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盧郁佳/每天12分鐘打造心智盔甲,改變被雜音盤據的腦袋 ──讀《顛峰心智》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想知道怎麼變聰明,觀察怎麼變笨就行了。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教授阿米希.查(Amishi Jha)博士是印度裔女性,兒時舉家移民美國,在《顛峰心智: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書中回憶,媽媽的壽筵上,姐姐忙切蛋糕,她分蛋糕給滿屋子印度老人,想呼叫女兒支援卻找不到人。焦頭爛額時,老公、兒子、姪子突然冒出來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才驚覺幫手始終坐在跟前等她調派。果然壯丁們三兩下搞定。

為什麼她視而不見?因為傳統印度家庭男人不端菜。所以在壓力下顧此失彼時,她不自覺退回原始設定,以為只有女兒、姐姐能做。

顛峰心智: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

顛峰心智: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

  •  

2002年阿富汗戰爭時,一名美軍在營地執行空襲,把叛軍基地座標輸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手持系統。卻發現GPS快沒電,換完電池送出座標——結果兩千磅炸藥的飛彈落在自己部隊頭上,多人死傷。

士兵知道,GPS系統一換電池,重啟預設畫面就是自己位置的座標,所以換過電池要重新輸入座標。這是長期記憶。但他看著錯誤的座標送出,卻沒發現,原該從長期記憶叫出上述資訊卻失敗。作者解釋,因為腦袋神遊他方,所以超載,在現實中簡配自動駕駛,搜尋功能掛了。

  •  

腦的特性是一心無法二用,多工其實是在不同工作間頻繁來回,大量切換會迅速耗竭神經資源。作者實驗讓受試者先後各看一張人臉圖,結果腦電相同。但若同時看兩張臉,腦電就驟降。更多資訊觸發的反應為何變少?因為兩張臉爭搶神經資源,結果兩張臉都處理不好。

切換就是分心,尤其壓力越大,越容易恍神想自己的事。譬如醫生做腦外科手術時,卻想著昨晚跟太太吵架、該怎麼和好,病患就險象環生。壓力會把腦袋送上時光機,重溫過去的挫敗、遺憾,渴望有不同的結果;或預測未來事態發展;害怕事情惡化,反覆擔心那些還未發生、不會發生的災難,「失業怎麼辦」、「中共打來怎麼辦」。心智誤把感受當成現實,一想再想,把事情愈想愈糟。結果身體飽受折磨,等於親歷了那些災難一百萬次。編一大堆末日劇本,更會杯弓蛇影,看到黑影就開槍。

壓力若持續,會讓人持續反芻負面想法:只犯了一次錯,卻結論「我老是搞錯,真笨」,甚至推論「我會永遠一事無成」。先生想買車,太太嫌負擔太重,先生卻深信「她從不支持我」。過度簡化類推,使它簡短清晰,揮之不去。人就被困在迴圈裡,應驗自我詛咒,陷入厄運循環。

糾結讓人難以專注,身體陪小孩念書,心卻在煩工作。行為與目標脫鉤,變成是在工作,不是在陪小孩。你專注投入的,就是你的生命。所以不斷分心就錯過了生命。

怎樣才能不分心?許多人毅然斷網路、戒手機、設鬧鐘每五分鐘提醒,都不持久。有人採正面思考轉移注意力,但作者實驗證明,逼自己往好處想,其實會額外耗盡專注力。

有人降低期望:換工作、推掉責任、逃避家庭。但作者鐵了心必須事業、婚姻兒女兩不誤,與其改變生活,她寧可改變被雜音盤據的腦袋。

分心是腦的天性,史前人類覓食時,靠著分心警覺劍齒虎潛近才活下來,腦不會擺脫它的本性。敵強我弱,怎麼打這場懸殊之戰,作者引用《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面對海嘯般的分心誘惑,逆流阻擋會適得其反。應該認清流向,覺察專注力渙散的跡象,馭浪而行抵達目標。

作者與美軍合作大規模實驗,透過正念訓練,讓士兵被派到戰場也能安心一覺到天亮,改善專注表現大有成效。她設計一套練習,教人每天冥想至少12分鐘,放空覺察身體的感受,覺察到每次分心並拉回心神。覺察分心的內容,覺察情緒的生滅,練習和情緒保持距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mishi Jha(@amishipjha)分享的貼文

作者(右)的「專注力科學」研究,包括在實驗室研究腦造影,還有實地測試軍人、運動員、學生和消防員的專注力表現。


她說她家窗外一有人車、松鼠、或樹枝斷落,家犬都狂吠一發不可收拾。使她醒悟,負面情緒就像路人,她無法阻止他們經過,但他們會來也會去。而我們就像小狗,可以朝窗外沒命狂吠,也可以選擇任其經過。正念訓練讓人學會脫離恐慌,靜靜俯瞰全局,找回安全感。

書中形容正念訓練是腦袋做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人每天都遭遇壓力或危機而分心,就像被迫扛沙發下樓。放下沙發當場做兩個伏地挺身,是無法立刻長肌肉抬起沙發的。肌肉要靠練,才能打造心智盔甲抵抗高壓。

  •  

在臺灣,2016年軍艦演習誤射雄三飛彈,擊中澎湖漁船一死三傷,屬操作失誤。

去年五月四百多萬戶停電,是因為台電測試時開錯隔離開關。七月核二廠人員椅子撞到保護罩停電,今年三月全台大停電十二小時,也都是操作失誤。

面對失誤,除了究責懲處,美軍還雇心理學家研究怎麼讓軍隊在戰場長期高壓下仍不失常,而迫不及待應用作者的研究成果。如果在臺灣我們也能把看似偶然的個人失誤,視為集體問題去研究,相信墜機、火車出軌等人命傷亡都能大減。

分心的問題,在於腦不會發現自己分心了,所以正念訓練要讓人時時覺察自己的分心,把看不見的威脅,變為可見,於是人可以自主選擇如何回應。作者通過核磁共振造影、電生理紀錄、行為測試,具現人脫離自己心智、遊魂漂流時空的過程,不但讓讀者從腦神經層面,緩慢目睹那原本無法言傳、自己陷落憂鬱谷底的失墜剎那;而且能透過正念練習,倒帶播放,從無可挽回的深淵爬出來,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我無法形容這研究的珍貴,它使人身心安頓,恢復為人,使人重新連結。

我們得到了復活的祝福。無論心死了多少年,就用多少年去學,活著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阿米希・查談〈如何馴服你不時在神遊的大腦〉/

顛峰心智 (電子書)

顛峰心智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7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