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只要有一個人愛著你,童年就不會結束:女孩男孩的成長記事(上篇)

  • 字級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在這些畫中發現屬於自己的『鄉愁』,或許也能解開與朋友、兄弟姐妹或是伴侶之間的真實情感。我們從後視鏡看見的,可能比實際上看起來更靠近,許多小說也是如此,陌生而遙遠的事物,並不總是那麼陌生,也不總是那麼遙遠。
——陳志勇(Shaun Tan)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珈琲時光》(Café Lumière,講述單身的未婚媽媽陽子,某日做了個奇異的夢,夢境中嬰兒化成一灘水,陽子向經營古書店的好友小肇描述她的夢境,一天,小肇找到了這本很像陽子夢境的繪本: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Outside Over There

珈琲時光 DVD(Café Lumiere)

珈琲時光 DVD(Café Lumiere)

Outside Over There

Outside Over There

1981年出版的 Outside Over There,中文書名譯為《在那遙遠的地方》,是桑達克最讓人費解的繪本,也是他最喜愛的複雜藝術作品,不僅故事結構嚴謹縝密,他還試著創作出一部「由圖畫組成的歌劇」。雖然敘事離奇詭異,但它帶給我的情感啟示卻如此巨大而隱晦,對我來說這不只是繪本,更像是一封家書。封面上,主角 Ida 屈身牽著妹妹的手,究竟有什麼暗示?我試著描寫我看見的事:

滿月的夜晚,在遙遠的海上,爸爸的船是不是遇上了一場風暴?

就像是我,Ida,一個小女孩,曾經不小心失去了我的妹妹。

Ida 吹奏金黃色號角,吸引遠方船隻的注意,不知道在遙遠大海上航行的爸爸能不能聽見。當 Ida 吹響號角,妹妹被哥布林(goblins)擄走了,哥布林將妹妹置換成冰塊做成的假人。大海掀起狂風暴雨,雷聲轟隆作響,船隻沉入海中⋯⋯ Ida 緊緊擁抱妹妹,口中唸唸有詞,「我多麼愛妳。」冰塊落下,漸漸融化,Ida才發現妹妹不見了,哥布林來過這裡。

憤怒的 Ida 高舉雙臂用力嘶喊:「哥布林擄走我的妹妹!成為他們的骯髒新娘!」窗外向日葵張狂地蔓延至屋內,像是在示威和對抗什麼似的。Ida 匆匆忙忙抓起媽媽的黃色斗蓬,把號角藏進口袋裡,她往後退,先跌出窗外,再跌進那個遙遠的地方。Ida 乘著斗篷飛行,倏地,盤旋在哥布林強盜洞穴上空,她聽見爸爸從海上傳來暗示:「只要 Ida 在雨中往後退,轉過身,吹奏一首曲子追捕哥布林,就能破壞綁架者的蜜月假期!

如果,船在雨中往後退,再慢慢轉向,當號角響起,似乎便能繼續前進。爸爸在遙遠的海上,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樣可怕的風暴?

Ida 來到哥布林的神祕洞穴,跌入那場婚禮。受到驚嚇的哥布林先是喊叫哭嚎,不停踢腳,Ida 覺得事有蹊蹺,暫時不露神色,皺眉觀望。哥布林的衣帽下,覆蓋著嬰兒肥厚的身體,竟然有一張張清楚的臉孔,像是剛破殼而出的新生命,像是 Ida 親愛的妹妹那樣。原來,哥布林是心志受到控制的孩子。Ida 拿出號角吹奏迷人的曲調,她的樂音解放了哥布林,一開始,他們緩慢跳舞,接著快速狂舞,直到無法呼吸。Ida 吹奏出的吉格舞曲(jig)讓哥布林像月光海上的水手,跟著拍打在船身的浪不停搖晃,變得愈來愈狂野。(註:jig為16世紀出現於英國的一種舞曲,節奏歡快,愛爾蘭踢踏舞經常用吉格舞曲伴奏。)

aaaaaaaIda 一開始神色緊張,直到演奏完畢,她的神情變得柔和。呼應桑達克所說:「真正的圖畫書是一首視覺詩。」(圖/Outside Over There內頁)


