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記憶中的一瞬之光】當名氣就像個充氣娃娃──《藍色恐懼》的未麻

  • 字級



好電影散場後,它會在你的記憶裡繼續演下去。
有時只是一幕景色、有時是個角色的身影。
看似人走茶涼的一幕,卻讓你也活了進去的燈火未滅、溫度仍在,角色隨時可以回來,你總感到似曾相識。
如《新天堂樂園》膠捲中的一格,記錄了太多意在言外。
為什麼?因為它照亮了你人生中的一瞬之光,相信它是永恆,而你的心仍有星火不滅。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曾幾何時,我們的世界就像「未麻的部屋」,歡迎著大同小異的被展示,習慣著某種程度的被觀看,隨著將自己客體化的自曝風氣,我們享受著迎合、掌聲、噓聲與被發明,如果不能被「發現」,那就被「發明」吧,現代人的寂寞已到如斯的境地。

有時我們發現自己活在一個像「玻璃屋」的環境。四面各有人投射出部分的自己,我們為迎合他們,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某部分。之後隨著玻璃屋外的人愈來愈多,我們開始不知在去掉他人投射的或自身迎合的之外,還剩下多少真實?

尤其在可以堂而皇之「監督」或可以以言語、眼神入侵的演藝圈裡,沒有舞台燈的起落,中心點的名人在無孔不入的社群世界裡,出生之後又再次被「發明」。不少粉絲也將名人當成所有物,為其發聲,為其攻擊其他人,如同那人演出的正是自己的夢想,以假亂真的代入,反照的都是自戀,一點都修改不得。

今敏「藍色恐懼」電影動畫腳本資料畫集手冊〈輕裝版〉

今敏「藍色恐懼」電影動畫腳本資料畫集手冊〈輕裝版〉

而我們歡迎這樣的世界,在我們發明了更多的社群後,多數人都可以進駐玻璃屋裡,享受著迎合、掌聲、噓聲與被發明,如果不能被「發現」,那索性就被「發明」吧,現代人的寂寞到如斯的境地。

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都有好幾個「自己」,有一個理想中的自己,就像電影中的偶像未麻,一直活跳跳於他人的前方,也有個未被完成的自己,像經紀助理留美,她的未完成正好可以寄生在他人身上,就像那如何拿捏都未成形的偶像未麻。

而另有一個是始終被別人眼光綁架的自己,隨著像是那些製片、編劇、攝影師與大眾眼神,感受到自己的「冒牌者情結」。未麻的部屋核心是那個金魚缸,水缸中每一條觀賞魚都如此孱弱且相似。每一條都受困在自己的「鏡像透明」裡。

由於這個故事是彼此成立,因此主角不是未麻本身,而是未麻的房間。我們活在這個社會,就是社會的受實驗者。當未麻漸漸發現,她的小世界開始出現漏洞,那並不是壁癌或漏水,而是像軟體出現破口,被駭客入侵而成為可被改寫的假象。或像是拼圖出現缺口,但沒有人發現這拼圖有破損,一是她是如此大同小異,二是緣由於她對於自己的「失憶」。

只要社會對人有如「商品化」的暴力,就足以讓當事者如金魚一般的容易失憶。就如亮晃晃的開架式商品,它只容許被記憶的,是後面短小的「產品說明」。

未麻的部屋核心是金魚缸,水缸中每一條觀賞魚都如此孱弱且相似。每一條都受困在自己的「鏡像透明」裡。


《藍色恐懼》中未麻,出身在一個巡迴於二線城市的小偶像女團,她們身上穿的是一致化的符號,她們的一舉一動是為了同中求異,就如眼霜只差別在多了膠原蛋白或是多了魚子醬成分,但它前提都是眼霜。它必須是多數人都可以想像的夢,包括未麻本身。她本人離那個「偶像未麻」夠遠,幾乎跟她經紀人留美離「未麻」一樣遠,也跟癡漢歌迷離偶像未麻一樣遠。

畢竟沒有一條活魚能想像自己將變成魚肝油,或魚子醬,是那樣子的遠法。

於是你看到電車上萎了神的未麻、在房間裡跟母親通話到心虛的未麻、假裝迎合他人的未麻、澡缸裡崩潰的未麻、跟金魚缸裡的魚說話的未麻,都是一個實驗切片狀的,如面具上掉下來的碎片渣,那點殘餘自我只存在於巨大電視牆裡的一小格,且幾乎被擠出牆外。

