員的工作,日復一日替玩具人偶寫上名字,異化的人生枯索單調,與她所經手的人偶無異,但虛擬世界沒有幫助她從現實中解脫,相反地,它與現實本質上同樣專制。當眾學員前往虛擬世界,修習所謂「進階表演課」,便開始需要付費,顯示幻想也需要資本主義邏輯的撐持,就像網路媒體總是推送廣告,宗教團體要求金錢奉獻一樣,現實也好,虛構也好,誘人上鉤的餌食都是「希望」,而希望,無論在何處都是有價的。

所有現實都包含著虛妄,所有信念不過是諸多幻想的集結。作者在疫情期間創作這部作品,無疑向大疫封城時期的孤絕狀態汲取了靈感。另一方面,眾學員抱團取暖,集體擁抱幻象,也讓人想起當前網路言論分眾傳播,趨向極端的態勢。書中在想像的虛擬場景裡,不只一次出現「排外的小鎮」,學員化身為外來者,被陌生的惡意擠迫挑釁,透露出現今美國意識型態對立的形勢。

一個框格切換現實與虛構,尼克.德納索在《表演課》描繪出當代美國人荒涼的心靈風景,但豈止美國城市居民想脫離現狀,世上有許多人,都在尋覓從困境抽身的可能。表演課是否真能賦予人們超越凡常的希望,抑或只是展示了可供消費的幻想?作者沒有提供答案,只是在結局與彩蛋後的頁面,放上人形剪影,他們看來有幾分眼熟,但所有個人特徵都已佚失在漆黑中,無從辨認。

表演課【限量簽名版,《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表演課【限量簽名版,《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表演課【《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電子書)

表演課【《薩賓娜之死》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最新作品】 (電子書)

 


作者簡介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另著有散文集《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91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