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書店能夠通過疫情的考驗嗎?認識巴黎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

  • 字級





在緊縮消費的時候,書店首當其衝,大眾就算不買書,也還有圖書館能借;在經濟起飛的時候,大眾也習慣跟著起跳,安靜讀書反倒跟不上全民熱衷的活動了(比如單車、露營、旅遊);我們看到喜歡閱讀的地方多半是一年裡有半年很冷的,或是圖書館設備很好的,或是國家特別設計閱讀功能的。

當柑仔店被便利商店取代的時候也沒聽到他們說要政府補助,也許有一天買書要備有處方簽,「喔,不懂ABC,讀這個」、「你缺了幽默,要用這本補一補」、「這個要笑三天,沒有改善的話再來買另外一本」,賣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考執照,而且分科……。你會覺得我很荒謬,20幾年前我首次得到Amazon贈送的禮物,是個咖啡保溫杯,上面寫著愛因斯坦說過的話: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is no hope for it.(如果一個想法在最初並不荒謬,那它就沒希望)。我的荒謬不會是最早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但無論如何,我擁護書店,旅行時書店對我來說是充電站,讓好奇的我就算沒讀過多少書也喜歡進去聞聞書店的味道,看看當地正在讀什麼書。的確有人做過關於「書店味道」的研究,在印刷、灰塵、人味與物品的融合裡,書店帶著特有的味道,有的人進到書店感受到這樣的「酵素」馬上促進腸胃蠕動,有的人亢奮到無法自制歡喜購物,還有許多症狀尚未以醫學考證。

書店一如展覽,選書者就是策展者,發揮空間與書冊的關係,哪些書要放一起,有什麼聯結,哪些書一定要秀出封面吸引讀者,位置低的書為了孩子,位置高的為了不便彎腰的大人。平價與華麗的書各據一方,書架是要固定或可移動,尺寸與承重都須考量;有哪些書是為了鎮店,擺著好看,有哪些是流動很快的,甚至在結帳檯前給大家最後一睹的機會,書店裡各角落都藏著心思,滿足因不同原因走入書店的讀者心情。

2020年全球各地因疫情封城時,許多實體書店面臨嚴峻考驗,原本獨立書店的藏書就不如網路書店豐富,網路書店有倉庫神支援,實體書店裡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原本就是要消費者在當下靠心情買書,強調急迫感,用「今天不買就錯過」這種告白式的敗法將書帶回家。今年四月倫敦首次封城前,有許多人忙著買書,獨立書店開著小窗口讓大家提領,保持社交距離;像是80年代的羅馬銀行,深怕病毒停留。幸好有網路可留言,書店也接受電話預定,和麵包店一樣,「我是某某人,請為我預留哪一本書。」

國外許多獨立書店禁不住病毒席捲,自保式的拉下鐵門,或是暫停營業;網路上電子書的銷售數字一直攀升。我身為一腳踩進出版界的寫作人,必須謹慎的思考這類問題:我們要繼續做之前做的事?或是找些「不行啦!沒有人那樣⋯⋯」的事來做?或是從歷史裡找靈感來面對書店的興衰存留?在我們做重要決定之前,先來看看巴黎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曾經如何度小月。

\\創辦人席薇亞.畢奇談莎士比亞書店//


有位美國人到了巴黎,在一群朋友慫恿下,決定開一家專賣英文書的書店。經營這家書店,除了聯繫住在巴黎的美國青年,與這些年輕作家成為好朋友,還經常成為大家寄放物品、收件的地方。書店成為美國人在巴黎的據點之後,許多才氣縱橫的年輕創作者在此朗讀、討論、激辯。創辦人席薇亞.畢奇(Sylvia Beach, 1887-1962)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年少時跟隨傳教士父親到過巴黎,曾經夢想在紐約開書店,但這個想法卻意外在巴黎實現。

當時的巴黎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有產業都在復甦中,畢奇女士在1917年到巴黎,1919年開辦了書店,她也曾經以租書的方式經營,讓許多想要閱讀的朋友有書讀。當時流連在巴黎的美國人如寫《大亨小傳》費茲傑羅、戰地記者海明威、作家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許多後來赫赫有名的文人,在那時都只是捉襟見肘的年輕人。