未麻的夢想把她吃掉了,她的夢想是成為大家的未麻,每個人都認識也都不認識的她。這樣在展示性社會裡的透明金魚,成為他人可以認養的一個夢想,一個去他者,去本尊,只可以由粉絲來「詮釋」,只有他以為最認識她的「未麻」。一個任由他人詮釋的空洞。

《藍色恐懼》雖是1997年的作品,但也預言了今日的展示性社會。如今崇尚透明的世界,人被計算的價值多少在於他可以被透明化。當代名人崇尚的是彷彿是一個沒有祕密的商品,他要表演的是他人生的透明性。

當代名人崇尚的是彷彿是一個沒有祕密的商品,他要表演的是他人生的透明性。


於是我們開始沒有那麼在乎藝人的演技與歌藝,不在乎政客的私德,而群眾要的是參與對方的人生,盜取對方人生的拼圖碎片,甚至是無涉性愛的求歡。無論政客還是藝人或網紅,半數在於他展現了部分的透明性,個體變成為廣告客體,如那癡漢粉絲在網咖編寫他偶像的人生,當時滿牆都是未麻的照片一樣,他要的是「未麻」的透明,可以由他來延續的空白。

過氣偶像轉為經紀人的留美也寄生於未麻的青春裡,而未麻本人更因自己全然被廣告客體化,成為一個眾人戳破的氣球一般,甚至以一幕性交演出,表達出名氣將個人充公的暴力性。那一幕之後,未麻的本我快速地漏氣著,最後什麼都不剩地乾癟歸零。

香水【徐四金70誕辰紀念版】

香水【徐四金70誕辰紀念版】

電影中「未麻的部屋」就是個微型的肉色世界,因此這部電影的鏡頭角度是入侵式的,如同徐四金《香水》最後那忘卻自我的大型肉體世界,完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監控世界。

這有點像《香水》中那集體性交的肉色廣場一樣,只要可以忘記自己存在的焦慮,可以包容附身、寄生、託身、取代的情結,都成為名氣的一環,就如同米蘭昆德拉所寫的:「名氣是公共設施」一樣,於是你看到未麻在私下最常問自己的是:「你是誰?」

這問題放在未麻周圍人也不突兀,包括她同團的團員、將人標籤化的大環境,甚至是未麻仍幻想著與團員跑通告的神情。「未麻的夢想」僅是夢想的本身,象徵著樂觀、進取、開朗、純潔,以及什麼都還來不及完成的,那就是一個青春大草原,穿著舞台短裙的未麻一直在那裡跑著,沒有要跑去哪裡,也沒能跑去哪裡,她只能是別人的夢想,一時限定的重複著。

這樣的青春泡泡,總是終結在被成人世界玷汙或是被假象的成人式裡,成為別人眼中終會被弄髒的夢想,像人們總想踩破氣球,與習慣看到彩色塑料物的變髒。這樣的幻影合成,如花化為春泥不同,如今的「成名」往往無法成為有機體,只能架空與被取代,靈魂爛在骨子裡後再被抽出置換。

普普藝術如預言般的被實現,這樣快速成名十五分鐘後,成為一團皺皺的塑料物,體驗了夢想一戳就啵一聲的咻咻走風,跟著泥水進入大量堆積的夢想廢料裡。那變色的四格可以放進很多人,大眾是貪吃的,你滿足他們的慾望,可以快速成名,但勢必被人們啃到掉出碎渣。

這是個後資本主義的祭壇,在未麻的部屋裡,不少人穿上同一件名氣的塑膠衣,成為名氣的祭品,但也有人在這紋風不動的石化世界裡,以一活物的掙扎,渴望擁有自開自落的自由,竟是現代透明社會裡最珍稀的夢想。



藍色恐懼:數位修復版 BD(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數位修復版 BD(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是日本導演今敏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本片曾獲1997年亞洲奇幻電影節最佳亞洲影片。劇情根據竹內義和的小說《Perfect Blue:完全變態》改編,於1998年2月28日在日本首映。
故事描述霧越未麻是流行音樂偶像團體「CHAM!」的成員之一,但在公司決策下,她開始轉型為演員。她卻感覺內心有個聲音在拒絕自己的選擇,而未麻的一些歌迷也反對這個決定。隨著愈來愈多電視劇的演出,未麻覺得自己的頭腦愈來愈奇怪,彷彿有「另一個自己」正在形成。這時,她身邊的工作人員竟一個個接連被殺。在面對社會壓力和疑雲之際,未麻感到愈來愈混亂……


作者簡介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金馬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和階級病院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死亡的思考

什麼是衰老,什麼是死亡?

11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