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翁稷安/這位臥底倫敦的蘇聯間諜,為何讓柴契爾夫人無懼外交代價出手營救?──讀《叛國英雄.雙面諜O.A.G.》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談起間諜,在流行文化裡,人們的印象或許是類似007電影中的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不可能的任務的伊森.韓特(Ethan Hunt),或漫威世界的黑寡婦。這些宛如超級英雄的角色,隱藏間諜身分不過是開場的劇情交待,最後依舊是直接硬碰硬和敵手對幹,滿足的是好萊塢式的個人主義想像,離間諜實際樣貌甚遠。

The Many Lives of James Bond: How the Creators of 007 Have Decoded the Superspy

The Many Lives of James Bond: How the Creators of 007 Have Decoded the Superspy

不可能的任務 1-6 DVD套裝 (6DVD)(Mission Impossible 1-6 Dvd Boxset 6-Disc)

不可能的任務 1-6 DVD套裝 (6DVD)(Mission Impossible 1-6 Dvd Boxset 6-Disc)

Black Widow Official Movie Special Book《黑寡婦》官方電影特輯

Black Widow Official Movie Special Book《黑寡婦》官方電影特輯

 

「間諜」自古即存在,他們過著多重身分的人生,偽裝自己,建立關係,策反線民,貼近層峰,收集情報,他們因機密情報而存在,為了完成任務,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機密,無論為己方立下多少功勞,給敵方帶來多大的打擊,結局多半是無法訴說的祕密。在情報員的世界,沒有英雄史詩,沒有道德界線,他們身在陰影中,恐懼和勇氣、良善和邪惡、仁慈和殘忍、真誠和欺騙……極端的情感纏繞糾結,正常生活裡一切明確的界線都被抹除。這是無論虛構或非虛構,以間諜為主題的書寫最核心的魅力。

非虛構作品叛國英雄.雙面諜O.A.G.就揭露了情報人員的複雜世界,這本由英國歷史學者班.麥金泰爾(Ben Macintyre)透過訪談、檔案、史料爬梳而成的間諜傳記,主角是歐列格.戈傑夫斯基(Oleg Antonovich Gordievsky, 1938-),他的人生牽連了蘇、英、美三方情報單位,閱讀時的緊張程度不輸任何間諜小說,難怪創造了情報員「喬治.史邁利(George Smiley)」系列的諜報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會給予本書極高評價。

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比爾蓋茲2020推薦選書】

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比爾蓋茲2020推薦選書】

傳記主角歐列格.戈傑夫斯基(Oleg Antonovich Gordievsky, 1938- )傳記主角歐列格.戈傑夫斯基。(圖/《叛國英雄.雙面諜O.A.G.》內頁)


這本書的成功,絕大部分要歸因於戈傑夫斯基不可思議的一生。他的父親和兄長都是蘇聯國安會(KGB)成員,尤其他崇拜的哥哥更是蘇聯潛伏於國外的臥底特務。戈傑夫斯基從小就以加入KGB為職志,並接受完整的情報員訓練,被派駐丹麥擔任不甚重要的低階任務。但有兩件事改變了他的命運,第一件是哥哥飲酒猝死,在KGB內規裡,不會讓兄弟都擔任海外情報工作,以防止串通叛逃的可能,諷刺的是,哥哥的過世反而讓他有機會在KGB大顯身手。


戈傑夫斯基的父兄皆是蘇聯國安會(KGB)成員。(圖片來源/《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書籍內頁)戈傑夫斯基的父兄皆是蘇聯KGB成員。(圖/《叛國英雄.雙面諜O.A.G.》內頁)


另一件比較隱晦,戈傑夫斯基在接觸了西方社會後,心底渴望自由的種子逐漸萌芽,益發無法忍受蘇聯處處受制於意識型態的僵化。1968年,蘇聯以坦克大軍鎮壓捷克「布拉格之春」後,更加深了他對蘇聯的懷疑與不滿。二者相加,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雖然他在蘇聯情報系統內不斷高升,心底卻無法認同蘇聯統治當局,於是選擇和英國軍情六處(MI6)合作,成為「雙面諜」。


(圖片來源/《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書籍內頁)渴望自由與對蘇聯日漸不滿,決定了戈傑夫斯基未來的人生。(圖/《叛國英雄.雙面諜O.A.G.》內頁)


光是要投誠替敵方效命這件事就困難重重,畢竟情報世界爾虞我詐,要避開蘇聯方的監控已是難題,又要取得英國方的信任、放下「被滲透」的顧慮。他除了積極接觸英國情報單位,建立關係,該如何傳遞情報並有效利用,且不讓人循線找出他的身分,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計。過程中,不只考驗他和軍情六處的諜報技術,能成功的關鍵更在於雙方對彼此的信任,以及人性中將心比心的善意。

這正是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作者不用聳動或獵奇的角度講述戈傑夫斯基的人生,而是盡力貼近他「凡人」的一面,從他的家庭、交友,乃至興趣喜好,或者待人處事的細節表現,勾勒出這位擁有三種人生的情報員心底最真實的一面。主角如此,書中其他人物(譬如蘇聯、英國或美方等不同立場的情報員,甚至他們的親人)也採取一樣的筆法。先還原書中角色身為「人」的一面,才進一步討論他們在這場情報戰的身分和作用。

