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高妍。
日本音樂家細野晴臣出道50周年的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將於3月20日上映,日前釋出的預告片中出現台灣場景,畫面裡頭的女孩是漫畫家高妍,背景則是另類漫畫書店 Mangasick,一個影響她甚深的地下室書店。這一切,是從一本獨立出版的漫畫《綠之歌》開始……
高妍在《綠之歌》畫了一個故事,那是她的草莓蛋糕理論。「今天我跟喜歡的人說,我想去聽細野晴臣的演唱會,這個人就會丟下手邊工作,立刻買機票,甚至我們都忘了買演唱會門票,就飛到那裡。到了演唱會時間,我們當然進不去,只能坐在場外聽漏音,看著一片漆黑、沒有任何星星的天空,我會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愛。」
「因為所謂的愛,是從非常微小或無聊的事情開始的。」這句話,出自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說出這句話的是小林綠,那也是高妍最喜歡的片段。
那個片段是這樣的,主角渡邊君問小林綠,什麼是愛?小林綠說,愛就是,她今天想吃草莓蛋糕,眼前的這個人會立刻為了她冒著大雨去買。買回來後獻到她眼前,但小林綠卻把蛋糕丟到窗外,「我現在不想吃草莓蛋糕了,我想吃巧克力蛋糕。」這時候,她愛的人會說:「對啊,我怎麼這麼不懂妳,我現在再去幫妳買巧克力蛋糕。」
這是很高深的愛啊……我們忍住吐槽的衝動。眼前的高妍年僅23歲,圓圓的眼睛笑瞇了,眼神清澈。她說,「或許一般人的眼中,小林綠就是任性的公主病。但村上春樹呈現這篇故事與小說營造的氛圍裡,你可以感受到,小林綠是一個非常自由、非常做自己的女性,會讓人由衷想要成為這樣的人。」
在獨立出版市場,高妍不是讀者陌生的名字,每本作品都賣到絕版,拍賣市場也難尋。過去她以插畫創作為主,獨立製作《房間日記》、《海的畫報》、《1982:毫不重要的一年》、《荒原》等插畫集,裡頭偶有穿插漫畫小冊。直到2018年的《綠之歌》,她第一次以全漫畫呈現,共四個篇章的故事,其中第一篇與第四篇皆以日本音樂家細野晴臣的歌曲命名,以大量細膩獨白描繪角色心境,讓漫畫有了極好的節奏。
所謂的愛,都是從非常微小且無聊的事情開始。對高妍來說,愛上細野晴臣的音樂,也是如此。
《房間日記》 (左)9:00 a.m.、(右)8:00 a.m.(圖片來源 / 高妍fb)
高妍獨立出版作品:(左起)《1982:毫不重要的一年》、《間隙》、《綠之歌》。
最初的最初,還是高中生的高妍讀到淺野一二O的漫畫《錯位的青春》,穿梭在漫畫裡的歌詞非常迷人,出自 Happy End 樂團的〈風をあつめて〉。後來再與這首歌相遇,高妍已是大學生,瘋狂著迷音樂,也常窩在 Mangasick 看漫畫。當時的她計畫到日本旅行,決定一下飛機就去找這張專輯,用CD隨身聽好好聽過。
高妍記得,自己在日本的唱片行找到那張專輯,同時聽見耳邊傳來的另一首歌曲,她很快就著迷了,店員告訴她:「那是細野晴臣。」於是她兩張都買下,回到旅館拆封才發現,細野晴臣曾經是 Happy End 成員。「就是這麼湊巧,意外聽到他離開 Happy End 之後的第一張專輯《Hosono House》(細野之家).....好像一種,致命性相遇的瞬間,展開戀情的感覺。」
那是2017年底的事了,因為愛上細野晴臣的音樂,因為後來想再去日本聽演唱會卻阮囊羞澀,因為怕此生無法親耳聽見細野晴臣時,卻發現幾個月後他將首次到台灣開唱,「我那麼想去聽他的演唱會,但他最後卻來了台灣!得知這件事,我非常非常激動,感覺非常不可思議。我就決定,這故事一定要畫成漫畫,只有漫畫才能表達我想說的東西,插畫已經沒有辦法了。」
《綠之歌》。(圖片來源 / 高妍fb)
就這樣,《綠之歌》誕生了。更不可思議的是,只在台灣獨立發售的《綠之歌》竟輾轉來到Happy End鼓手兼作詞家松本隆的手裡,他在推特發文:「雖不清楚詳情,好像是位很喜歡這首歌的台灣漫畫家。久家さん把這本書送給我。滿滿都是漢字的對話框中,交疊著我寫下的日文歌詞,非常新鮮。風吹過的地方不分國籍,某些重要的東西,是所有人類都可以共享的吧。」
なんか詳しいことは不明だが、台湾の漫画家が「風をあつめて」が好きらしく。久家さんが小冊子を送ってくれた。漢字ばかりの吹き出しの中にぼくの日本語が混じってるのが新鮮。まあ吹く風に国籍はないわけで、何か大切なことを共有できてるのかな。 https://t.co/q49aZ3aTbR pic.twitter.com/DFVttvs98K
— 松本 隆 (@takashi_mtmt) July 2, 2018
