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電子書|有聲書

【八旗文化專門店】《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一個非中國、非歐美,屬於亞洲海洋的世界史視角

  • 字級

 

■ 如果鄭成功沒趕走荷蘭人?

世大運時,由於荷蘭水球隊員的鮮肉照在網路上爆紅,非常多網友開玩笑抱怨「為什麼鄭成功要趕走荷蘭人?」意思是,如果荷蘭能繼續長期殖民台灣,或許今天我們身邊的帥哥美女就都長這樣子。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只讀過課本上的鄭荷時期,而能更認識當時的海洋歷史,便會知道,荷蘭人不見得是一個很好的殖民者,在特定狀況下,其殘暴可與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代的中國國民黨,一較高下。

而且,就算荷蘭東印度公司沒被鄭成功趕走,後來歐陸的發展,包括新觀念的革命政權上台,以及其他各國東印度公司幾乎在工業革命後都一一衰敗的事實,都顯示,荷蘭不可能長期維持這些亞洲殖民地,包括台灣。

「為什麼鄭成功要趕走荷蘭人」的玩笑,好笑之餘,也顯示我們的歷史教育很特殊。一個海洋小島,幾百年都受外來政權影響、風雨飄搖,但我們的歷史知識,卻是中華文化中心的史觀,重視法統、重視中原政權、以陸地政權思維去觀看偶爾前來叩關的外國人。就像明明自己是一條靠風力航行的帆船,不認識海洋、不認識這片海上的 key players,卻帶了噴射機用的航線圖,對著許多永遠不會去的大陸,指指點點。小孩穿大衣,無用且怪異。

白話點說:「對面中國,有幾億人一起洗腦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大市場、大政治力,還能做出一點成績。我們一個島國,不去面向世界,認識真實曾影響過台灣的各種世界大勢變化,鍛鍊自己在大國政治間做思想衝浪,還去跟人家共享中國想像,自創一個分支,真的是很怪異。」

圖1:荷蘭海事博物館中展示的VOC商船「阿姆斯特丹號」原寸模型。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圖1:荷蘭海事博物館中展示的VOC商船「阿姆斯特丹號」原寸模型。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 (電子書)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 (電子書)

■「興亡的世界史」出版計畫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這本書,是八旗文化從日本引進台灣的套書,持續翻譯出版的其中一本。在日本則是名為「興亡的世界史」的出版計畫,由講談社找了多位日本歷史學者,根據現有的各種史實資料,以及歷史研究趨勢,用「白話」,寫了 21 本給一般民眾看的書,期待能建立一套有別於歐美立場的世界史,由日本人寫給日本人看。

這對台灣讀者很有意義,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是「中華民國史觀」,也就是「中華史觀」的一個(小到其實只有我們自己在嗨)的分支。對面中國,成天講的是「天朝史觀」。許多翻譯書籍,所代表的,也多是「歐美史觀」。這套書,提供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切入點,讓世界史變得更立體。

我覺得很值得一看。

 

■ 日本人對自己還是客氣點

日本學者寫書,對自己日本人還是客氣些,例如講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巴達維亞為總部時,1620 年 1 月,居民 873 人,其中 71 名為日本人(日本學者就是這樣,對數字很精確),多數為受雇於東印度公司的傭兵。

只寫這樣,好像是幫忙維護秩序的武功高手一樣。但我們之前讀 Elizabeth Pisani 的《印尼 etc.》時知道,這群傭兵就是登陸班達島,殺光 1500 位當地居民時的主要劊子手。

本書作者羽田正當然也不好意思都不提,但他的說法是「巴達維亞總督親自率領兩千名士兵(其中包含八十七名日本兵)」,感覺好像比例很少。但這些日本兵卻是專門負責做暴虐行動的打手。

有幅今天還掛在班達島博物館的圖畫(根據《印尼 etc.》一書),清楚說明當時日本人做的事情是什麼。

圖2:屠殺示意。本圖收藏於印尼馬魯古省班達那拉的魯馬布達亞博物館圖2:屠殺示意。本圖收藏於印尼馬魯古省班達那拉的魯馬布達亞博物館



畫面中下被屠殺的,是班達島 44 個酋長與富人,右下角的殘肢、被挖掉的眼球、流出的小腸,說明他們是怎麼被虐死的。中下遠處有個頭正在被砍掉,砍下的頭為了威攝當地居民,在右上角高高吊起以儆效尤。這些殘暴,都刻意逼他們的老婆與小孩觀看,請見右邊祈求中的女人。左邊一整排被奴役的班達人,要不是等一下也被殺,就是被抓回爪哇島當奴隸。女人小孩的命運,您應該也能想像了。

