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吹來了,這種風從來沒有來過英國。這股風會很冷,很厲害,華生。這陣風刮來,我們好多人可能就會凋謝。但這依然是上帝的風。風暴過去後,更加純潔、更加美好、更加強大的國土將屹立在陽光之下。」
──柯南.道爾,〈最後致意〉(1917)
2022年初,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公告了「完美犯罪讀這本」大獎徵選,這個獎結合日本「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等四大榜單與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特點,共分為五種類別,從2021年的出版品評選出最優秀書籍,不僅獲得出版社支持,也收到歐美、日本推理作家們的關注。像是8月公開得獎書單後,以《正體》入選「水獎」(年度最佳翻譯小說)的染井為人就在推特分享消息。
拜本次擔任「木獎」(年度最佳海外華文小說)評審所賜,筆者得以閱讀到水準超乎預期、由藝人莫文蔚親兄長莫理斯所著的《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系列。本作2017年在香港發表、2021年引進台灣、2022年4月由文藝春秋推出日文版,今年底也將改編為舞台劇。相信這部話題傑作除了在「完美犯罪讀這本」大獎掄元,也會在今年底的日本推理排行榜取得佳績。
筆者曾於亞裔作家雪莉.湯瑪斯《福爾摩斯小姐1:貝克街的淑女偵探》(2016) 的書評中介紹過,天字第一號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仿作(pastiche)非常多,通常是直接以讀者最熟悉的「福爾摩斯本人」為主角,從正典的60個長短篇故事以外的時間點去延伸「外傳」,以補完福爾摩斯的傳奇生命史。由柯南.道爾之子阿德里安(Adrian Conan Doyle)與「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合著的《福爾摩斯的功績》(1954)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另一種作法,是引用名聞遐邇的「福爾摩斯」與對手「莫里亞蒂教授」之名,冠在非本尊的原創角色上,發展各式致敬原作的趣味故事,例如:將夏洛克性轉為「夏洛特」的《福爾摩斯小姐》系列;或是英國作家卡瓦拉羅將主角群設定為福、華「後代」的《福爾摩斯家族》系列,另闢冒險路線(莫里斯的《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也屬於這個範疇)。
有一點需要注意,仿作固然有趣,但閱讀樂趣得奠基在讀者讀過道爾原著,對於人物、設定、案件有一定了解,甚至是「認同感」與「有愛」,才能體會到二創仿作的好玩之處。對創作者來說,寫仿作更麻煩的是,不但得對原作滾瓜爛熟(以免被鐵粉抓到「破綻」),而且再怎麼寫也不可能超越經典本身(讀者依然最愛原著),這吃力不討好的任務,若不是創作者對原著強烈熱愛,實在難以長期持續,頂多偶一為之。
但莫理斯真的這樣做了!他在第一集收錄的訪談中表示,已經規劃好一套《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短篇集四部曲,將福/華兩人從30歲寫到60歲,甚至也有「外傳」長篇的規劃。他維持原作的時間點(十九世紀),把場景轉移到1881年清末、鴉片戰爭後被英國治理數十年的香港。寫作難度之高,讓莫理斯這位劍橋法律博士花上超過一年蒐集各種史料才開始動筆。
更驚人的是,《香江神探》不僅令人發噱地將西洋姓名照搬到華人身上──「福邇,字摩斯;華笙,字籥瀚」,竟還從篇名到重點劇情皆致敬原作,比BBC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的改編還要徹底,實在不能不說是個冒險的嘗試。以下是案件篇章對照表,供希望找出原作比對、挖掘更多樂趣的讀者參考:
莫理斯版篇名 | 柯南.道爾版篇名 |
〈血字究祕〉 | 《血字的研究》 |
〈紅毛嬌街〉 | 〈紅髮會〉(《冒險史》) 〈三名同性人〉(《檔案簿》) 〈蒙面房客〉(《檔案簿》) 〈紅圈會〉(《最後致意》) |
〈黃面駝子〉 | 〈駝者〉(《回憶錄》) 〈黃色臉孔〉(《回憶錄》) |
〈清宮情怨〉 | 〈波希米亞醜聞〉(《冒險史》) |
〈越南譯員〉 | 〈希臘譯員〉(《回憶錄》) 〈工程師拇指探案〉(《冒險史》) |
〈買辦文書〉 | 〈證劵交易所的職員〉(《回憶錄》) |
〈十字血盟〉 | 《四簽名》 |
〈歪嘴皇帝〉 | 〈歪嘴的人〉(《冒險史》) |
〈駐家大夫〉 | 〈住院病人〉(《回憶錄》) |
〈舞孃密訊〉 | 〈跳舞的小人〉(《歸來記》) |
〈諜海潛龍〉 | 〈布魯士-巴丁登計劃探案(《最後致意》) 〈海軍協約〉(《回憶錄》) |
〈終極決戰〉 | 〈最後一案〉(《回憶錄》) |