畢奇女士在1922年為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出版了英國、美國都無法出版的禁書尤利西斯Ulysses),也為書店贏得掌聲。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出版方式:1000本無刪減完整版,其中100本使用荷蘭手工紙,作者親筆簽名,定價350法郎;另外150本使用法國手工紙,定價250法郎;其餘750本使用普通手工紙,定價150法郎。廣告之後,訂單滿滿,這本書隨即再刷、三刷、四刷,為書店奠立名聲。

尤利西斯(上)(增訂新版)

尤利西斯(上)(增訂新版)

尤利西斯(下)(增訂新版)

尤利西斯(下)(增訂新版)

但這樣的書店還是難以維持,後來陸續有作家組成後援會,輪流來到書店與讀者面對面;直到30年代,歐洲各地開始有戰爭,書店勉強維持到1942年,畢奇被德軍逮捕關入集中營六個月,獲釋之後也無力重啟書店,不過大戰結束時,海明威回到巴黎與畢奇女士慶賀重獲自由這件事,這些故事,可以在她的回憶錄《莎士比亞書店》,以及《書店旅圖》《愛書人》讀到。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

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

愛書人:2000本書、超過47個世界級書店、36個圖書館,療癒畫風插圖,喚起你的閱讀魂

愛書人:2000本書、超過47個世界級書店、36個圖書館,療癒畫風插圖,喚起你的閱讀魂

《愛書人》中介紹莎士比亞書店。(圖/《愛書人》)


雖然出版並非莎士比亞書店原本規劃的事,但後來《尤利西斯》這本書的編輯校對稿售出後的收入,讓書店維持了好幾年,這些都只是簡短的軼事。而我聯想到的是:經營書店真是一件不設限的行業!古早的書店堆了滿屋子印好的書頁,購書者選擇喜歡的裝幀方式後才開始裝訂;現在紐約的McNally Jackson書店,則是擺著一台印刷機,讀者可自行從雲端下載檔案印書,或是使用自己的檔案印書。曾經,書店結合販售報章雜誌,接著開始作家講座、簽書會的風潮;現在實體書店的現場則提供咖啡、座椅、網路。未來呢?

\\McNally Jackson書店的Espresso Book Printer//

 
偏偏現在書的定價都印在封底上,我去超市翻了許多餅乾、麵條、甚至米,都沒有這樣。食物只另外打上有效期限,售價則基於市場機制,依每個銷售場所的標示。除了書和雜誌,沒有物品的價格是印在上面的;這是個難解的問題,訂了價卻要按定價打折,然後出版社必須調高定價應對?

這些只是書店與定價的問題,最大的癥結是「讀者買書嗎?」,如果去實體書店翻一翻書卻不購買繼續成為大眾的購書習慣,那未來可能需要某種公信力才能維持書店的存在?譬如入店低消、預約、分類,或是一些超出我想像的企劃了。

在識字不多的時代,莎士比亞的戲劇、詩文改變了文字的力量,奠立文學的重要,因此畢奇女士使用這名字開設書店具有時代意義。與莎士比亞相關的繪本有:

Bard of Avon: The Story of William Shakespeare

Bard of Avon: The Story of William Shakespeare

Will’s Words: How William Shakespeare Changed the Way You Talk

Will’s Words: How William Shakespeare Changed the Way You Talk

延伸書單
哥本哈根的貓

哥本哈根的貓

席薇亞的書店:巴黎人最愛的書店及其創始人的故事

席薇亞的書店:巴黎人最愛的書店及其創始人的故事

Sylvia’s Bookshop: The Story of Paris’s Beloved Bookstore and Its Founder

Sylvia's Bookshop: The Story of Paris's Beloved Bookstore and Its Founder

Sylvia's Bookshop介紹了雪維爾.畢奇的傳奇與書店。(圖/Sylvia's Bookshop內頁)


後來畢奇過世後,書店由另一位美國青年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1913-2011)接手延續原莎士比亞書店的精神,直到現在則由他的女兒雪維爾.惠特曼(Sylvia Whitman,1981-)接棒(是的!另一位雪維爾)。這個重新開張將近70年的書店,依舊是遊客到巴黎的打卡景點。疫情期間,書店收入減少80%,他們試圖上線,但網站經常停擺,少了遊客又再度面臨封城,這一年,獨立書店更甚以往的掙扎,他們說如果雜貨店在封城時可以營業,那書店也該繼續。

\\Sylvia Whitman談疫情對書店的影響//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策劃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爸爸的心聲誰人知?我也很怕變成豬隊友啊!

經常被說是育兒路上的豬隊友,爸爸們有話要說!在父親節這一天,讓我們看五位爸爸的真心告白

26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