那些穿著六尺褌(日式丁字褲),拿著武士刀的,都是日本人,應該是非常清楚了。

除此之外,對於島原之亂幕府對天主教徒的殘暴鎮壓,以及德川時期的外國人政策,作者也多有維護。不過那部分的書寫蠻不錯的,言之成理,尤其去過長崎觀光的朋友,會特別有感覺。

作者的論述是,葡萄牙人的天主教不是單純的宗教,是混合了軍事、貿易、宗教、民間動員,以取得海外領地榮耀上帝的半軍事組織,豐臣跟德川都曾感受到政治上的嚴重威脅。驅逐葡萄牙人後,為了補償當地商人建築出島的資金,才開放「商業為先、宗教不堅持」的荷蘭人進駐。

圖3: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帆船。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圖3: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帆船。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政治海與經濟海

本書最有意思的論點,是把東亞海域稱為「政治海」,東南亞與南亞稱為「經濟海」,去說明為什麼這些地方後續發展不同,殖民者的殘暴程度也不同。這時候的日本,又顯露出了哪些民族國家的早期特質,延續到之後,造就亞洲轉型最為成功的現代國家。

隱而未顯的意圖,我認為作者是想說明,今天日本成為一個國族意識很重,分內/外、日本/非日本分得那麼清楚,幾乎跟歐美極右派有些類似的國家,是有其歷史淵源的,而且這個歷史淵源,反倒保護了日本,免於如印度或印尼一樣,被各個擊破、殘暴殖民的悲慘歷史。

回到一開始的「鄭成功如果沒有趕走荷蘭人」的問題。荷蘭人的第一目的是賺錢,不管是殘暴或不殘暴,都是為了服務「壟斷貿易」的終極目的。在印尼班達島,富饒的香料產地,為求完全控制,不用花時間跟原住民溝通,直接全部殺光。在日本,知道打不贏,只要能保持貿易管道通暢,乖乖住到出島上,接受嚴密監視也可以。

台灣剛好在這中間,兩種面向都有。在台南,為了跟原住民能交易溝通,荷蘭人協助建立了台灣最早的文字:以羅馬拼音寫成的新港文。但在小琉球,因為船隻擱淺水手被殺,反正不會影響營業額,荷蘭人復仇式地將全島約 1000 人,包括小孩與女人,全部殺光,只留下部分做為奴隸,送到台灣或巴達維亞。

所以,小琉球是沒有原住民的。因為全部被荷蘭人殺光了。

下次有人跟你說,「鄭成功如果沒有趕走荷蘭人」,如果只是開開玩笑就罷,萬一朋友是認真的,你可以跟他說:「你知道小琉球沒有原住民嗎?」開啟後續討論。

 

■ 貿易是和平的保障?

在台灣,常聽到的論述是,只要有大量的貿易往來,就不會發生戰爭。所以與中國貿易依存度高,就是安全的保障。

這論述我也曾經相信,但讀更多的書後,目前幾乎可以確定這不是真的。不管是葡萄牙、荷蘭還是英國,在亞洲做生意,都是血跡斑斑、殺人無數。而《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也提到,回顧人類歷史,貿易依存度高的國家,彼此交戰的非常多,甚至交戰後,民間貿易還是持續存在。

貿易不是和平的保障。軍事與政治才是。

 

■ 台灣人應有的世界史認識

如果我們打算重新建立一個屬於台灣的海洋史觀,真正從歷史去認識自己,中原史觀是絕對行不通的。藉由日本學者的一系列努力,配合歐美史觀與我們過去被迫內建的中華教育,三個角度交叉閱讀,更能清楚看見自己是誰。

小小島國,沒有「膚淺卻令無知群眾感到幸福」的國族狂熱,卻反倒有機會用一種全新的、系統性的、網狀結構的角度,去認識世界。

我們常以台灣兼容多元文化為傲,我想,這指的該是多元價值、多元歷史、多元觀點,在不同角度之間,不但沒有矛盾,還能理解融會。



【編按】

蔡依橙醫師對於東印度公司相關主題多有著墨,於個人網站發表數篇閱讀心得。本文特別感謝蔡依橙醫師授權使用。原文網址:

https://i-chentsai.innovarad.tw/2018/02/voc_asian_ocean.html


作者簡介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早期作品散見《非凡新聞週刊》、《醫望》雜誌、《南方電子報》等,曾獲選台灣百大創意人物。
網路足跡包括「蔡依橙的閱讀筆記」、「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臉書專頁,以及「陪你看國際新聞」LINE@頻道與個人部落格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342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34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