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諶淑婷/女兒過得比母親幸福,為何會有罪惡感?──讀《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老實說,一開始《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這個書名嚇壞我了,我是女兒,也是另一個女孩的媽媽,要談母女之間的情緒與情感糾葛,有太多可以談的,但要說「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對我而言還是太驚悚、太沉重。但一頁一頁讀下去,我開始明白作者所說的,正因為母親和女兒難以逃離互相拉鋸的關係,所以才更需要談,如何讓母親回到女性,從女性回到個人,母親與女兒才得以生存。

當女兒的人都知道,要有良好的母女關係並不容易。當然,母子、父女、父子等親子關係也都另有難處,作者並不是要強化「女人為難女人」的刻板印象,她特別澄清,並非父親沒有任何影響力或責任,只是這本書的題材選擇聚焦於母女關係。

所以,我也改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書中所談的「親子關係」。毫無疑問,孩子的第一段人際關係正是母親,即便是被拋棄的孩子,那也是一段被單方斬斷的關係。而能在母親身邊長大的孩子,大多是渴望母親的,並可能因為主要照顧者是母親,自小就跟隨母親的目光認識世界。哺乳類生物繁衍的特性,讓母親對孩子有著絕對的影響力。「母性」一詞,便是在這個脈絡下創造出的社會觀念,就連女人都懷疑自己母性不足,一旦自己沒能為孩子付出一切,使命感引發衝突、自責導致痛苦,有時明明想當個「好媽媽」,卻讓親子關係變得不堪。

書中,身為諮商心理師的作者從多方面剖析現代母女關係的困境,例如,父權社會中的女性,可能會將滿足家人(丈夫與孩子)的需求視為自我實現。但她的奉獻犧牲不是毫無所求,我們往往發現,母親會自豪於教出能夠兼顧工作和家務的女兒,對兒子不見得有同樣期待。女兒能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媳婦,就像是母親在家庭任務上的亮眼成績。舉例來說,母親常會交代女兒要顧好婆家,卻鮮少提醒兒子要關照岳家,她所期待的是,兒子未來能得到妻子妥善的照顧。

這樣的心理是許多社會與家族因素交織而成,也導致了同樣複雜的結果。被這樣對待長大的女兒,母親也可能因為重男輕女的父權結構(無論是自己成長過程、或是因為生了女兒而受苦),對女兒照顧少、要求多;或者是反過來積極滿足女兒,把女兒視為「要被疼愛的公主」。不管是哪一種,母親內心與女兒同齡的那個自己,還是不可避免地憤怒、羨慕、嫉妒著孩子。

現代母親因為觀念變化,比較不會要求女兒忍讓,或是明顯重男輕女,轉而當起女兒的「姊妹淘」,以自己可以和女兒無話不談為傲。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把女兒當成了情緒宣洩出口,尤其是婚姻關係不佳、兒子和自己之間又隔著「媳婦」時,女兒會突然變成「唯一的自己人」;而女兒也因為成了母親心中的第一人,難以拒絕母親的情感勒索。更甚者,母親會以自己曾經不被允許、也不敢奢望得到幸福的心理,勸女兒放棄追求更好的人生,要女兒「跟別人一樣普通過日子就好」,作者在諮商過程看到,許多女兒因為自己過得比母親幸福而產生罪惡感,她沒有把握母親會為自己感到高興。

對母親而言,要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各種特質或優缺點並不容易,比起兒子,她更容易放大和自己同性別(可能連外表都相似)的女兒的缺點,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又責難女兒怎麼不像自己當年如何又如何。母親不是不愛女兒,而是不夠愛自己。

不論是母親對女兒、對兒子,或角色換成父親,只要成人無法將兒女視為非自己延伸的獨立個體,孩子從小就會學到察言觀色,隱藏自己的感受、欲望與需求。這是一種不分性別的情緒暴力,孩子長大後,遭受委屈或不當對待時,可能因為害怕被討厭而怯懦,情願退縮也不想引發衝突,選擇以自己想像的方式,忍耐和思考問題。

如同最初所述,母親必須回到女性,從女性回到個人。若自以為是為了家庭犧牲奉獻,其實可能只是依賴家庭給她的保護與「不變動」。真想改變,就要捨棄這種「貪求方便」的心理,好好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承認自己的不安與逃避,停止過度幻想與期待,正視自己是誰,所求為何?解決自己與原生家庭、婚姻的難題,才能更敏銳地察覺孩子的狀態,堅定地牽好孩子的手,並在必要時,心甘情願的放手。

感謝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想成為的母親,是能做為孩子強而有力的心理肌肉,推動孩子進入下一段情感關係、下一個生命階段。孩子會離我遠去,想起我時,知道我不是理想母親,可是我們共同度過的生活經驗十分珍貴,他理所當然得到我全心全意的愛。成長過程,無可避免會一路受傷,但他會在傷害中逐漸了解自己,選擇繼續信任他人。

天下確實有不愛孩子的母親,而且處處都有。對孩子而言,母親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對母親來說,能成為怎麼樣的母親也很難由自己決定。但我們還是要努力的關注自己,因為在這段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正是我們最有機會、也最有力量去認識自己生命的時刻啊!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電子書)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
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1032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10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