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社【謀殺專門店】系列
回首1918~1939這二十年的黃金時期,克莉絲蒂同樣是英美推理小說大眾化的重要推手,而且影響力至今猶在,值得花一堂課的篇幅單獨介紹。然而,真要了解克莉絲蒂的偉大,最好的方法只有一種:讀完她所有的推理著作。且慢!在下課不敬禮解散前,請容我簡單聊一下一個世紀前發生了哪些事。
上回提到,1920年代多位作家藉由小說與評論強化了推理故事的「遊戲性質」,尤其著眼於偵探形象、敘事架構與謎團詭計上。個性向來低調寡言的克莉絲蒂少發議論,但她的作品確確實實走在這條路上,《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個都不留》、《羅傑.艾克洛命案》、《ABC謀殺案》這幾部作品,堪稱她最具創新及顛覆性的議題之作。不過,克莉絲蒂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並非石破天驚的離奇詭計,也不是豐厚的知識炫學與優美文筆,而是對謀殺犯罪的獨有想像以及魔術師般的戲耍手段。
克莉絲蒂施用的魔術祕訣,在於盲點與誤導。
曾有讀者賭氣般地說:「閱讀克莉絲蒂的作品,猜最不可能的那個人是凶手就對了。」這對作家來說,究竟是褒還是貶呢?在她絕大多數的故事裡,場景是極為封閉的、人物的身分重複度是高的,常常可見閒適的莊園或寧靜的小鎮裡,富有的鄉紳、熟識鄰里的醫師、壞脾氣的老頭、愛說閒話的大嬸、貌似忠誠的管家、人人信任的教區牧師,緊接著有人被毒殺或病死或挨刀領便當了,於是偵探翩然到來,從看似與調查無關的問話和喃喃自語、漫不經心地四處觀察敲碰,然後逐一說明令讀者強烈懷疑的嫌犯居然是個好心人,最腹黑的那個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真凶居然是……等等,這個人有出現過嗎?他/她不是最善良惹人憐的嗎?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落差?讓讀者在掩卷之餘自嘆弗如(與神探相比)?主因在於,克莉絲蒂筆下的世界是極為平板、靜態的,她不去探究角色的深層複雜,也不去提及社會的紛擾如何影響人物的性情,進而讓這些故事跨越地域時空持續被閱讀,只因人們從中看到平凡的、生活化的、沒那麼誇大的八點檔情節次第上演,由是自行腦補、衍生出作者其實沒告訴你的事──就像有人從外頭走進室內時正在收傘,你就會直覺地認定外頭正在下雨;或是好心的家庭醫師開藥給中毒虛弱的病人服下,最後仍宣告不治的真相是,那帖藥才是致命一擊。
此外,克莉絲蒂還真是名實相符的「謀殺天后」,其他黃金時期作家有志一同不列入凶手名單的苦命情侶、執法警官等等,在克莉絲蒂筆下毫無豁免權,甚至連孩童都可能被殘酷殺害,這讓一些評論者忍不住撰文探討作家的內心世界究竟有多黑暗──只是對照起現代的犯罪故事,可能都算不了什麼啦。
下一回,續聊其他黃金時期的大咖作家,「密室之王」要出場囉!
作者簡介
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長期撰寫推理小說導讀、解說、評論與推薦,並主持講座、讀書會、寫作課程等活動,編有《偵探蒐藏誌》等書,為Readmoo電子書店「閱讀最前線」撰寫專欄、長期策畫博客來網路書店推理電子報。正職為出版社文學小說編輯,工作資歷十五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讀書共和國集團讀癮出版副總編輯、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ystery/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