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天公伯仔給蔡焜霖的任務太辛苦了,但他願意說,我們就願意聽──讀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我的阿嬤今年92歲,恰好和《來自清水的孩子》主角蔡焜霖(1930-)先生的年歲一樣,讀這套書,就像是阿嬤對著我說故事,她雖不是二二八受難者,但也曾接受日本教育,因為戰爭而失學,因家貧而未復學,成了只會說日語與台語的文盲。應該是青春無邪的十幾歲少女時期,卻因聽聞鄰人被捕、半夜不間斷的槍響而終日驚懼,那是一段對我來說非常陌生的台灣記憶,原來那個時代,平凡人也像活在電影裡。

我的學生時代,使用的是國立編譯本末期課本,雖然提及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但篇幅有限,當時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一時的軍民衝突」可以演變成近四十年的恐怖政治?這樣的困惑,讓我幾次在景美人權博物館聆聽受難者故事時頻頻落淚,也讓我聽到「不要再消費二二八、要往前走」的抱怨時,憤懣不平,到底該怎麼收拾心底複雜的情緒,現在我終於在《來自清水的孩子》找到答案。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1:愛讀冊的少年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1:愛讀冊的少年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2:綠島十年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2:綠島十年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3:《王子》時代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3:《王子》時代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4:化作千風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4:化作千風


我們家是母語家庭,因此這幾年我一直多方尋找合適的台灣史教材,除了讓孩子明白我們選擇母語做為家庭溝通語言的考慮,也讓孩子知道,阿祖、阿公、阿嬤曾經歷過什麼。

閱讀《來自清水的孩子》這套漫畫,每本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第一集〈愛讀冊的少年〉,描述蔡焜霖先生5歲記憶至20歲被捕,清淡的畫風與局部的淡粉色彩,呈現了政權轉換的戰亂年代。孩子看到繪者筆下的學校從「臺中洲立」變成了「臺灣省立」,校門的日本國旗消失,改成中華民國國旗,上課的語言從日語換成北京話;也發現,當時的日本學校重視體能,除了讀書,學生還要學柔道或劍術,也要夜行軍訓練體力,而曾經是童年甜蜜回憶的甘蔗田,在長大被徵召成學徒兵後,成了躲空襲警報的苦中作樂。最重要的是,一個孩子面對巨大的生活變動(地震、戰爭、徵兵)雖然不安、無能為力阻擋,但受到家族呵護,仍有著無憂的童年與人際互動間的基本「信任」。


aaaaaaa第一冊〈愛讀冊的少年〉描述政權轉換的戰亂年代。(圖 / 《來自清水的孩子》)


但讀到第二集〈綠島十年〉,馬上從繪者周見信的畫風感受到故事情節的沉痛。沉重的版畫風格,呈現蔡焜霖被捕、遭刑求、入獄、移監至綠島的十年政治犯生活。那些地點我們並不陌生,原來,我們曾悠哉遊逛的西門町獅子林大樓、誠品武昌店,原址曾是日治時期建造的東本願寺,也是戰後國民政府進行刑求、祕密處決人犯的修羅煉獄──警備總司令部;而東吳城郭的某處是國防部保密局南所;前幾年我帶著孩子參加婚姻平權遊行的青島東路上,曾是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在那裡有一大群人必須輪流坐著睡、站著睡、躺著睡,也有人夜裡被拉到馬場町槍斃。


《來自清水的孩子》第二集〈綠島十年〉。(圖片來源/書籍內頁)第二集〈綠島十年〉以版畫風格呈現蔡焜霖的政治犯生活。(圖 / 《來自清水的孩子》)


陰鬱的故事氛圍,一直延續到第三集〈王子時代〉,政治犯即便出獄,仍活在監控無所不在的「人間監獄」,直到尾聲,這股悶氣才有了出口。經營雜誌事業失敗的蔡焜霖在夢裡與父親的一席對話,讓我讀了大哭,原來他就算奮力要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謀職娶妻生子,發憤工作,但始終沒有真正離開黑暗的牢籠;政治犯家屬遭到牽連的愧疚,擊倒了他,但也是家人的愛與支持又將他扶起,只要不失去忍辱負重的求生意志,人生就不算失敗。

zzz第三集〈王子時代〉描述出獄後的蔡焜霖努力重返常軌,卻困難重重。(圖 / 《來自清水的孩子》)


