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諱言,林斯諺是我的啟蒙作家。
還記得2009年,終日流連香港討論區推理版和在學校參加了哲學學會的我,偶然搜尋到「林斯諺」這個名字,初次得悉原來有人在用中文書寫本格推理小說,而且是哲學系出身,筆下主角「林若平」更是哲學家偵探,頓時興奮難當,隔日一放學馬上跑到不同書局逐一尋找他的著作,最終在銅鑼灣書店挖到一本《冰鏡莊殺人事件》。
後來我知道他並不滿意《冰鏡莊》,可是對於當時十來歲、幾乎沒讀過多少推理小說的我來說,這部著作代替了綾辻行人的「館系列」,為我帶來猶如日本讀者初次讀到《殺人十角館》的巨大衝擊。自此,他每本新作我都會立即買,還在公共圖書館借到包括《霧影莊殺人事件》、《尼羅河魅影之謎》、《雨夜莊謀殺案》等舊作。儘管我要到2018年才與林斯諺本人初次見面,但是一直以來,知道世上有一位同時熱愛哲學和推理的年輕人得以出道成為作家,後來還勇於嘗試將兩者結合,對我而言相當鼓舞。拙作〈古典力學的象徵謀殺〉會安排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登場,也是受他的影響。
林斯諺大概是華文推理界中最熱愛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的推理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總是追求縝密的邏輯推演和精密的犯罪布局,其中前者的著墨尤其深。偵探角色設定上是擔當作者於故事的「真相代言人」,會在結末揭露真相。亦因為如此,不少推理作品的偵探只會按照「劇情需要」,直接宣讀答案。如此偷工減料的情況無論在昆恩以及林斯諺的作品中都不曾出現,他們反而會鉅細無遺地呈現偵探的思考過程,即「破案的Howdunit」。這正是閱讀林斯諺作品的魅力所在。
林斯諺貫徹的「昆恩風格」,令他相當嚴謹地看待自己作品的合理性。這種執著讓他過去幾年出版舊作時,會參考經多年收集回來的意見,進行大幅度修改,修正錯漏和不合理處。《羽球場的亡靈》這本合集也不例外,譬如第一篇〈霧影莊殺人事件〉正是林若平初登場的短篇小說,除了關乎合理性的改動,林斯諺更修改並豐富了林若平的人物背景。如此一來,資深讀者可以藉此看到截然不同的林若平,而新讀者則能看到水平大大提高的翻新版,對這作家的作品更有信心。
〈霧影莊〉是林若平系列中「三莊」(霧影莊、雨夜莊和冰鏡莊)的第一部,屬於典型「暴風雨山莊」設定。有別於其餘「兩莊」,〈霧影莊〉是個圍繞推理小說創作的「業界故事」:推理作家江川出版了一部沒有結局的推理小說,供讀者自行推理謎底,答對者除了有獎金,更會獲邀到他的霧影莊作客。勝出者除林若平以外,還有私家偵探、其他推理作家、刑警和推理雜誌編輯,高手林立。聚會期間,一名賓客張甫明忽然公開指控江川抄襲了他的點子,霧影莊原本十分和睦的氣氛隨即變得劍拔弩張,後來更出現屍體和死前留言(dying message)。此作全篇出現三個解答,案情不斷翻轉,盡顯本格推理的邏輯推演樂趣。
〈羽球場的亡靈〉堪稱台灣「安樂椅偵探」(armchair detective)類型推理小說的代表作。林若平單憑從警方口中聽完案情講解後,就成功推理出真相,除了指出真兇、拆解涉案者們複雜的人際關係,更完美地解釋屍體進入羽球場之謎。此作奪得人狼城推理文學獎首獎,更刊登在美國權威推理雜誌《Ellery Queen's Mystery Magazine》,並由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學生拍成電影。我尤其喜歡此作結尾解釋偵探林若平「破案的Howdunit」那一段,除了令林若平更有血有肉,也令作品的反思性大大提高了一個檔次。
〈向日葵輓歌〉是一部校園推理,講述學生吳穎淳光天化日底下在教室內被人用刀刺死,事件疑團重重。「向日葵」正是死者的形象,一直朝向太陽、永不放棄,但同時很專橫霸道,惹來身邊很多人不滿。她的死,令校園內長久以來的人際問題全曝露了出來,林若平必須在眾多師生之中揪出真正的凶手。
〈霧林村慘劇〉是四篇中唯一一不是從林若平視角敘述的作品,情節是很有橫溝正史風格的「返回村莊」。主角彥希在外地完成學業後,回到家鄉霧林村去尋找昔日與他約定好要終相廝守的愛人綾羽,卻發現綾羽在他離開期間,持續遭到外來青年羅韋滋擾。後來羅韋突然死亡,有殺人動機的彥希自然成為最大嫌疑人。究竟林若平能否將案情抽絲剝繭,幫他洗脫嫌疑,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近年的林斯諺舊作修訂已睦續完成,他已表示未來將專注在久違的新作上。身為超過十年的讀者,這消息實在教人充滿期待。
更多林斯諺作品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