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從人物、造型到配音,動畫片《幸福路上》如何磨出「台味」?──專訪導演宋欣穎

  • 字級


(攝影/簡子鑫)台灣原創動畫長片《幸福路上》導演宋欣穎


宋欣穎的老家就在新莊幸福路上,那是她生命的源頭,也是動畫電影《幸福路上》的起點。

一切得從2008年談起,那年32歲的宋欣穎進入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念電影,入學後第一份課堂作業就給了她震撼教育,「老師說,好的腳本來自個人經驗,而非杜撰,所以要我們的作業只回答兩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來到異鄉,反而成為回望原鄉的起點,她從新莊老家的幸褔路講起,那兒有條大水溝,曾經又臭又髒,還是轟動全國的綁票案棄屍地……。相較於班上來自世界各地、人生閱歷豐富的同學,原本她只覺得自己的故事平凡又渺小,倒是同學們認為「幸福路」是個好故事,鼓勵她繼續完成腳本。

幸福路上 (BD)(On Happiness Road (BD))

幸福路上 (BD)(On Happiness Road (BD))

受到伊朗漫畫家莎塔碧的動畫《茉莉人生》啟發,宋欣穎決定用成人的角度去回顧童年,「我成長的年代也有條件去做這樣的『喜劇』。台灣過去30幾年的社會轉變,有各式各樣對個人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時刻,荒謬且唐突。」《茉莉人生》是一部自傳作品,以歷史事件串起主角莎塔碧擺盪於家庭與祖國的流亡人生。類似於《茉莉人生》的敘事結構,《幸福路上》亦以一位成年女性的視角回顧成長經驗,不過,相較於莎塔碧的家國離恨,《幸福路上》裡的主角「林淑琪」雖非活在政權混亂的時代,卻依然碰上人生無以為繼的時刻。「人在某個年紀或狀態都會想:我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我在某個時刻如果有不同的決定,人生會不會不一樣?」宋欣穎解釋,這些思考其實來自生活,「我發現周遭的女性同儕都還滿成功的,可是大家都卡住了,卡在一個生命情境裡。」而卡關,可能都源自於大環境的某些影響。

返台後,她原本計畫將腳本拍成劇情片,但朋友建議,動畫更適合表現腳本中幻想與時空交錯的橋段。雖然宋欣穎不是動畫專業,但她更在意如何說好一個故事,於是在長輩資助下,她花了幾十萬找了兩位剛畢業的動畫師,買了兩台電腦,試著做出12分鐘的短片,後來得到2013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肯定。宋欣穎還從朋友那得知,評審桂綸鎂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其後更獲得她的大力支持,除了同意參與配音,長片版的《幸福路上》在前製期便能帶著「桂綸鎂」的名字尋覓資金。


不過,接下來,宋欣穎才要真正踏上「從無到有」的跋涉路程。為了說出自己的故事,她得先找到自己的語言。台灣動畫人才長年卡在「代工」產業結構裡,台灣觀眾也長期接收美日動畫作品,如何找到屬於台灣的視覺風格,顯然成了最大難題。

製作長片前,宋欣穎看了許多台灣動畫導演的作品,她首先找了趙大威與黃士銘加入團隊,「他們的技巧和能力非常好,但他們喜歡或習慣的畫風是美國或日本風格,所以我們經過很長的磨合期。」例如,為林淑琪的媽媽做人物設定時,團隊蒐集許多台灣媽媽的照片,一起討論人物形象,淬選特徵,確認服裝、身材比例等細節,不過畫出來的不是太「美式」(腿太長,或肩膀太寬),就是太「日式」(像從吉卜力走出來的),「所以我們得透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不斷的溝通,才能打破深植在動畫師心裡的人物風格。」她與動畫師磨了一年才找到現在的畫風,讓角色無論在線條、色彩、量感、造型、比例上都「像個台灣人」。略感欣慰的是,幾次試片後,許多觀眾紛紛給予宋欣穎正面回饋,「很多人會說『我女兒就長這樣』,還會給我們看照片!」


整部動畫的前端設計期就花了一年,宋欣穎分析其中的困難在於,台灣沒有原創動畫的產業,「其實團隊裡沒有人完整做過一部動畫長片,沒有人受過動畫工業的洗禮,每個角色進到團隊該怎樣扮演以及運作,也必須花時間摸索與磨合。」宋欣穎舉日本動畫對比,「在風格上,新海誠不是某一天就突然做出《你的名字》,他是在很多前輩累積的成果上往前走;但我們台灣是踩著外來文化的風格走,要改就很辛苦,加上原創的製程沒有太多具體前例可參考……但大家都很想把這部動畫做好,終究還是做出來了。

