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圖畫也有「大小聲」嗎?談繪本的節奏與音量

  • 字級


繪本像講故事,必須有整體考量。(圖/《莎莉,離水遠一點》內頁)


繪本的圖一般的圖(單張插畫、單幅畫)有何不同?

當然是不一樣的。

Show Me a Story!: Why Picture Books Matter: Conversations With 21 of the World’s Most Celebrated Ill

Show Me a Story!: Why Picture Books Matter: Conversations With 21 of the World's Most Celebrated Ill

秀個故事給我看!為什麼圖畫書很重要 與21位世界頂尖插畫家的對談錄

秀個故事給我看!為什麼圖畫書很重要 與21位世界頂尖插畫家的對談錄

英國繪本作家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Show me a story秀個故事給我看!)訪談中略回答過,其中這句當時開了我的腦:

Illustrating a book is not about just making one loud noise on every page.(這句話在中譯本較難被注意,故保留原文不做翻譯。)

以下為我的整理詮釋:

一般圖是單獨欣賞的;繪本圖是全部得放進同一本書裡,得有整體性考量。

繪本每頁圖的「份量」不會是一樣的。借音量來說,有「大聲」、「小聲」、「高音」、「低音」,還有常被人遺忘、忽略的「靜音」。這點跟講故事的音量是同理的。講故事的人不會從頭到尾維持一種音量、速度。我們不會喜歡聽那樣的故事。若是每張圖都是「高音」沒有變化,那也不會是一本好繪本。

土井章史在《少兒繪本教程》也說過類似的問題,他認為:技法很好的人不一定能做出很棒的繪本,若每張都是重表現,那是「作品集」不是「繪本」。

如何呈現圖的「音量」呢?圖呈現的方式有千百種──角色造形、動作,技法上的構圖、筆觸、顏色;以及放置在書裡的「大小」(景框):有沒有背景、有沒有畫格、還是出血,是跨頁、單頁、還是四分之一頁等,都會影響感知。一幅像牆壁那麽大的畫,和一張像明信片那樣小的畫,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另外還有文字的大小、字型、顏色、落版位置,都會影響到一個頁面整體的「音量」。 

《莎莉,離水遠一點》的左右頁有強烈對比,左邊是大人的無聊世界;右邊是小孩幻想的世界。(圖/《莎莉,離水遠一點》內頁)

莎莉,離水遠一點 (Come Away from the Water, Shirley )

莎莉,離水遠一點 (Come Away from the Water, Shirley )

在John Burningham的繪本裡,常有一些沒有上色的線稿,或是有些你單獨看好像沒有完成的。在那本有名的莎莉,離水遠一點中,左右頁若是用同樣方式畫圖就失去了這本書的獨特性──左邊是大人的無聊世界,他以速寫稿呈現,且沒有背景,底色也沒有上色;右邊是小孩幻想的世界,他把視角推了更遠,細節較多,也完完整整地整幅上了色。文字皆落在左頁大人的世界,右頁是無字(無聲)的。

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他特別喜歡安插「無聲」頁,尤其在表現小孩在自己的想像世界的時候。

在《外公》裡,想像的世界是用線稿,真實世界上了色。(圖/《外公》內頁)

漫畫原來要這樣畫

漫畫原來要這樣畫

外公

外公


外公(Grandpa)這本,他用了和《莎莉離水遠一點》相反的方式,想像的世界是用線稿,真實世界上了色。原因也很顯著,你去看看就會知道了。當然這只是John Burningham的表現方式,其他作者表現「音量」的方式可能不會像他那麽明顯,大部分只是在圖的大小、筆觸、顏色上做處理。

漫畫原來要這樣畫裡,作者也在第一章就說明了「音量」。作者以同一故事做了三種不同的表現,分別是:

作者以同一故事做了三種不同的表現。(圖/《漫畫原來要這樣畫》內頁)


左:「基礎結構
中:「加點誇張姿勢、極端的深度知覺、加一兩張突破第四道牆(景框)效果
右:「更加誇張、更動感

你會覺得何者較佳?很顯然,我們會覺得右邊那張快「爆炸」了,不太好閱讀。作者的評語也是,他認為:「同樣的元素驟然加得過多時,就會變得一團混亂,無法理解。」最中肯的小結也和John Burningham不約而同,但作者講得更清楚:「畢竟,每一刻、每個畫格開到最大音量的話,就會失去對戲劇性和對比的期待。

接著,他又畫了兩格漫畫來說明這句話:

(圖/《漫畫原來要這樣畫》內頁)


上圖:畢竟,每一刻、每個畫格開到最大音量的話,就會失去戲劇性和對比的期待。
下圖:事實上,每個畫格所需要的強度沒有一定標準。正是畫格彼此間的差異性,才真正創造了動態效果。

當然漫畫和繪本的結構不盡然一樣,但有些原則是觸類旁通的。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此系列裡不厭其煩地把同一案例做不同嘗試的說明,讓讀者比較。以「漫畫」做為講述「圖像語言」的媒材,這些內容絕對不局限於「漫畫」,舉凡和圖像相關皆可受用,特別是「連續性」、「靜止」這兩點和繪本是很類似的。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漫畫原來還可以這樣看:藝術形式再進化

漫畫原來還可以這樣看:藝術形式再進化





作者簡介

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人。讀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台灣藝術大學美術所。
作品有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繪本《貓面具》與「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繪本《絨毛兔》The velveteen rabbit)插圖。中馬雙語繪本《馬惹尼》《吃風集》最新作品為《詩人旅館》

網站:馬尼尼為&繪本亂讀會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中秋防疫不鬆懈方案│關不住想出去玩的心?看完這些待在家不再痛苦

覺得孤單寂寞好無聊嗎?這裡有同理你的孤單繪本、個人意見給你的居家建議、200年前一位法國作家居家隔離6週的快樂心得、讓你快樂的甜點知識,如果都沒用,請看專家寫的PCR檢測說明,不想被戳鼻就乖乖在家蛤~

17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