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節是個魔咒,逼得大家要去聚餐、買禮物、妝點街頭、營造一種耶誕氣氛;漠視這個節日的人,常被視為沒心沒肝沒朋友。如何過耶誕節成了12月的話題,最讓人嫉妒的莫過於那些嚷嚷「我要到國外去過耶誕節」的人。好似飛離這個島嶼,過的耶誕節就比較正統,12月25日變得更有意義。其中,最威的莫過於決定到耶路撒冷過耶誕節的人,還有什麼比去神的應許之地過耶誕更純粹?彷彿走這麼一遭立刻聖靈充滿、神力滿點,2018、2019、2020……往後的日日夜夜都所向無敵。
一個天真的朋友前年利用年假去耶路撒冷過耶誕,熱愛耶誕節的她認為到耶路撒冷過平安夜應該是最應景也最道地的,抵達後,她傳了簡訊給我:「台北信義計畫區的耶誕氣氛比以色列還濃烈,你知道以色列沒有在過耶誕節嗎?耶路撒冷好冷清啊。」那時我才恍然大悟,是啊!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猶太人怎麼可能會慶祝耶穌誕生呢?朋友於是在平安夜那晚從耶路撒冷搭了半小時的巴士到巴勒斯坦的伯利恆聖誕教堂參加彌撒,那時她才感受到趨近於心目中的耶誕氣氛,不過,巴勒斯坦人以阿拉伯文吟唱著耶誕詩歌也讓她一驚:原來這就是最真實的耶誕節。
「應許之地」耶路撒冷不同於想像,其實比台北信義區還沒有聖誕氣氛。(圖/unsplash)
幾乎每個去過耶路撒冷的人,回台後都會叨叨絮絮訴說著反差很大的體驗,比方全民皆兵但女兵很辣、比方原來在那裡的巴勒斯坦人很善良並不是恐怖分子。正如《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在前言裡寫的:「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每個人都懷著對真實耶路撒冷的美好想像來到這裡,然而呈現在他們眼前的耶路撒冷使他們大失所望,他們看到的是一個興旺過,萎縮過,被重建、被摧毀過許多次的,不斷變化的城市。」
我是多年前在以色列觀光局的安排下前進耶路撒冷,當我循著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最後抵達聖墓教堂,我的鐵石心腸在濃厚的宗教氛圍與想像中軟化,老城區是個平行時空,有其形而上的存在與節奏。私以為已領受神恩,感動地跟陪同的嚮導說:「我想去伯利恆看看,去看耶穌誕生的地方。」只見他眉頭一皺的說:「伯利恆在巴勒斯坦,你是我們官方邀請的貴賓,我們不能讓你暴露在危險中。」我說:「你不用陪我去,我從這裡搭公車過去就好。」他的面色凝重,彷彿我穿越了那高達8米的隔離牆去伯利恆就是巨大的背叛。頓時,我的聖靈充滿完全瓦解,政治力摧毀了我對聖地的感應,過去數日他在車上不斷強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如何和平共存之類的言論,如同神話。然而,耶路撒冷就是一個由很多神話構成的聖地,賽門.蒙提費歐里在書中就寫著:「在耶路撒冷,真相通常遠不如神話重要。」巴勒斯坦歷史學家朱貝(Nazmi al-Jubeh)甚至說:「若拿走虛構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無所有了。」
橘色部分為耶路撒冷老城區位置(圖/ 耶路撒冷旅遊局官網)
但這個神性強烈的城市,在人間的存在感特別強,川普近期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又將「聖地」推上了火線,長期被壓抑的巴勒斯坦人怎麼可能吞得下這口氣。想起在耶路撒冷的旅程中最常聽見的字眼就是shalom(祝你平安),在菜攤買完菜,對方會說shalom;與性感美女大兵問路,也會以shalom作結。開口閉口都是平安,可見此地離平安有多遙遠。自古以來,它就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城,是彌賽亞再臨之處、是耶穌復活的地方,各宗教的偉大神蹟像是約好了一樣都在這個小小區域顯靈,然而當下,「平安」已然是最大的神蹟。
我曾經嘲諷過芬蘭北極圈內羅瓦涅米(Rovaniemi)的耶誕老人村,覺得那只是個耶誕節主題公園、耶誕飾品shopping mall,此刻卻覺得,那裡才是最純粹的耶誕節啊!銀白世界、耶誕老人、麋鹿、漂亮的北歐餐盤,還有不斷放送的White Christmas……,很商業、很資本主義,但卻構築了平安幸福的「感覺」。在台灣的我們,對於耶誕節的認知是童話的、是好萊塢的、是重看一次《愛是妳.愛是我》(Love Actually)會流淚的,跟耶穌誕生無關,也和耶路撒冷無關,甚至多數人理直氣壯覺得12月25日就是耶穌誕生的日子其實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聖經上沒有明確說耶穌哪一天誕生,我隨手維基了一下「耶誕節」這個字眼,跳出了種種複雜的耶穌誕生日期推論,但絕對不可能是12月25日。
位於芬蘭羅瓦涅米(Rovaniemi)的耶誕老人村(圖/Santa Claus Village官網)
眾人企盼且花大筆金錢與心力營造的耶誕節,其實就像耶路撒冷的「神聖」地位一樣,是集體的意念讓它具體化、神格化。如同現在已經飛漲到完全買不下手的比特幣,如此絢爛、迷人,和它沾上邊的人簡直就是新時代的先知。但做為一個凡人,你完全無法具體地拎著一枚比特幣,在指尖旋轉它,連要丟進許願池裡許個小小的願望都不行。
黃麗如
資深旅遊寫手。信某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個人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
Fb:享樂遊牧民族
黃麗如【玩真的】專欄每月更新
#景點01. 說到哥倫比亞,誰可以抗拒「毒梟」?
延伸閱讀
1.【書評】葉佳怡:他的小說,是精心設計過的溝通橋梁──讀奧茲《鄉村生活圖景》
2.【人物】《耶路撒冷的移居者》利皮卡.佩拉漢:既然要訴說他人的故事,我也必須赤裸呈現自己,否則就是偽善
3.【人物】有些事情,比小說更重要——專訪以色列作家艾加.凱磊《忽然一陣敲門聲》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