動畫片裡,配音可謂讓角色活出魅力的關鍵。幾位專業演員或導演如桂綸鎂、陳博正、廖慧珍、魏德聖的聲音演出為《幸福路上》增色不少,「有趣的是,幾位專業演員都說配音比演戲還難!」為了使聲音與畫面協調一致,劇組團隊設計了一套工作方式:第一次錄音時,聲音演員們只能看著草圖配音,抓出大概的表演細節和時間長度,動畫師再依照聲音表演完成動畫,畫面完成後,演員們再補錄一些聲音細節。「第一次配音難度很高啊,因為畫面還非常粗糙,演員得自己想像表演的情境與情緒。加上我給演員改動台詞的空間,所以必須掌控台詞跟畫面的長度搭得上,這也讓配音工作更有挑戰。」

不過,最驚人的還是幾位小童星的表現,鮮活逗趣的童言童語,令人過「耳」難忘,這也是宋欣穎費了好一番工夫與小朋友們搏鬥而來的成果。「小朋友超難控制,有的還不識字……當時有人建議找大人配比較簡單,但我覺得要找真的小孩比較逼真,所以透過選角指導幫忙找。」每租用一次錄音室,就是一項支出,為了節約成本,她會把小配音員約在同一時段,輪流錄完個人再配群戲,「結果出現慘劇!小朋友會奔跑、吼叫,或不小心把自己反鎖在錄音室裡……」碰上小朋友不識字或無法更改表演方式的狀況,宋欣穎親自上陣,自己先演一遍台詞,讓小朋友學著演,「因為我有台灣國語,他們就學我,也造成意外的喜感。」




無論形式或內容,《幸福路上》都台味十足,片中角色的部分設定,就源自宋欣穎的童年記憶,也融入她對生活的觀察,例如混血兒「貝蒂」與原住民阿嬤。「小時候學校都會有個混血兒,他們其實就是美軍留下來的孩子。」以前宋欣穎的確有位名叫貝蒂的同學,「我還記得小時候作文會寫:貝蒂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我第一個認識的美國人……」對宋欣穎而言,雖然與貝蒂早已失聯,卻是無可取代的記憶,「不過貝蒂成年後的故事都是杜撰的,我希望她長大以後得到幸福。」

而那位吃檳榔的阿美族阿嬤,則取材自宋欣穎的阿嬤,「我從小真的以為大家的鄉下阿嬤都吃檳榔。這事的心結是很強烈的,我阿嬤非常兇悍,根本沒牙齒了,來台北時會要我幫她買檳榔,還要幫她剁碎。」宋欣穎是長大後才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阿嬤跟別人不一樣,雖然她與阿嬤並不像片中的祖孫那般親密,卻也在創作中了一樁心願,「可能我很渴望有一個很疼我的阿嬤吧。」


小主角林淑琪與金髮藍眼的貝蒂、住在鄉下的阿嬤(圖/《幸福路上》劇照)

 
《幸福路上》的故事從主角林淑琪從異鄉返家開始說起,片中幾處惹人落淚之處便來自她與家人的牽絆──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長大後,「回家」已成了令人疲憊的壓力和包袱。宋欣穎以此為提問的起點,想著自己是否過著幸福的人生,她透過一個衝破聯考重圍的菁英少女林淑琪,畢業後卻卡在為賺錢過勞的窘境中,出國留學、謀生,換來了一段觸礁的異國婚姻;同時,也藉由梳理林淑琪的生命,帶出了台灣30年來的社會變遷與庶民記憶。

我是誰?這或許是個對台灣人來說不易回答的問題。宋欣穎從零開始,點滴翻找自己的故事,也建立了訴說這個故事的語言。而她的答案,就在幸福路上。




漫畫《幸福路上1+2》,動畫電影未揭露的故事前傳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1+2套書(獨家海報╳作者親簽版)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1+2套書(獨家海報╳作者親簽版)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1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1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2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2



 延伸閱讀 

幸福路上 (BD)(On Happiness Road (BD))

幸福路上 (BD)(On Happiness Road (BD))

幸福路上 精裝版 (DVD)(On Happiness Road)

幸福路上 精裝版 (DVD)(On Happiness Road)

幸福路上 平裝版 (DVD)(On Happiness Road)

幸福路上 平裝版 (DVD)(On Happiness Road)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14屆金漫獎公布!又有好多漫畫書單待看啦~

恭喜《一個人的巴黎江湖:炸蝦人在法國》入圍漫畫新人獎;《綠之歌 -收集群風-》《守娘(下)》《閻鐵花3》入圍年度漫畫獎,還有更多入圍作品請見文化部官網

5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