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崔末順:「大敘事」的捲土重來──當代韓國小說的主流傾向

  • 字級


文/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學,我們說某個時代的文學主流傾向為何,或該階段文學的時代性又如何,都因文學能呈現人民現實生活的緣故。小說更是如此,無論就現實的層面或是反映的程度來看,小說都堪稱是最能代表一個時代文學傾向的文類。如果以此概念觀察韓國當代文學的時代面貌,且以各種「後」論述盛行的1990年代作為區分基準,當可發現前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也就是說,進入1990年代以後,韓國文學受到後冷戰、資本主義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開始卸下過往因處在殖民支配、民族分裂、軍人干政的環境,以及歷經民主化運動、高度經濟成長、產業化過程,文學必須肩負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的重擔,逐漸將視線轉移到資本主義文明底下普遍存在的人的物化現象,乃至抵抗父權秩序挖掘個人心理的層面等等,描繪出一篇篇表達個人情感、孤獨、自我憐憫、政治冷感、對死亡憧憬等與歷史負債感有相當距離,彷彿是在進行個人存在本質實驗的優美文字。換句話說,20多年來的韓國小說,可說是以日常性和個人性作為其創作的主要內涵基調。

不過,1990年代後期,韓國遭逢亞洲金融風暴危機,在國際金融機構IMF的緊急援助下,才勉強擺脫所謂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國難。在此過程中,所有社會部門都受到產業合理化經濟邏輯的影響,加上年輕世代求職愈來愈難,人際關係也因過度競爭,嚴重對立,少數的巨大財閥又獨占大部分的生產和流通部門,結果形成了貧富差距極為懸殊的垂直性社會。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如此扭曲的對立結構和階層差距,在各個領域普遍都帶來不良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有對社會弱勢做出嘲笑和厭惡情緒的反應產生。尤其,2014年3月發生了「世越號」沉船事故超過300名以上的學生葬身海底,此事給韓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面對如此重大事件,當時政府不但救援不當,事後在原因調查和後續處理上,也因負責單位的草率和鬆弛態度,引發國人極大的失望和憤怒,大家紛紛追問國家和政府的存在意義何在。加上,當時朴槿惠政權刻意隱瞞及封鎖事故相關訊息,面對犧牲者家族的抗議,也以有害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等不人道理由反向指控,有些保守派媒體甚至冷酷無情地呼籲遺族們應當適可而止,以致大多數不認同此種作法的民眾有了價值觀遭到錯亂的危機感,而進一步對自己置身其中的韓國市民社會共同體,提出根本性的質疑。經「世越號」事故而引發一連串的省思之後,韓國人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找回失去已久的批判精神,以及媒體應該扮演的正面角色,包括作家在內的知識階層也開始思考民主化以後即不太關注的國家和民族議題,以及應該如何消解韓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問題。

當今的韓國小說本著如此時代脈絡和危機意識,開始朝向反映韓國社會矛盾以及尋求克服問題方案的方向思考。其焦點可大分為三:

一、 以全新的角度重新提出「民族分斷」問題

1953年停戰以後,南北韓的對峙局面一直是規範著韓國現代社會的基本框架。無論是支出龐大的國防預算,抑或反共意識與軍府獨裁政權的緊密結合,都長期制約著國民的基本權利,也促使南韓社會走上保守路線,這些都可謂是「分斷體制」帶來的不良影響。

李應俊《國家的私生活》《國家的私生活》假想南北韓統一後的首爾犯罪問題

面對此一現實,之前的小說主要刻畫的是戰爭傷痕和民族離散的痛苦,希冀透過「民族同一性」的恢復來摸索南北韓的統一問題。但是,近幾年來,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作家們,開始採取不同以往的視角討論南北分斷問題,其中,李應俊(1970- )的長篇小說《國家的私生活》(2009)可作為其代表之一。這是一本「架空歷史小說」(Alternate history、alternative reality),把時空背景設定為南韓吸收統一北韓後第5個年頭的首爾,逼真地刻畫出韓國統一之後的假想未來。小說中首爾的夜晚瀰漫著頹廢氣氛,無數酒家的霓虹燈光爭相閃爍,腐敗的警察到處橫暴滋事,北韓出身的暴力組織幫派霸占角頭,新種毒物和麻藥大量流通,首爾都會區儼然成為各種犯罪和暴力的失樂園。不同於之前「統一文學」一向都將時間設定為從過去到現在,而且將南北韓統一視為無庸置疑的民族大業,該篇刻畫的統一未來雖然不符人們期待,卻相當寫實地描繪出統一韓國的未來面貌,具有讓人重新審思的另番嶄新意義。

權里《左撇子李先生》《左撇子李先生》呈現充滿偏見和矛盾的南韓社會

另外,權里(音譯,1979- )小說《左撇子李先生》(2007)以逃離北韓到南韓的「脫北者」李先生和不適應社會的左撇子少年「迷魯」為主角,盡情的嘲笑充滿偏見和矛盾的南韓社會現實。小說使用作家特有的愉快、活潑、辛辣的文體,非常熟練地處理複雜多線條的故事情節,其中所處理的南北分斷問題,也不同於指向統一的先前小說,而是藉著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的形式,貼切地呈現出左右意識形態、南北韓矛盾、東西地區情結交疊混雜的當今南韓社會

二、 討論韓國社會「諸多矛盾的歷史源頭」議題

與台灣類似,韓國在19世紀末進入現代歷史階段,即被迫編入世界資本主義體制,同時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支配。在此雙重邊陲處境中,韓國經歷過相當曲折的歷史經驗,二戰後又在追求政治民主化及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引發許多社會衝突和犧牲。其中,殖民地時期日本軍慰安婦問題、1980年光州民主化運動,以及1987年六月民主抗爭,成為年輕世代作家重新省思的主要歷史課題。

