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性愛機器人與人造子宮,會降低女性的社會地位嗎?──讀《科技與惡的距離》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科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錯覺和失敗的歷史,是偉大的頑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進行工作的歷史。
──寺田寅彥(日本物理學家)


19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我們生活在一個與科技密不可分的世界。日本明治維新後(1868)不到一百年,就迎來「戰後三神器」:黑白電視、洗衣機、冰箱,徹底改變了庶民日常。而我們也從未想過那位名叫賈伯斯的天才,讓一台手掌大小的手機迅速取代電腦、電視,甚至具備工作所需的功能。

然而,科技並非總對人類帶來正面幫助。就像愛因斯坦與他的科學家友人再怎麼後悔,都確實在那封寫給總統羅斯福的信上「指導」了美國搶先啟動「曼哈頓計畫」,製造出史上最恐怖的核能武器原子彈,在二戰時消滅了20萬條性命。

科技發展是兩面刃,無論我們接受與否,時代都會被巨輪推動前行。英國著名記者、紀錄片製作人珍妮.克利曼(Jenny Kleeman)在2020年出版的科技與惡的距離,便針對四項我們可能陌生、但已在發展中的科技產業進行深度採訪,分別是:性愛機器人、人造肉、人造子宮、安樂死機器。自出生至死亡,從進食到性愛,揭曉這些連結人類「本能」的科技發明者與使用者的幕後故事。

本書主題新奇,卻有兩極評價,讀者在各個議題與觀點碰撞得相當精采,因篇幅所限,筆者以「性愛機器人」與「人造子宮」這兩大項目介紹與評析。

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性愛機器人是撫慰與陪伴人類的完美伴侶?

位於德州聖馬科斯(San Marcos),低調卻聞名世界的「深淵創作」公司是擬真娃娃(Real Doll)大本營,每年賣出600個超寫實的矽膠情趣娃娃給全球客戶,執行長馬克麥倫表示,開發這些娃娃並非為了錢,「很多人因為某些原因,沒辦法與他人建立傳統的人際關係,我所做的就是讓這些人獲得陪伴,或是說獲得有人陪伴的錯覺。」而他們正努力運用AI人工智慧功能,讓機器人可以自己行動、產生個性,成為人類真正的伴侶。

 

2017年YouGov 民調顯示,有25%美國男性考慮和機器人做愛,49%美國人覺得未來50年內和機器人做愛將「稀鬆平常」。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40%以上接受訪談的異性戀男性表示,他們會想像現在或未來五年內購買性愛機器人,甚至與另一半關係良好的已婚男性,回答也是如此。

A.I.人工智慧 (藍光BD)(A.I.)

A.I.人工智慧 (藍光BD)(A.I.)

無論是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AI 人工智慧(2001)裡由裘德洛飾演的牛郎機器人,還是科幻影集《黑鏡》(2013)中,蒐集數據資料再現已逝親人的「陪伴型AI」,人類早就不滿足於機器只是一台機器,或發洩生理需求的人偶,還渴望從非生物物質構成的它們身上得到毫不保留的「溫暖與愛」。

對於不擅長與女性相處,或曾感情受創、只想要一段「穩定關係」的男性,甚至是厭女者來說,一個無條件為自己付出、具備偶像的性感身材,又不鬧脾氣、不會懷孕,只為取悅主人而存在的機器人,便成為「救星」。

另一間位於中國大連,致力於開發逼真機械人偶的Doll Sweet總監史蒂芬.張則強調,他們發展的是具有各種家事功能的機器人,「消費者一定會想選漂亮的女生或英俊的男生來幫忙打掃家裡和做飯,而不是像那種會移動的垃圾桶。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和機器人做愛。

先撇開艱深的「機器人人權」、或科幻電影中AI大舉反擊人類的警世預言了。作者克利曼認為,無論用什麼樣的話術包裝,製造性愛機器人的人,其實是在「製造奴隸」,慢慢與真人愈來愈相似的奴隸。當未來的人只與完全順從的機器人對話,將喪失與真實人類相處的能力,連體諒、尊重他人的同理心也會消失。

可怕的是,有製造商宣稱「男性可以對機器人發洩怒氣,而不是對妻子。毆打機器人,完全沒問題」,又或者,兒童娃娃能提供戀童癖者洩慾,因此「保護孩子們不受到犯罪傷害」。克利曼指出,解決之道應該從根源來應對此連續殺人犯潛質的獵食者,而不是販賣「受暴商品」來牟利。過去的犯罪學案例已告訴我們,暴力的累積會持續滋養獵食者,虛擬世界終究無法滿足他們的妄念,只會成為更嚴重的治安炸彈。

本書作者珍妮‧克利曼Jenny Kleeman



「人工子宮」是免除女性懷孕痛苦的福音?還是令非生理女性受惠?

