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離開大海很久也很遠了。我的人生中,曾經有完整的十年以自由潛水為生活的主軸。這十年期間,不分季節,也不在意海面是放晴或是陰陰細雨,無論氣溫是八度還是三十七、八度,至少一個月會有兩個週末到蘇澳港南堤進行自由潛水。
在我開始自由潛水的那個年代,台灣自由潛水人數非常稀少,大家分散各地,幾乎都是獨潛。許多人像我,讀了一些國外的新聞報導與文章後,自己買了裝備穿兜起來,找一片海域就往裡頭跳。每一次活著回來,我都興奮地在部落格、網路論壇分享心得。這樣的土法潛水時代,很慶幸已經過去了。如今台灣有不同的自由潛水教育訓練體系健全地運作著,現在想接觸自由潛水的人,只要循序漸進接受教育系統按部就班的安排,可以較安全地體驗自由潛水。
我曾經自由潛水了十年,如今再回頭看,我離開自由潛水也十年了。在我平凡的人生中,自由潛水的那段日子,有幸遇見大海璀璨的一面,也在海的深處享受過沒有寂寞成分的獨處時光。
在我平淡的人生旅程記憶裡,鑲著一顆最閃亮的寶石:自由潛水。
「這就像是身處外太空」。
在十二公尺深的水下,重力會大於浮力,你不會往上漂浮反而是漸漸被往下拉。
自由潛水冠軍和海洋保護提倡者漢莉.普林斯露,正在嘗試她的深水走鋼絲表演。
圖片來源/《深:海洋怪奇物語》
在離開海的很多年後,有一個夜晚,我獨自在新竹尖石的深山中過夜。
在非常深的夜裡,我從帳篷中醒來,所有森林動物的聲音都消停了。遠方的大風飛掠大平洋海面,經司馬庫斯山區,越過陵線,再刮向我所在這片森林的樹冠層,一陣接著一陣地吹襲著如墨般黑夜裡的山林大地。森林的樹冠層在大風中搖曳、摩擦、拍擊,無數枝條與嫩葉撞擊產生一種細密但磅礡的聲浪。
迷迷濛濛中醒來,越聽越覺得這聲音很熟悉︙︙我曾經閉著氣躺在海底時,被這樣的聲音包圍,也曾經在無數個夜晚的夢裡,夢見自己沉浸在這溫暖的聲場中。那是海浪在遠方的海岸上來回推動無數的圓滑礫石碰撞,產生一種綿細的、粉紅色的雜訊音。
這是在寧靜的海底,才能聽見的海潮之聲。
此時黑森林的底層,一頂豔橘色的寂寞帳篷,孤獨的我躺在裡頭,聽見廣袤原始的黑森林正在合奏著屬於海洋的歌。在寒冷的空氣裡,我禁不住驚嘆地呼出一團霧氣。此刻我才弄明白,我內心深處有多麼地思念大海。在那些年裡無數個日子中,我仰躺在六、七層樓深的海底,那柔軟細緻的沙底上,舒張四肢輕輕閉上雙眼,上方海面上刺眼的陽光,來到這個深度轉為溫柔的粼粼波光,柔和的光線如風般掠過海的大地,與海潮的聲音一起撫摸著我的身體。這是自出生以後再次回到溫暖的羊水狀態,在這裡沒有寂寞,只有唯美的獨處。
大海令我一生對她有著無限的迷戀。
「牠們在我們身邊待了三個小時」。
這張照片是一名自由潛水員和一條藍鯊的近距離接觸。
這是世界上最受讚賞的水下攝影師之一佛瑞德.布伊爾的作品。
布伊爾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鏡頭,記錄地球上最受誤解的動物所不為人知溫柔的一面。
據估計,每年有兩千萬頭的藍鯊被捕殺成為魚翅湯或是魚粉的食材。
圖片來源/《深:海洋怪奇物語》
圖左:海豚在接近另一隻海豚或有時候靠近自由潛水人時,會發出聲音「報出」自己的姓名。
牠們有能力以聲學的方式傳遞圖像訊息給對方,研究人員稱之為「全像攝影溝通」。
斯格諾那正潛入海中,接近海豚群以聆聽牠們之間的溝通。
圖右:鯨鯊既不是鯨魚也不是鯊魚,牠們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魚類。
成年後可以長到十二公尺長,體重達二十一公噸,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普林斯露正和一頭鯨鯊面對面游泳。
圖片來源/《深:海洋怪奇物語》
在我離開自由潛水後的這十年裡,台灣的自由潛水規模壯大的速度,簡直是等比級數式發展。但我們這些領略過自由潛水之美的人,都不應該對這樣的發展感到意外,因為我們曉得,大海對人的包容,還有她帶給我們不可思議的美的感受,這當然是一項會吸引許多人投入的運動。森林與海的深處並非是寂靜無聲的,之所以能讓你感到平靜,是因為一旦你身處其中,你能感受到被完整地接納與包容。任何人們想走入自然原野的念頭,都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那才是我們本該存在的地方,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暫時性離開文明,進入原野中找回與自然的連結。當你重返人間文明後,你會更曉得自己的位置與生命的美好。
自然原野的美麗與感動,在於她的危機四伏,大自然永遠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測試你對返回老家之路是否帶著崇敬的心。
普林斯露潛入一群黑邊鰭真鯊之中。
當研究人員以自由潛水的方式接近鯊魚時,因為這樣的行為模式和鯊魚相近,
距離海面有一定的深度,且沒有水肺潛水設備持續發出的吵雜氣泡聲,
鯊魚不會顯露攻擊傾向,而是會變得充滿好奇心且態度溫順。
圖片來源/《深:海洋怪奇物語》
無論你上過什麼樣的課程,你都不能認為自由潛水很安全。在沒有任何動力機械的輔助與保護下的野外,我們用最柔弱的身體直接面對原野,我們是最脆弱的。只要願意遵守原則,自由潛水的風險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它並不是安全的運動,我們不能輕忽其致命的可能。
我們的一些朋友,也許意外、也許一時大意,他們永遠留在海裡了。
我們選擇了相同的方式進入大海,這是一條少人走的路。我們曾經在同一片海域潛水,曾經一次又一次地用相同的方式,進入海面下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地方。我們這群人,內心都曾有過相同的感動,那是旁人所無法理解的。每次當我又聽到有自由潛水人發生意外,或失蹤在汪洋裡,也許就是我的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但即使我與對方素昧平生,我都曉得這世上有一位可以和我一見如故的人離開了。每一次意外都令活著的人非常悲痛,但我們終究要繼續前行,重新踏上這條美麗的道路,重新找回大家心裡曾共有的感動,才是對已逝朋友最好的懷念。
隨著自由潛水這項運動的快速普及,希望不會帶給未入門者錯誤的鼓舞。自由潛水值得所有人都來嘗試,但請切記,意外隨時都可能再發生,行前請充分受訓,潛水過程中嚴格遵守潛伴制度,始終抱持尊敬大自然的心理。
蘇澳港南堤,夢幻之牆往海底的路上。
圖片來源/黃珈擇
黃珈擇(綽號:咖哩) /《深:海洋怪奇物語》譯者
宜蘭人。大學時期的某個夏天,突然萌生想無拘無束在海裡游泳的念頭,因此開始自學自由潛水,長年在蘇澳港南堤自由潛水。早期曾翻譯為數不少的潛水文章,供國內同好閱讀討論。如今因為工作的緣故,定居在離潛點較遠的新竹,每逢假日常在尖石山林深處尋找大海的回憶。
FB: www.facebook.com/freediverinforest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