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編輯說書】張惠菁/阿斯蘭,《造神》,與二十一世紀的「宗教識讀」

  • 字級


雷薩.阿斯蘭在美國是非常知名的公共知識分子。如果你在Youtube上搜他的名字──Reza Aslan,會搜到非常多的影片。其中一大部分是他上CNN、福斯等電視台的新聞節目,被訪問與伊斯蘭有關的議題。有時候,訪問會演變成激烈的辯論。阿斯蘭經常毫不留情,直指主持人的錯誤認知和文化偏見。但是他反應快速,辯才無礙,又擅長將複雜的問題以清晰的比喻做出說明,使得辯論非常好看。所以,雖然他常打臉主持人,電視台仍然喜歡邀他上節目。連他都曾經自嘲,說自己是「有線電視新聞最喜歡的穆斯林」。

圖說:作者雷薩˙阿斯蘭(Reza Aslan)是美國知名公共知識份子,經常在宗教寬容、宗教識讀議題上發言。雷薩.阿斯蘭(Reza Aslan)是美國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經常在宗教寬容、宗教識讀議題上發言。

但阿斯蘭絕對不只是一位名嘴。他之所以能在美國新聞主持人咄咄逼人的快節奏逼問下,一開口就掐住對方文化偏見的七吋要害,不但俐落反擊,化解成見,更用栩栩如生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更完整全面的圖像,更新大眾對穆斯林的認識,是因為他不僅浸淫於伊斯蘭,也熟悉基督教、也熟悉美國大眾文化,長期發言發文捍衛多元的信仰自由,提倡「宗教識讀」(religious literacy,又譯作宗教素養)。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在這本《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中,特別可以讀到阿斯蘭這種跨文化、跨宗教的人文素養。他是一位擁有哈佛大學神學碩士、加州大學宗教社會學博士學位的穆斯林,嫻熟聖經希臘文,寫過有關耶穌生平與伊斯蘭歷史的暢銷書。他認為,宗教其實就是一種語言。人如果相信世界不僅是由物質構成的、如果想要經歷和體驗神聖,那麼就會需要語言,來傳達和交流那種難以言喻的經驗。不同的宗教,是不同的表達語言。阿斯蘭自己年輕時曾改宗基督教,又回到伊斯蘭。他個人的宗教探索、與他在學院裡的研究,使得他熟悉不只一種語言,是一種宗教素養上的「多語」(multi-lingual)者。這本《造神》,可說就是一本展現了全球化時代,宗教多語素養的著作。

阿斯蘭從遠古時代寫起,藉由認知科學、考古材料,探討人類的祖先最早相信甚麼,如何開始相信。洞穴壁畫呈現了怎樣的世界觀?甚麼時候開始有喪葬儀式、有對祖先的信仰?採集游牧的人們怎樣開始信仰萬獸之主,農耕定居的人們又如何尊崇大地之母,流傳神靈如莊稼般冬去春來、死後復活的神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造成了信仰改變。甚至人對天庭秩序的想像,也反映了地上的政治。「神」在人類的歷史中不斷變化。然而人類卻很難擺脫「人性化的神」這個普世常見的模板──人會用自己的樣貌、行為、好惡去想像神,把自己的所愛和所恨,投射在神身上。

這個傾向、這種想像,老實說,在人類宗教史上不斷浮現。這也是一個最容易造成偏見、衝突的想像。阿斯蘭在書中說,許多宗教中的惡,都是因為人把自己的好惡投射給神,認定那就是神所要的、神所恨的。可以說,阿斯蘭的《造神》就是在提醒這個想像的危險性。並且藉著這樣做,他也是在為普世的宗教標出地雷區。有一支在網路上流傳很廣的影片,片中阿斯蘭對著鏡頭說:「神不恨同性戀,恨同性戀的是你。神並不獨愛美國,愛美國的人是你。」這樣的覺知和判讀,可以說是「宗教識讀」教育的重點。當代人在信仰中,必須要有對這個地雷區的覺知和省思,才不至於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把孩子和髒水一起潑掉。

就在這本書中譯本出版前夕,台灣有周刊報導了一個新興宗教(cult)集團領袖性侵與斂財。像這樣的事層出不窮,也說明了「宗教識讀」的重要性。人怎樣在宗教信仰之中,判讀假托為神意的人慾,包括他人的,自己的?

阿斯蘭的《造神》,在某些方面看似解構了宗教,將宗教視為「語言」,但另一方面,他也鼓勵每個人去熟悉宗教的語言。由熟悉這些語言,甚至具備多語的素養,我們在信仰的路上更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探索的體驗也可以更豐饒。阿斯蘭從他自己的信仰經驗,也從他的學養告訴我們:自古以來,人類本就是一直在探索宗教,當今之世也不必例外;眾神的歷史,實際上是人類自己的故事;因此,我們永遠可以延續這個探索,放膽去發現;我們不必懼怕神。


 阿斯蘭作品 

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

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電子書)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電子書)





張惠菁
衛城出版總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真正致命的,不只是疾病的傳染,還有無知與恐懼。

透過四本作品,一起理解動物健康與人類健康為何息息相關,思考公共衛生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拿捏,以及日常建構的政府體制與施策將如何影響事態的發展。

328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