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解封出遊指南

這場超級細菌大戰告訴我們:洗手很重要、隔離更好──吳曉樂讀《強菌天敵》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在防疫期間,書展確定取消,文化部藝文界紓困振興補助出爐的此刻,沒有什麼比讀一本主旨為「人類・細菌・病毒,一段愛與勇氣的故事」的書籍更應景了。

《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主要作者為史黛芬妮・斯特拉次迪(下稱史黛芙),她是傳染病的流行病學家。人類要對抗傳染病,她個人的解釋為:「研究整體局勢,像是疾病趨勢、傳染的模式,看是要用生物醫學的方式,或是改變風險行為的模式來阻止疾病蔓延。」唔,有些生硬對吧,讓我趕緊借用史黛芬妮母親的智慧:「有時候你會聽說某種疾病正在蔓延,或者某種疾病正在爆發,我女兒就是說這種話的人。」讀到這,你是不是想到誰,不,先別想到譚德賽,想想副總統陳建仁吧,日前才從陳其邁的訪談得知,陳建仁所著的《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是公衛系學生必讀書籍之一。順手查了一下,博客來還有庫存。好,回到《強菌天敵》

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回憶錄〕

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回憶錄〕

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

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


史黛芙形容流行病學者更喜歡凝視「人與人的關係」,我認為她與愛滋病交手的經驗傳神地交代了這點。史黛芙讀碩士時,曾兼差訪談那些注射毒品與性工作的「高風險族群」,她發現到這些人經常透露「小時候曾經遭受性虐待」,當時受限於問卷設計,史黛芙無法再深入,幾年後,她在自己主導的愛滋病訪談裡加入「童年遭受性虐待」此一項目,得到一個結論:「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因素,可以解釋這些人為何邊緣化並以自己為恥,進而增加他們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初試啼聲,就讓史黛芙得到矚目,而在多年的研究工作,史黛芙終於得把她的專業與所學運用在一場巨大的危機──她的丈夫湯姆.帕特森(下稱湯姆)在埃及旅行途中胰臟炎發作,經過輾轉的移動與檢驗,史黛芙得知,湯姆腹部的囊腫受到「鮑氏不動桿菌」的嚴重感染,這傢伙還有什麼特徵呢?它是致死率極高的超級細菌,以逃脫抗生素著稱,來自埃及的菌株又特別頑強。

電子顯微鏡下的鮑氏不動桿菌()電子顯微鏡下的鮑氏不動桿菌。它通常會引起菌血症,肺炎,腦膜炎,腹膜炎,心內膜炎,以及泌尿道和皮膚感染。(圖片來源 / wiki

 

超級細菌:人類親手打造的強大威脅

 

\\衛福部疾管署竟然有超級細菌的懶人包//


以湯姆體內的鮑氏不動桿菌為引,史黛芙切入本書第一個重點:超級細菌的威脅正在崛起。她引用弗萊明的警告,提醒眾人我們是如何親手打造了這位強敵。弗萊明這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他的智慧結晶你應該聽過,「盤尼西林」,弗萊明早在1928年即發現青黴菌可抑制許多致命級細菌的生長,但青黴素的價值直到二次大戰才被看見,劍橋科學家弗洛里希特利一邊躲避納粹轟炸,一邊克難地使用浴盆、便盆來培養青黴菌,最終潛逃到美國,並治癒了第一個病人安.米勒,展開抗生素療法的紀元。1945年,佛萊明與兩位科學家獲頒諾貝爾獎時,提到「如果盤尼西林的劑量不對,細菌可能產生抗藥性」、「那些濫用盤尼西林的人,必須為感染盤尼西林抗藥性細菌死去的人負起道德上的責任」。然而,他的警告未受到注目,人類大量施用抗生素來避免手術過程中的感染,以及減少牲畜損失,一些常見的溫和細菌為了因應抗生素的大舉入侵,轉變為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

初始,人類不以為意,以為自己能一再地找出新的抗生素,不過(以下,請搭配《恐怖家庭醫學》的配樂),1980年起,人類再未發現新的抗生素,超級細菌的發展卻未曾停歇,它難纏,致死率極高,短時間內就能四處擴散,且難以根除,部分沾染到的醫院,只能關閉並且拆掉天花板與地板以擺脫附著的超級細菌。有論者認為,再過30年,死於超級細菌的人數將高於癌症。

再回到湯姆體內的鮑氏不動桿菌,史黛芙形容,「這個有竊盜癖的細菌,會像我兒子收集寶可夢遊戲卡一樣,去收集其他細菌的抗藥性基因,然後將這一段段的DNA進行交換、刪減、重組等編輯後,它便可以狡猾的躲過宿主的免疫系統。」醫療團隊好不容易找著了三種有反應的抗生素,但很快地,湯姆體內的細菌也產生了抗藥性。史黛芙問她反覆請益的醫生好友奇普(不意外地,也是一位國際級的傳染病專家),為什麼還要繼續施打抗生素?奇普的答案理智又殘忍:「為了讓醫生覺得好過些。」一群頂尖人才聚在一起,面對荷槍實彈的超級細菌,竟呈現手無寸鐵的頹勢。湯姆身上的器官接連衰竭,而他意識不清的時間也愈來愈長。