不同於一至三集,第四集〈化作千風〉由文字作者游珮芸的視角出發,一名1970年代的青年,從小接受沒有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黨國教育長大,然後歷經解嚴、野百合學運、民主選舉,並參與了轉型正義、人權教育的起步。游珮芸與蔡焜霖的兩條故事線交錯,展現了對歷史與正義的不同思考脈絡。對游珮芸這樣的中生代來說,她「一無所知」的進入了民主與對威權統治的省思,台灣史就此有了新的定義。對蔡焜霖來說,他勇敢「揭露自己」,不再隱瞞自己的政治犯身分,只為了不讓台灣史消失。

那麼我們身邊這些一出生就理所當然經歷民主政治、政黨輪替的當代兒童呢?別說威權統治,我的八歲兒子甚至不知道女性參政有多困難,因為他活在女總統的年代,他就是所謂的「天然獨」、「天然民主」、「天然性平」,對於爸媽口中台灣本土語言如何因政府的國語教育走向「瀕危」,或是鄰人可以舉報「匪諜」,參加讀書會可能「被消失」,甚至是這幾年的香港近況,對他來說,不只是「恐怖」,更是不可思議。他也問,台灣會不會變成香港?現在的生活會不會突然消失?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我,我想到第二集〈綠島十年〉尾聲,蔡焜霖聽到父親死訊,全黑的頁面只有他跪地落淚、孤寂微小的身影,但黑暗那頭,是母親為他煮的一碗冒著熱氣的豬腳麵線。又對照他在綠島寫信給自己的外甥:

在一個人身上,疾病、傷殘、愛人的離去或死亡,起初總像是打擊一個人永遠不起,但事實上除非我們的懦弱,這些不幸隔一段時間,將會證明其本身具有革命的作用,供人走出坐享閒福的藩籬,走向奮鬥的生活,結束幼稚的歲月,開創更成熟豐富的生命。


aaaaa蔡焜霖聞得父親死訊悲痛不禁,黑暗那頭有母親為他煮的一碗豬腳麵線。(圖 / 《來自清水的孩子》)


我想告訴孩子的是,台灣被外來政權統治四百年,遭遇過許多痛苦的事,直到現在,台灣社會依然不乏懷念威權時代的聲音,或是崇拜極權的口號。但除非我們懦弱,無視不語,台灣曾歷經的苦難一定有其意義,讓活在今日的我們學習尊重多元、捍衛人權、互相支持,以良善做為社會的基礎,像蔡焜霖先生一樣,幫助需要工作的漫畫家、政治犯、紅葉棒球隊,就算心靈無法離開黑暗,也能選擇讓自己發出光芒。

在最後一集,蔡焜霖對著游珮芸說,自己的人生有許多挫折、失敗,真的不是什麼英雄人物,完全不值得一提。我想也不會有什麼人物傳記這樣開頭了,但他說的很中肯,日本時代出生的他,不過就是一個擁有幸福童年的孩子,曾因為「皇民化運動」相信自己是聖戰的一份子;曾經一心學好國語,想好好讀書,卻因讀書成了政治犯,就此改變了一生。平凡的他,不平凡之處,就是從不背棄對教育與人性的信仰,不拒絕幫助別人,不放下對人權與自由的追求。

aaaaa第四集〈化作千風〉由文字作者游珮芸的視角出發,與蔡焜霖對談。(圖 / 《來自清水的孩子》)


《來自清水的孩子》以人物傳記的形式,畫出台灣人最沉重的戒嚴38年,也畫出在那之前與其後,台灣人對國家認同的追尋與懷疑。台灣付出慘痛代價,失去無數珍貴生命、剝奪太多人的一生,直到現在仍有人為此流淚。天公伯仔給蔡焜霖先生的任務太辛苦了,他用一生演繹台灣滿是磨難的縮影,這過程苦痛大於喜樂,但他願意說,我們就願意聽,並以最大的誠心將台灣發生過的故事,說給下一代聽。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限量親簽海報版】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限量親簽海報版】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
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又有趣又深刻,帶來各種想像與啟發,精彩台漫這裡看

有呈現現代人的寂寞與多元性向《直到夜色溫柔》,訴說白色恐怖受害者故事的《來自清水的孩子》,還有結合台灣習俗元素的推理漫畫《不可知論偵探》等......這些漫畫主題多元且精采萬分,推薦你收入待看清單!

47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