由於人物、案件跟原作的連結度極高,這對於「暴雷就會嚴重破壞閱讀感受」的犯罪推理小說理應是致命傷,卻也因此展露出《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的高明——熟悉道爾原作的讀者,大致上很清楚劇情會怎麼發展,卻仍會被故事裡浩瀚的時代史觀、濃縮至極簡的韻味給深深吸引住。莫理斯的學識與深厚的準備功夫,將這系列打造為歷史價值與娛樂性兼具的小說,一套映照清末民初時期「從香港看世界」的磅礡大河劇,創作概念極具雄心壯志。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做為仿作無可挑剔,它擁有筆者至今所見的福氏仿作都欠缺的吸引力,不像一般仿作若抽去「福爾摩斯」這個 IP 就喪失精華,本系列在歷史小說上的成就更勝於犯罪小說,考證扎實,但以通俗筆法呈現,完全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即使對福爾摩斯沒什麼認識,也可以穿越回到那個華洋混雜的香港,一覽多采多姿的香江風情與名人風采。當然,如果跟筆者一樣是個福迷,從字裡行間尋覓致敬彩蛋也別有一番樂趣,例如莫里斯以香港中環「吉士笠街」曾經俗稱「紅毛嬌街」的典故,來致敬〈紅髮會〉,令人拍案叫絕。
那個好久好久以前,看似陌生又熟悉的香港,在莫理斯筆下栩栩如生,無論漂亮或醜陋的環節都呈現出懷舊魅力。這些真實存在的背景——與香港相關的大事如中法戰爭、中環大火、廣州瘟疫;風雲人物如巡捕房總管田尼、清朝王爺載澂、商界奇才何東;香江文化如銅鑼灣每天中午12點鳴放的「午砲」、協助洋行/華商進行交易的「買辦」、黑道幫會的前身工會「和合圖」等,皆鑲嵌進這卷香江版「清明上河圖」,福邇、華笙彷彿真正活躍奔走在那個動盪又激情,即將由專制奔向民主的年代。在台灣的我們不由讀得熱血沸騰,也勾起港人曾位居世界中心的思古幽情。
《香江神探》的特色不僅止於歷史,日本評論家杉江松戀就提出:本作的偵探與助手都是武術高手,與敵人的戰鬥場面是「必讀」的,讓作品也可以做為武俠小說來欣賞。第二集〈終極決戰〉裡,原本福爾摩斯與莫里亞蒂教授決鬥的萊辛巴赫瀑布,被搬到長白山大瀑布,也能看見作者糅雜武術的描寫。香港武術電影曾經紅遍全球,也出產不少膾炙人口的武俠港漫,香港作家莫理斯善用這個優勢,將東方武俠小說與西方偵探小說巧妙融合——「行俠仗義」的武俠精髓,即展現在福邇與華笙合作辦案、迎戰惡人的承擔與氣慨。
當然,推理迷最關心的「推理偵查」,莫理斯也有各種巧思:〈十字血盟〉以中式傳統椽瓦建築的特性,規劃出「密室殺人」;〈駐家大夫〉運用當時英國著名的Chubb公司槓桿鎖,設計出牢不可破的「三重密室」,在在讓不可能犯罪迷大呼過癮。另外,道爾《血字的研究》(1887)發表時尚未有「死前留言」這個謎題類型,原著裡夏洛克馬上判斷出這是兇手的誤導,但莫理斯順理成章地在〈血字究祕〉將血字改編為死前留言,再以突顯中華文化的方式解答,讓福迷或一般讀者都能享受到解謎樂趣。
「非福迷」還可以從《香江神探》得到什麼呢?莫理斯說,他想以古論今,藉晚清歷史背景啟發數百年後對全球華人來說依然切身相關的問題。例如種族歧視,離我們一點都不遠。COVID-19全球大流行,諸多亞裔人士在歐美被公開排擠與攻擊的事件歷歷在目。這種現象在1880年代的香港殖民地上更加嚴重,歐人普遍賤視華人,即便是平素熱心行醫、聞名全港的華笙,遇上了洋惡差,也會落入冤獄甚至拷問的窘境。
而最值得省思的,或許是在紛紜時局,邊緣位置的處世之道。看看出身滿族貴族的福邇,未沾染驕貴腐敗習氣。天資聰穎的他留學各國,精通多種語言,沒有返回朝中擔任高官,卻悄悄來到香港上環的荷李活道「貳佰貳拾壹號乙」居住,自創「顧問偵探」查案緝凶、為民除害。〈越南譯員〉一案,他便與兄長福邁(即原作的「邁克羅夫特(Mycroft Holmes)」,被稱為才智更勝夏洛克的大哥)抒發其志:
在你眼中,香港只不過是割讓給了英國人的遐方僻壤,是國家民族之恥;但我偏偏看中這地方,卻正是因為它華夷雜處,歐亞合璧。我決意留下,便是為了體驗香港洋為中用的種種制度,取長棄短,以備日後為我國自強維新之要務另闢蹊徑。
胸懷大志的福邇,更在《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2:生死決戰》中,於甲午戰爭爆發以前發覺來自東瀛的威脅,不惜賭上性命與武藝絕頂的日本間諜頭子毛利安藝決鬥,為祖國安危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已了然日後清朝慘敗、簽下《馬關條約》,更顯其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悲壯。〈終極決戰〉一案的背景是1894年,世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傳進香港導致嚴重疫情,屍橫遍野、舉家逃亡的慘狀,呼應了近年COVID-19肆虐的社會現況。
絕望的谷底,就是希望的萌芽。筆者在本文引用了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名場面,顯然就像注定從《空屋》(1903)中歸來的神探一樣,在《香江神探》的後續作品裡,福邇、華笙會從帝國滅亡、迎接民國新生的巨變中,扮演什麼角色、做出什麼選擇(或許他們將成為〈舞孃密訊〉裡驚鴻一瞥的「孫文」的重要盟友),也會將莫理斯這套發揚對故鄉之愛,香港犯罪推理小說裡數一數二之作,抬升到更高的經典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