長期被西方醫學忽略的「噬菌體療法」


這時,史黛芙意外地得知了被西方醫學塵封已久的「噬菌體療法」(本書後半段簡直像是此療法的業配文),噬菌體,病毒的一種,高中生物課多半介紹過這傢伙,台中科博館也有一隻它的模型,它很專情,只挑有興趣的細菌下手,故有研究員稱其為「忍者」。目標消滅以後,隨即被人類免疫系統吞噬、消化,功成身退,沒有抗藥性的問題,也沒有抗生素好菌壞菌通殺、最後導致病患體內微生物失衡的後遺症。以現今階段,很適合「有錢有人脈又被超級細菌感染走到窮途末路的人」(大誤)

台中科博館「生命科學廳」噬菌體模型,放大1500萬倍。(圖片來源 / )台中科博館「生命科學廳」有一隻放大1500萬倍的噬菌體模型。(圖片來源 / 台中科博館


然而,噬菌體卻很少在醫療觀點上被提及,為什麼?在此,史黛芙再次發揮了她文字的魅力,她擅長將艱澀或複雜的概念做出輕盈但不失本意的簡化,尤其懂得以一個個故事,說服讀者深入議題核心。「噬菌體療法」之所以無法進入我們的眼界,除了它遭受「抗生素療法」的排擠以外,還與一個因素有關:政治。蘇聯在幾十年前傾力支持這種療法的研究,西方科學家為了避免被貼上「親共」的標籤與失去研究經費,因而與該療法保持距離。許多重要的噬菌體療法中心,如今都座落於所謂的東歐國家。

西方研究噬菌體的焦點在於基因編輯的應用,史黛芙好不容易找到的生物學家卡爾.梅里爾,是歐美少數認為噬菌體療法可以拯救生命的研究人員,年近80歲(不正經地閃過《天外奇蹟》卡爾爺爺的畫面)。先知總是孤獨,但這位未免孤獨太久!收集到一堆噬菌體專家的名單以後,史黛芙面臨到跟鮑氏不動桿菌一樣棘手的問題:要怎麼說服所有親屬跟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她打算把一大堆病毒注射進去垂死的丈夫的體內,好消滅那些超級細菌?

這時,湯姆發揮了作用,是的,他在書中一直呈現與死神拔河的狀態,但,也是這狀態讓僵局出現生機。正因湯姆「無可救藥」,包括醫生團隊,也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他們未曾思考過的療法。湯姆成了北美第一個接受噬菌體靜脈注射,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的人。


左:正接受噬菌體療法的湯姆。右:本書作者史黛芬妮與她的先生湯姆。(圖片來源 / 作者官網


後續情勢勢如破竹,大量噬菌體被送入湯姆體內,與頑強的鮑氏不動桿菌展開廝殺,計畫主持人奇普將這場微生物決鬥比擬為「達爾文之舞」,噬菌體與細菌之間的戰爭早已綿延了上億年,雙方都具備精良的基因武器跟靈活多變的演化策略。以湯姆體內的戰場而言,由於噬菌體握有打開細菌莢膜的金鑰匙,細菌因而飛快突變,放棄莢膜,讓噬菌體喪失目標,表面上看,噬菌體全軍覆滅,但細菌也因放棄莢膜而變得脆弱。

這是一場可觀的微觀戰爭,數十億的細菌與病毒在分秒之間,辨識出對方的伎倆並制定反擊的戰略。人類專家不管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在數個小時後,透過有限的數據來推敲這場戰爭的局勢。
而在戰役中期,突發事件頻傳,一下是引流管脫落,一下是湯姆又被新的細菌感染,更別提那一來再來的敗血症休克(看到後來,你已經分不清楚湯姆是超不幸還是超幸運的男人⋯⋯),過程的跌宕起伏如此劇烈,你就會完全忽略作者一開始早已用湯姆復健的照片來暴雷跟劇透,是的,就算知道噬菌體會贏、鮑氏不動桿菌會輸、湯姆會活下來,在史黛芙生動的描述之下,這場戰役還是精彩得要命。

「洗手」很重要,「隔離」更好

回到防疫,我們可以從此書摘取什麼智慧?打從湯姆在埃及陷入昏迷,所有接觸湯姆的醫療人員都在「勤洗手」,拚命刷洗手指與手臂,顯然洗手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重點。再來,「保持距離」比洗手更重要,書中最戲劇化的一刻莫過於,史黛芙脫下口罩、防護衣跟手套,澈底洗手,前往護理站打算找醫生請教湯姆的病情時,醫生朝她尖叫:「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細菌。拜託,不要再靠近了,就——掉頭回去!這邊有很多很多接受移植或化療的病人,細菌萬一擴散,會殺死他們的。

多希望有誰也這樣對於此時還吵著要出國的人尖叫,「拜託,不要再出國了,就——掉頭回去!

〔回憶錄〕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 (電子書)

〔回憶錄〕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居於台中。
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小說《上流兒童》

 延伸閱讀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

你一定要知道的50種致命傳染病:登革熱、流感、伊波拉、愛滋病……奪命病菌,就在你身邊!

你一定要知道的50種致命傳染病:登革熱、流感、伊波拉、愛滋病……奪命病菌,就在你身邊!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

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死亡的思考

什麼是衰老,什麼是死亡?

119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