金舜的長篇小說《L的運動鞋》《L的運動鞋》

《最後一人》講述慰安婦的心路歷程

當中,最值得注目的作家為金舜(音譯,1974- ),她去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人》(2016),相當寫實的紀錄了日本軍慰安婦的故事,一度在韓國社會造成話題,廣泛獲得迴響。故事中的老奶奶是被正式登記為慰安婦的最後一人,小說根據1991年金學順奶奶(1924-1997)公開證實慰安婦身分並講出實際經驗的事實,如實勾勒出其痛苦一生的心路歷程。圍繞著戰爭慰安婦問題引起的韓日兩國對立,目前仍在持續發燒,因此小說一出版,頓時成為重新喚起讀者深思被殖民歷史的契機。她的另一本長篇小說《L的運動鞋》(2016),以1987年六月民主抗爭當時被警察射中催淚彈致死的李韓烈(1966-1987)烈士所穿的運動鞋為題材,集中描寫街頭示威當時脫落在現場的一隻運動鞋後來被復原的整個過程。小說雖然述說的是威權政治壓抑和爭取民主的慘痛歷史,但作家以特有的纖細筆觸,鋪砌出抒情詩般富有情感的作品。小說追著主角(也就是美術品復原人員)的心理,不但觀察他面對復原對象運動鞋所產生的心理變化,也紀錄了單純「物件」的運動鞋逐漸變為帶有人的「精神」和「記憶」的整個過程,讓讀者感受到復原過程就像是延長此種精神的一種儀式。

少年來了

少年來了

此外,韓江(1970- )也在長篇小說《少年來了》(2014)中重新召喚了光州民主化運動當時犧牲者的靈魂。有關光州抗爭的小說已有不少問世,但韓江不同於之前小說採取的目擊者觀點,直接採用被不道德政治權力和國家機器犧牲生命的人們親自發話的方式,嚴厲控訴無法接受的殘酷及荒謬歷史。

三、 濃縮於「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矛盾」

相較於早前的小說主要探索個人慾望和家族解體問題,晚近小說則擅長處理青年族群對韓國社會感到憤怒和失望的情緒。例如,張康明(音譯,1975- )長篇小說《評論部隊》(2015),從2012年大選當時「國家情報院」非法操作評論介入選舉的事件中得到靈感,相當辛辣、直接地批判韓國的政治現實。小說交疊搬出實際和虛構的人名、組織機構、網路公告板、報社名稱,有效地突顯出無法清楚分辨真相/假相、現實/虛假、線上/下線的當代社會屬性,作品當中還安排了不少具有讓人瞧不起的低劣且不道德形象的人物。作者藉此痛斥21世紀韓國社會依然存在如此公然做出非法、非常識行為的黨派勢力。

張康明長篇小說《評論部隊》《評論部隊》批判當代韓國政治現實

因為討厭韓國

《因為討厭韓國》寫出當代韓國年輕人的不滿

他的另一長篇小說《因為討厭韓國》(2015),使用大量對話演述20幾歲的年輕女性辭掉工作後移民到澳洲的始末。主角是一位不像時下年輕人般積極追求高學歷、財富和亮麗外表的女性平凡人物,她甚至連實現自我意志或出人頭地的慾望,也遠低於平均值,但她卻在離開韓國冒險到陌生國度的全新體驗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討厭韓國」這一句話,在競爭激烈、求職不易,以及是否含著金湯匙出生便了決定人生出路的社會裡,成為年輕族群普遍感到心有戚戚的時代話語,尤其韓國女性在職場上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小說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有關韓國年輕女性的處境,趙南柱(1978- )在《82年生的金智英》(2016)以一個平凡人物的半生經歷,探究韓國社會中女性所要面對的種種生活問題。「金智英」為1980年代出生的女孩名字中最常見的菜市場名,小說追蹤她兒童時期、學生階段、職場工作到結婚生子的整個過程,敘說她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上所經歷的恐懼、疲倦、慌張、挫折等心理感受,當中還藉著安排主角人物附身在她周遭女性的情節,進一步探討當今韓國社會中廣泛受到注目的厭女現象及其後遺症。

如上所述,當代韓國小說的主流傾向,可以說脫離了1990年代以來所謂後現代主義主潮之下專注於個人慾望和日常生活的議題,再重新回到以國家、民族、歷史為主題的大敘事上,用不同視角和方式重新探索它在韓國當代社會具備的意義,並針對當今韓國社會結構和屬性引發的各種問題,探討它連結於個人日常生活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呈現出更強烈的批判意識。不過,無論是大敘事的捲土重來,抑或社會問題的進一步刻畫,這些當今小說的最大特徵,在於採用多變形式和更貼近日常的內容,重新檢討並立體式地反映出自現代以來堆積在韓國社會的諸多矛盾面貌。


  延伸閱讀  
1.【書評】廖梅璇:披覆著暴力輻射塵迎向花開──讀韓江小說《少年來了》
2.【書評】吳叡人:記憶的倫理──讀康明思《朝鮮戰爭》
3.【時代的錫鼓響起,誰在清理戰場?】黃崇凱:你的祖國正在呼喚你──讀金英夏《光之帝國》
4.【書訊】人生就像柏青哥,明知會輸,還是得義無反顧玩下去──韓裔美籍小說家李明錦以《柏青哥》寫出在日朝鮮人血淚

熔爐

熔爐

流離:路上之歌

流離:路上之歌

正義辯護人:THE ATTORNEY

正義辯護人:THE ATTORNEY

射向我心臟(電影原著)

射向我心臟(電影原著)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BD(A Taxi Driver)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BD(A Taxi Driver)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61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6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