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24年度選書|中文書|編輯台手記:當一切如常進行,終於可以把自己讀進書裡(上)

  • 字級

綜觀2024年豐富多元的出版品,雖橫跨不同類型,卻又同步展示關於未來的別樣想像。
有些書,引導讀者學習關注自我,用另一種方式審視生命與本心的連結;
有些書以微物觀之,重新聚焦過往被忽視的重要細節;
有些書,則帶領我們打破時序,以全新的邏輯與思考理解這個世界。

這些出版品的指向、嘗試與挑戰,成為一股帶領讀者適應、重組與創新的力量,
在無數次看似即將落入谷底的瞬間,穩穩接住人們向上奮發的渴望。


以下是我們今年最想推薦給你的20本年度選書,
希望這些作品,能成為你繼續前行的堅實後盾。



以閱讀為槓桿,跨越既有思考框架。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萬事揭曉:打破文明演進的神話,開啟自由曙光的全新人類史

萬事揭曉:打破文明演進的神話,開啟自由曙光的全新人類史

今年不再復見因外在重大事件(烏俄戰爭、台海風險等)所帶來的集中閱讀效應,取而代之的,「破」成為人文社科的關鍵字,讀者分化、碎裂、多元的閱讀傾向,以及橫跨過去、現在、未來、論述大破大立的精采出版品,合力打破集體的迷思與想像,從時空的縫隙窺見歷史、人類、社會的真相。

歷史學術作品的突圍,成為讀者的意外驚喜,杜正勝《中國是怎麼形成的》破除中國固有疆域迷思,以批判觀點,解構深固於以往論述的「中華秩序」。葉高華《臺灣族群解謎》《強制移住》、楊孟軒《逃離中國》等作品,解謎歷史詮釋與社會傳說、釐清家國神話,引發了社會關注與巨大討論。除了不同以往的臺灣史觀,匯集當代中國研究頂級學者的《聯經中國史》系列、知名學者馮客的《毛澤東之後的中國》等,透過不同材料的選擇與梳理,重新定調既定框架與知識。在這些出版品中,我們選出知名臺灣史學者陳翠蓮的《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關於臺灣史的書寫,經過數代學者的努力,從大航海、明鄭、清領到日治,已有相對明確的歷史脈絡與結論,唯獨當代臺灣史,特別是從威權獨裁到爭取民主的歷程,仍缺乏清晰的論述,今年,陳翠蓮終於為我們補上這一塊。本書提出完整的敘述框架,統合散落在國家解密資料、國會檔案、日記、個人傳記等史料,讓讀者得以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見其創見之處。除國民黨統治、臺灣人民抵抗等過往聚焦議題,更加入對第三極勢力(美國)的觀察論述,同步補足既有文史中難以解釋的歷史動能。這部作品試圖為讀者撥開迷霧,從資料與行為印證、駁斥當下對強人統治的溢美評價,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史家見識。

將目光轉回現今人類社會,面對長久關注的經濟不平等議題,皮凱堤《資本與意識形態》《平等的反思》,為我們再次精準提出建議與解方;探討偏鄉弱勢與老齡化的《留下來的人》,討論女性生存困境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或是從一隻黑熊的死亡,深刻剖析動保與原民生存權議題《未完的旅程》等,皆展現出作者們對彌補社會「破」口的宏大志向,以及對正義的永恆追求。林慕蓮新作《香港不屈》 則讓局外的觀者重新看見那些「離不開的人」,以及其幽微的抵抗。透過縝密的田野調查,客觀、理性的論述,他們書寫那些未曾與外人知的真實面貌。

最後,我們將關注人類未來,破解極限發展迷思,當作類型閱讀的最後一塊拼圖,《深時遠見》為人類及未來的後代思考決策,提示了更宏觀的角度;《重燃生之燼火》梳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提出生態永續的具體洞見;人文社科年度選書之一《萬物皆曉》,則結合當代研究與考古證據,打破對過去人類史敘事侷限,輔以翻轉式的思考,除彰顯古代人類的智性抉擇,更指引了一條解放人類的可能路徑。兩位作者在書中揭示,人類社會經過無數次變換、拆除、重建制度,是如何反覆調整、實驗各種可能的型態。然而,在數萬年的歷程之後,現今社會制度真的是最佳解方,或僅是歷史時程的過渡?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簡潔而明快的解放既有知識的禁錮,藉由書中的指引,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可能方法。

思考人類命運的同時,哈拉瑞的《連結》則引領我們走得更遠,這一次,他向全人類發出提問:若是在不遠的未來,AI人工智慧取代了以敘事聯結彼此的能力時,人類將遭逢到哪些前所未有的困境?哈拉瑞的探問,讓我們能在科技推動文明改變的人類教訓中,嘗試找到一條得以保護人們不被犧牲的選擇。


了解自己與他人並非易事,卻很必要。
深刻認識一個人: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

深刻認識一個人: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大疫時期過後,很多人的生活足足停擺三年,人生計劃少有推進,卻難掩內心騷動不安。首先,得離開螢幕前,重新與人群面對面。少了鍵盤鏡頭的保護,動作表情難免生疏,然而,與人相處從來難以依靠天賦,心理勵志年度選書《深刻認識一個人》,反映了我們欲重新學習認識一個人的需求,在經常因政治對立而撕裂的台灣社會中,了解他者的能力如沙裡掏金,而在練習看見他者的慾望背後,也埋藏相互支持,彼此照亮的想望。