滿月之夜,哥布林一個接一個騰躍前進,成了洶湧的海潮,遙遠的洋流。此刻,Ida 的神情也變得柔和,她展露微笑,一手拉著斗篷、一手抓著她的金黃色號角和裙擺,Ida 彎下身軀,像是演奏完畢的謝幕。風暴平息,Ida 發現妹妹舒服地躺在蛋殼裡,發出咿啞聲,Ida 緊緊抱起妹妹,沿著水流彎曲而成的路,回到媽媽身旁。媽媽拿著爸爸寄回來的信,爸爸寫說:「等我回家那一天。我勇敢的,聰明的小 Ida,為爸爸照顧好妳的妹妹還有媽媽,爸爸愛妳。

「爸爸愛妳」這句話撫慰了 Ida 小小的心,也撫慰了心中仍有小小女孩的我們。故事將結束時,Ida 聽媽媽讀信的表情,若有所思,金黃色號角放在她的腳邊,像是在等待著些什麼。日後,Ida 牽起妹妹的手,她扶著妹妹,一步一步,慢慢學會走路。

83歲的桑達克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我拒絕對孩子說謊。」重視文本的他認為,寫故事比畫圖更加困難,畫圖之前,他會花大量的時間思考文字的「意象、聲韻和節奏」,每當他完成文本,就好像完成樂譜。朗讀 Outside Over There 精緻的原文,就像朗誦一首幫助你擊破恐懼的詩,朗誦孩子的不可思議。有時候父母不在身旁,兄弟姊妹得互相拯救,危險遇難的時刻尤甚就像 Ida 吹奏她的金黃色號角,解救了妹妹和無數的孩子,Ida 讓我們知道,孩子其實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夏天的規則(二版)

夏天的規則(二版)

Rules of Summer

Rules of Summer

有些繪本很神奇,可以勾起你許多記憶。澳洲華裔藝術家陳志勇(Shaun Tan)的《夏天的規則》(Rules of Summer)是我百看不厭的繪本,他在書中埋藏許多詩的語言,如電影的畫面,每次翻閱都使我著迷。

童年往事 DVD(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童年往事

冬冬的假期冬冬的假期

《夏天的規則》讓我想起侯孝賢導演1984年的作品《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該片由侯導與作家朱天文共同編劇,劇情描述某年夏天,男孩冬冬的母親生病,冬冬和妹妹搭火車到外公家過暑假,與當地孩童結為好友,一起在鄉間玩耍。侯導在隔年發表《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以主角阿孝咕分別經歷的三場死亡(父親、母親與祖母的死亡),描寫男孩的成長。

是否曾想過,自己的童年是怎樣結束的?我想,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時間點似乎都不太一樣。《夏天的規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以極貼近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童年、假期、一段關係的成長、腦海中的記憶,還有最讓我感動的:一根掉落的鼓棒


《夏天的規則》一開始的書名頁,弟弟掉落了鼓棒。

「一根掉落的鼓棒」,什麼意思?其實,這是孩子們遊戲時的潛規則。《夏天的規則》描繪某年夏天,哥哥與弟弟共同經歷的、一場不為人知的冒險和考驗。遊戲剛開始,陳志勇在書名頁畫出隊伍中的弟弟掉落一根鼓棒做為序幕,暗喻遊戲的節奏被耽擱了;遊戲進行中,內頁他依序畫出:曬衣繩上留下紅襪子(會洩漏蹤跡);吃掉派對上最後一顆橄欖(該怎麼辦?);從天臺上弄掉玻璃罐(會發出聲音)⋯⋯不經意踩斷了東西,會搞砸完美的計畫!就像孩子總想著將有誇張的事情會發生,圖畫混合了奇想和現實,搭配簡潔如詩的告誡語氣,像是在說:弟弟,記得哥哥跟你說過的話喔,你一定要牢記在心。

「派對上,不要吃最後一顆橄欖。」
陳志勇:「獵鷹的眼神和巨大的身體是畫面最黑的部分,氣氛帶有掠奪性,讓人看了覺得恐懼,我們對社交場合總是會感到緊張,不太確定自己在那裡該做什麼。該吃掉派對上最後一顆橄欖「派對上,不要吃最後一顆橄欖。」
陳志勇:「獵鷹的眼神和巨大的身體是畫面最黑的部分,氣氛帶有掠奪性,讓人看了覺得恐懼,我們對社交場合總是會感到緊張,不太確定自己在那裡該做什麼。該吃掉派對上最後一顆橄欖嗎?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兩人關係在此為警惕和保護,哥哥制止弟弟吃掉最後一顆橄欖的衝動,當我們靠近看的時候,會對這樣的情境感到熟悉。」