在八、九零年代興起的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代孕,至今仍有許多爭議,且被許多國家立法禁止。克利曼在洛杉磯採訪到忙碌的薩哈基安醫生(Dr Sahakian),他是成功「製造」《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高齡產婦(67歲)的生殖權威,告訴我們代孕市場已產生劇烈變化,許多女性並非無法生育,而是單純想找其他女人來幫忙的「社交因素代孕」。

這與全球對職場女性懷孕的差別待遇有關,即使在先進的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在2010-2015年間收到三萬多件「懷孕歧視」控訴。職場環境令許多事業有成的女性無法冒著上班時孕吐與虛弱的風險,一夕之間丟掉收入來源。她們想成為母親也想保住工作,於是選擇支付高昂代孕費用。

另一方面,代孕技術的進步與利益,也反映在同性婚姻增加後,賦予跨性別者、同性伴侶擁有繼承自己基因子孫的機會。即便2015年歐洲議會公開譴責各種形式的代孕「侵犯女性尊嚴」,尤其「剝削了生育能力,利用人類的身體」,卻已經無法遏止代孕的需求。愈來愈多有錢家庭,即使健康無虞,也用各種不想懷孕的藉口尋找價格低廉的低開發國家代理孕母。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

該怎麼減少不人道的代理孕母剝削?2017年,費城兒童醫院發表「生物袋」(即人工子宮)的研究成果,將這門代孕科技提升到更高且更安全的層次。反烏托邦小說先驅赫胥黎美麗新世界(1932)裡的「體外發育」技術比他預期地還要早問世。懷孕生子不再需要女人的身體,在生物袋與管線取代人體子宮後,「母親」的意義將永遠改變。也曾經歷懷孕生產痛苦與喜悅的克利曼認為,人造子宮解放的其實是「非生理女性」那群人,例如渴望有親生孩子的單身男性、同性戀男性、跨性別女性,這項科技讓他們在後代繁衍上獲得平等。

受訪的作家兼女權作家索拉雅擔憂,從歷史上來看,最厭女的社會文化,女性的生育能力受到推崇,「只要她有誕下兒子的可能」,而為了讓生殖變得平等,「體外發育」將剝奪女性擁有、但男性沒有的重要權力然而,這是女性想要被科技逼迫後主動放棄的權力嗎?在索拉雅想像的世界裡,仇女者已經開始計畫靠「體外發育」剔除女性的存在理由。

克利曼總結,科技業主要由男性主導,因此思想反映出了男性的自尊和渴望,女性卻因此深受這些新科技影響。「性愛機器人」與「人造子宮」的發明是最佳案例,男性將女性身體功能徹底取代,將進一步降低女性自主的社會地位。《紐約時報》書評也給予類似評價,本書蒐集的報導,顯現許多設計是為了配合特定人類(男性)的價值觀而生。另一方面,這些科技更會鞏固資本主義下貧富不均。「體外發育」雖帶來生育平等,卻僅限於負擔得起高昂費用的男/女性,中國也正在急速進展的性愛機器人價格壓得再低,也還是一筆可觀的金額。那麼,將來無法使用這些技術的庶民,是否也將淪為高科技使用者、甚至整個社會歧視目光中的「次等公民」與「最低限度開發國家」?

但我們也必須注意的是,作者克利曼並不是完全中立。她在採訪與下筆時毫不掩飾自己抱持的敵意與右派立場,站在道德制高點以大量情緒性的語言抨擊受訪者,對他人意見有時做出扭曲的解讀,這一點被許多書評與讀者指出,是本書之爭議所在。《新政治家》雜誌書評便質疑「女性被科技取代」的論點,認為立論「太過薄弱」;Amazon也有讀者以SJW(正義魔人)砲轟克利曼……呈現出我們面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在眾人皆云的一言堂之外,所必需進行的多面向探討。

許多發明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規避問題。除了製造沒有自我意識的伴侶,沒有幫助男性尋找到真愛的其他辦法嗎?有些人只想輕鬆擁有小孩卻不願經歷懷孕分娩,對於他人的傷害、地球生態的演變不會造成更惡劣的影響嗎?或許真正的問題不在科學該不該進步,而在於「人的慾望」永無止境《科技與惡的距離》將人類一昧嚮往創新的視線,挪至倫理與人權的探究,重新省視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


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電子書)

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電子書)


作者簡介

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日本文化的深度觀察。

 延伸閱讀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億萬商機人造肉:從培養皿到餐桌,席捲全球的未來飲食新革命!

億萬商機人造肉:從培養皿到餐桌,席捲全球的未來飲食新革命!

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中秋連假懶得出門提案:好好追一部劇

存了好久的劇,終於可以在連假看完,有驚悚、有社會議題、有動畫,還有輕鬆又具啟發性的日劇,即刻起雜食派影迷的馬拉松觀影行程正式展開!

14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