彼時,對高妍來說,這已經是核彈級的震撼!沒想到,2019年正在沖繩交換學生的她,突然接到NHK台灣分部來訊,細野晴臣想邀請她參加「出道50年」的台灣演唱會,NHK正在製作的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也希望能採訪她,聊一聊《綠之歌》。他們相約在Mangasick見面,細野晴臣溫柔地笑著,傾聽高妍述說故事的由來,後來高妍在臉書寫下:「這是我人生首次無法分別現實與夢境的一日。」
回想起那一天,高妍顯得激動,她記得自己在NHK的訪談裡大哭,一度哭到全身發抖。那些對大學生活失望透頂、窩在live house聽歌、躲在Mangasick看漫畫,甚至一度無法畫畫的自己,好像在那一刻獲得解放。「Mangasick店長老B後來抱著我說:『妍寶,如果沒有你的創作,這一切都不會發生。』那句話一直在我心裡迴盪。是啊,要繼續畫呀。」
高妍很努力地想成為一個能把故事說好的漫畫家,她相信創作的力量將無比強大。「我的成長過程,一直影響我改變我的、讓我嘖嘖稱奇的、或覺得內心被重擊一拳的,都是漫畫。」近年,影響她最深的漫畫作品,包括近藤洋子的《見晴らしガ丘にて》(暫譯:晴朗之丘)、高野文子的《巴士四點半》以及岡崎京子的《我很好》與《PINK》。
見晴らしガ丘にて
PINK
「最撼動我的是近藤洋子,讀她的作品,一方面很喜歡,一方面覺得她很有才華,但也產生很複雜的情緒──有點嫉妒、有點擔心。這是她27歲時的作品,我再4年就27歲了,能畫得出這麼好的作品嗎?」高妍也說,過去自己是不以性別區分作者的讀者,但對於近藤洋子的作品,她卻無法不這麼做,「她把只有女性才知道的部分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沒辦法用性別以外的事情去理解……」
這兩年間,高妍的工作滿檔,在台灣舉辦「房間日記」個展,在日本跟漫畫家門小雷等辦聯展,也獲得文藝春秋出版社的插畫邀約,並在台灣的《熱帶季風3、4》發表短篇作品。今年初,還入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台灣館參展作者之一,也將在日本開啟漫畫連載,並計畫於11月舉辦日本個展。
短篇〈無聲的大雨〉收錄於《熱帶季風 vol.4:失語.詩語》。
不久之前,她才剛獨立出版新作《間隙》,描繪一個關於語言無法溝通、音樂卻能跨越語言的故事:幾個居住在合租房舍的底層人們,平時難以使用語言交流,但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他們會在頂樓辦音樂派對。這故事靈感來自高妍在沖繩交換學生的真實經驗,「在Party上,他們用音樂說話,表達自己。那時我覺得,他們全都是鯨魚,可以透過Rhythm(旋律、韻律)產生共鳴。他們有相同的Rhythm,傳遞的不是語言,而是情緒。」
那書名「間隙」指的是?高妍反問,「有聽過音樂暫停的瞬間嗎?」熱愛音樂的她,有次在耳機裡聽見短暫的空白,以為被按下暫停鍵;結果不是,那是樂曲刻意安排的停頓,尤其常出現在後搖滾樂裡,「音樂停頓了一下,之後又出來,我稱呼那個空白是間隙。那會讓我起雞皮疙瘩。」高妍一直想畫出這個「間隙」的故事,傳達自己聽音樂時獲得的感動。
後來她在珍妮佛.伊根小說《時間裡的癡人》與伊坂幸太郎的《龐克救地球》都讀到相似的描述。《龐克救地球》有一段寫原本掛著耳機聽音樂的男孩,在音樂間隙時抬起頭來,愛上眼前的女服務生,她說,「當下我就覺得,要有故事才能變成共鳴,讓讀者也發現這個東西很棒很美。我不可能跟人家說:『那個音樂裡的間隙超棒的,你去聽聽看!』但如果變成一個故事,它就可以感動別人。於是我就開始畫。」
高妍說,「我很喜歡音樂,但我不會彈任何樂器。對我而言,漫畫是一個能具象化我心中音樂的方式。」
在《綠之歌》裡,高妍曾以「Rhythm」形容世界的組成,Rhythm源自古希臘語,用來說明構成世界的原子:「不論什麼事物、有形或無形,都有與生俱來的Rhythm,互相契合的Rhythm造就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何嘗不像一首歌?因為《綠之歌》的Rhythm,音樂、漫畫、高妍、松本隆、細野晴臣、Mangasick、台灣……彼此得以相遇,在同一個共鳴裡,也如同《綠之歌》裡,由 Happy End〈風をあつめて〉開場,細野晴臣〈恋は桃色〉結尾。
《綠之歌》像是一連串的魔法,開啟一連串奇幻旅程。再回頭看,即使《綠之歌》並不完美,但高妍非常慶幸自己保留下這份情緒。「是因為創作,帶我去了很多原本去不到的地方。與其說,這本漫畫是給細野晴臣的情書,更像是我給自己的情書。我想透過《綠之歌》傳達的是,在我們還沒做某件事之前,總覺得它很遙遠,但很多事情你真的做了就會發現沒有想像中困難。也就是你要去做,它才有可能發生。」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