「蝸牛,不要踩。」
陳志勇:「我對文字和圖畫如何建構耐人尋味的上下文(context,語境)很感興趣——文字描寫圖畫中看不見的蝸牛,圖畫則畫出文字沒有提及的龍捲風。文字和圖畫都不能解釋彼此,但它們卻是「蝸牛,不要踩。」
陳志勇:「我對文字和圖畫如何建構耐人尋味的上下文(context,語境)很感興趣——文字描寫圖畫中看不見的蝸牛,圖畫則畫出文字沒有提及的龍捲風。文字和圖畫都不能解釋彼此,但它們卻是同樣的概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圖/《夏天的規則》內頁)


雖然都是孩子的世界,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仍有「小孩子」和「大孩子」之分。然而,如果兩人能共同經歷一些考驗,或許那條清楚的界線會慢慢瓦解,依靠的是兩人之間的默契和祕密協定:進入基地,要說通關密語;不要討價還價,不要問為什麼;輸的時候,願意服輸;該帶的東西都帶了,遇難的時候可以自救,還可以救人⋯⋯小孩子總會長大,長成大一點的孩子。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

我想起作家吳明益在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出版後,接受訪問時曾說,當他以孩子的視角寫小說,就必需進入孩子心裡最「痛苦」的那個點,使一個孩子感到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不被自己的父母所愛。幸運的是,《夏天的規則》裡雖然父母始終未曾出現,但「大孩子」哥哥沒有遺棄「小孩子」弟弟,哥哥不但沒有遺棄「掉了一根鼓棒」、壞了遊戲規則的弟弟,哥哥還騎著腳踏車,穿越重重險境,載弟弟回家。回家後,哥哥讓弟弟坐在他旁邊吃爆米花,讓弟弟轉電視搖控器。

故事看似簡單,卻很深刻。最後,換哥哥揹起大鼓,弟弟走在他前面吹響號角;哥哥手持鼓棒跟在弟弟後面,敲響兩人的節奏和步伐。哥哥似乎學會了顧及弟弟,不再為了完美的計畫能否實現而感到沮喪。兄弟倆一前一後,敲敲打打,行經有新鮮水果、花朵綻放,還有美味蛋糕的盛夏。


zzzz「回家的路要記得。」
陳志勇:「這幅畫儘管看起來令人擔憂,其實給人的感覺是希望大過於恐懼——兩個男孩看起來渺小而脆弱,但他們因為親密、團結和目的地一致而安全無虞,回家的路也清晰可見。他們只要繼續前進,最終會抵達黎明的曙光。」(圖/《夏天的規則》內頁)

 

aaaaaa
最後,哥哥似乎學會了顧及弟弟,不再為了完美的計畫能否實現而沮喪。(圖/《夏天的規則》內頁)


桑達克認為「真正的圖畫書是一首視覺詩」(A true picture book is a visual poem)。細讀《在那遙遠的地方》,跟隨畫面體會 Ida 歷經千辛萬苦,從哥布林手中救回妹妹的姊妹情深;翻開《夏天的規則》任何畫面,直觀地品味「大孩子」如何以「哥哥的方式」照顧弟弟的兄弟情誼。陳志勇說:「我喜歡繪本與藝術的原因是,有時候,你能重新感受那些崩解的時間,感受過去、現在和未來重新匯聚在一起。我深思過後,《夏天的規則》不僅是關於童年甚至兄弟姐妹關係的『故事』,當我們試圖理解自己與他人連結的成與敗,更像是一場白日夢。

感受這些與你我生命節奏合拍的繪本,我想,無論是神奇的金黃色號角,或是被拾起的鼓棒,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

只要有一個人愛著你,童年就不會結束。


\陳志勇談《夏天的規則》創作背後/


作者簡介

閱讀盪鞦韆主筆、文字工作者、自由接案編輯。
曾任 image3 繪本主編三年。

閱讀就像是在盪鞦韆,有靜止,也有啟迪,
有孤獨,也有與人分享的樂趣,
閱讀跟盪鞦韆一樣,兩者都充滿了魅力。

臉書專頁:閱讀盪鞦韆
聯絡信箱:wenchunwu1227@gmail.com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組成家庭的關鍵是愛,不是性別

今晚,讓每個人都能和相愛的人一起回家吃飯吧。和大家一樣,在暈黃燈下的小餐桌上擁有普通的愛情與日常。

57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