有人為了理想,有人為了名譽,也有人單純為了金錢私欲。無論投身這行的動機為何,在強權的博奕下,他們多數只能隨波逐流,隱藏自己的情緒和身分,連對最親近的家人都要說謊。

戈傑夫斯基的妻子蕾拉,事後如此提出她的憤怒:「他做了他相信的事,我尊敬他這點。但他沒問過我,他不讓我選擇就把我牽連進去,他沒有給我選擇的機會。」她認為戈傑夫斯基對於理念的忠誠,更勝於對她及家庭的愛。真的如此嗎?書中對這部分著墨有限,但仍不時看到,戈傑夫斯基對他所珍視、但始終無法坦誠的親密關係有著深深虧欠。儘管虧欠,在冷戰對立的時代,面對隨時會走向極端的局面,若能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終究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這也是本書另一精彩之處,作者藉由對無數「小我」的刻劃,拼湊出二十世紀冷戰的樣貌。美蘇兩大陣營雖然沒有實際作戰,檯面下的角力卻從未停止,情報戰就是最常見的手段。相當程度上,情報人員正是這場長達三四十年戰爭的主體。經由戈傑夫斯基的故事,作者揭示了正走向崩潰的蘇聯,即使如KGB這樣的機構也逐漸走向顢頇僵化,主掌KGB乃至蘇聯的高層,甚至陷入封閉的被害妄想症。美國的角色在書中戲分不多,但評價偏向負面,比如雷根政府(1981-1989)的英雄主義,雷根除了痛斥蘇聯為「邪惡帝國」,並在國會演說中誓言要將「馬列主義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大舉擴充軍事部署(包括核彈),種種作為,似乎正把世界一步步推向毀滅。

結果反而要靠戈傑夫斯基這樣的中間人,犠牲自己的安危,傳遞實情和善意,暗中協助冷戰平安落幕。戈傑夫斯基提供了關於蘇聯領導層對西方的反應,這些「深入蘇聯心理的真正洞見」,使得蘇聯不再是被妖魔化的敵人,而是「能打交道的對象」(柴契爾致雷根的短箋中,如此形容戈巴契夫)。在聽取戈傑夫斯基的建議下,柴契爾出席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葬禮時,放低姿態,全程肅穆,吸引了蘇聯的人心;也同樣因為戈傑夫斯基的情報,雷根政府感受到蘇聯高層的驚懼,以及這樣驚懼可能造成的末日危機,而逐漸改變牛仔般的張揚作風,往終結冷戰的方向前進。


戈巴契夫與柴契爾(圖片來源/《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書籍內頁)戈巴契夫與柴契爾。(圖/《叛國英雄.雙面諜O.A.G.》內頁)

美國總統雷根與戈傑夫斯基。(圖片來源/wiki)美國總統雷根與戈傑夫斯基。(圖/wiki


這當然不是他一人的功勞,作者也點出其他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它們以更彈性而隱晦的方式,引導了這場戰爭的走向。冷戰的結束,當然是美蘇和解的結果,但若沒有這些中介者(如英國、丹麥、芬蘭)居中轉圜,和解只是空談。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對戈傑夫斯基有極高讚譽,甚至願意為了他違背自己「憎恨叛徒」的原則,成為他堅定的保謢者,當最後他身陷風暴、隨時可能喪命,柴契爾始終支持救援計畫,無懼日後在外交上要付出代價。除了受戈傑夫斯基的情操感動,或許在他身上,柴契爾看到了自己乃至英國在冷戰棋局中的類似身影。

本書並不是著重於交代歷史事件的史學專著,以上介紹是希望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對書中的歷史意義提出說明。全書最大的魅力,仍在作者絕佳的說故事能力,戈傑夫斯基為何背叛蘇聯?他如何瞞過KGB的耳目和軍情六處合作?這樣的合作會紙包不住火嗎?如果那一天來臨,他會面臨什麼下場?

《叛國英雄.雙面諜O.A.G.》一方面展現了非虛構寫作的報導技藝,一方面則證明了世道再混濁,仍存在無數小我的善意,唯有這些善意一點一滴累積,良善才有機會彰顯,而這才是日常中真實存在的英雄故事。

 

\\紀錄片Spy Wars系列曾介紹戈傑夫斯基的故事//

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比爾蓋茲2020推薦選書】 (電子書)

叛國英雄‧雙面諜O.A.G.【比爾蓋茲2020推薦選書】 (電子書)


翁稷安
歷史學學徒,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大眾史學、數位人文學。理論上應該是要努力在學院裡討生活的人,但多半時間都耗費在與本業無關的事務裡,以及不務正業的事後懊悔之中。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43屆金鼎獎得主專訪精選

    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公布了!請看OKAPI精選專文深入認識得獎人:特別貢獻獎:幸佳慧女士,文學圖書獎: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張貴興《野豬渡河》,非文學圖書獎:柯金源《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陳淑華《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278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43屆金鼎獎得主專訪精選

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公布了!請看OKAPI精選專文深入認識得獎人:特別貢獻獎:幸佳慧女士,文學圖書獎: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張貴興《野豬渡河》,非文學圖書獎:柯金源《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陳淑華《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278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