除了對他人理解的渴望,也欲持續探尋自我。《我,刀槍不入》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如何從底層翻身,又如何在逆境中如何面對失敗,這本書的大受歡迎,真確反映出人們對自我成就的期待。而《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從書名就是直球對決,毫不客氣地點出所有人生問題的源頭,都可能來自於你本身。《Rewire-神經可塑性》則從生理上自我認識,了解每一個行為其實不只是來自於心理,大腦也在推波助瀾。

「中年」,則是今年心理勵志類另一個重點議題,年選之書《中年之路》反映的不只是人生中場的自我認同危機,當你翻開這本書後就能理解,所謂「中年」並不泛指固定的年齡段,而是對他者的美好想像被打破的剎那,人就已經走在「中年這條路」上了──於是在疼痛中,人們脫下假面,開始指認自我,分辨投射與幻象,這一切並不容易,過程也不一定美好,但在與內在重新連結的過程裡,必會發現從未認識過的樣貌,希望將這本書推薦給覺得困囿於角色中的你,祝願你活出更大的自己。


超越自我的關鍵:讓我們接受不適感 (也許再冒一點險)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博客來獨家版.附人生領航指南書】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博客來獨家版.附人生領航指南書】

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2024年,商業書的出版品仍活躍且多元,自我學習、投資理財自往年至今都仍是讀者關注重點,除此之外,如何結合工作與人生成就感也凸顯出另一種新的閱讀需求,這些出版品的出現,讓我們能夠找到發掘自身潛力、最大化發揮個人特質的工具與方法。

用商業思維來思考自己的人生與職涯定位,一向是商業讀者的閱讀選擇之一,《成為企劃人》《高效原力》這兩本書,重新定義何謂真正的成就,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如何結合職涯與人生,進而提高對於重塑目標並完美達成的期待。上市前就備受期待的《隱性潛能》,更成功挑戰我們的日常思維,相較作者上一部作品《逆思維》更加激勵人心,本書讓人同時享受閱讀的興致與學習的成就感,吸引全年齡層讀者,無疑成為商業年度選書的最佳書單之一。

在整體科技發展下,投資市場的期待仍持正面態度,類型讀者更需要穩健長期的投資模式,《持續買進》《長期買進》以數據與資料為依據,破解投資讀者的盲點與迷思。同時,生成式AI仍是最重要且不能忽視的話題,除了國外重要翻譯版品如《控制邊緣》,著重書寫並關注AI發展方向以外,國內讀者更重視各種應用,程世嘉以台灣角度出版完成的《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將緩解你對AI的焦慮,他以接地氣的方式,撰寫適合台灣人閱讀的AI應用,成為今年最暢銷的主題版品。

觀察商業類型閱讀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原則、心法類型書籍獲得更多關注,沒有長篇大論的大道理,卻用簡短的故事與文字讓讀者領略重要商業思想家的處世態度,如《納瓦爾寶典》、又或者《一如既往》,皆從人性出發去找出不變的世界規則。《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則精選50位富豪的致富心理法則,在社群上成功吸引讀者注目。《執行長日記》作者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以年輕領導者之姿成功吸引讀者,簡潔、精選的法則讓每個翻開此書的人都能快速吸收並發揮潛能,而他自身也入選《富比士》30歲以下傑出青年榜,是最成功顯著的範例,加上其嚴謹卻又大膽創新的書寫,讓本書獲選為商業年度選書之一。


回歸原點,解讀大腦的秘密。
大腦不滿足:打破「匱乏循環」,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

大腦不滿足:打破「匱乏循環」,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


自然科普的出版走向與過往相比更為專業,讓渴望動腦的讀者趨之若鶩,數學相關如《社會菁英必備的數學素養》,帶領讀者以不同方式探討數學理論,化學領域的出版品則有《門得列夫的夢》。物理學領域亦有非常精采的版品,如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無序之美》《愛因斯坦與量子革命》,這兩本書雖體積輕薄,但內容閱讀不易,成功挑動讀者的求知慾望。醫學領域的版品,則有《細胞之歌》,本書作者過去曾出版《萬病之王》,為著名醫學作家,這一次他將我們帶回到身體的最小單位──細胞,一同探討人類如何改變進化,作者的寫作實力,讓這本書榮登科普類最重要的推薦書之一。

動植物閱讀部分,則回歸探索更原始的生態起源。《神聖生態學》雖是一本論文書,卻是初學者也可入門的生態學巨著,它喚起讀者關注原住民智慧,獲得超乎期待的注目,另一本台灣本土出版的《有靈•原民植物智慧》,同樣從原住民文化出發,試圖從自己的土地,呼喚大眾找回對台灣文化的情感。

從去年話題最熱的多巴胺開始,「大腦」一直是最熱焦點之一。今年出版品則不囿於入門的科普,而是更深入去探討延伸,期能讓更多讀者從中理解自己的缺陷並改變。《大自然就是要你胖!》從人類演化的角度探討身體機能代謝對飲食的選擇,在社群獲得廣大關注。《大腦不滿足》,則有別於多巴胺對成癮的探討,從根源去討論匱乏循環造成的各種影響,作者兼具科學數據與人文觀察的行文,讓讀者進階理解大腦原始的生存本能,亦能感受到作者對於心靈匱乏的溫暖鼓勵。

  接著讀:
2024年度選書|中文書|編輯台手記:當一切如常進行,終於可以把自己讀進書裡(下)

2024年度選書|簡體書推薦|編輯台手記:不再只有霸總架空,人間煙火再度回到讀者視野之中
2024年度選書|外文書|編輯台手記:不管世界多瘋狂,(幸好)有些事永遠不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4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