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路那/霹靂星球爆炸了,之後呢?──讀科幻小說《7夏娃》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世界從來不缺毀滅的方法。

地震、火山、海嘯、核子戰爭、太陽風暴、小行星撞地球、糧食危機、生化武器、異世界入侵……從現實到想像,各式各樣的危機在新聞、報紙、電影、小說上日日夜夜上演。我們如此熱衷於想像毀滅

我們也同樣熱衷於想像拯救。戲劇化如核彈爆炸前夕特務們的槍戰、小行星襲擊地球前對它的開鑿、異世界怪獸與機甲戰士的搏鬥;平凡如年年歲歲上演的外交談判、缺糧地區的農業技術改良、重災大難後的艱苦重建。於是,長久以來,我們基本上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敘事了──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危機,將危害世界的和平。然後,危機被解決了。世界又再次逃離了毀滅的危機。

《7夏娃》不是這樣的故事。

它的開頭是這樣的:「月球爆炸了。沒有預兆,也沒有明顯原因。」這段話,讓我聯想到兒時看的卡通《霹靂貓》。它的主題曲是:「霹靂星球爆炸了/爆炸了/爆炸了/霹靂貓乘太空船/逃出來/逃出來。」

7夏娃(三冊) (電子書)

7夏娃(三冊) (電子書)

7夏娃(三冊)

7夏娃(三冊)


這也差不多是《7夏娃》第一部的故事內容。只除了從「爆炸了」到「逃出來」中間,大約只有2年的時間。

爆炸的雖然不是地球,但地球因月球的爆炸,將遭受到「磊雨」轟炸。顧名思義,曾經是月球的石塊將紛紛落在地球上。這也將是史上下最久的一場雨,最少要下5000年。

而那就是世界末日了。持續不斷的石塊轟炸,會把地表的一切都擊成煙塵與火焰。人類所有的文明與地球所有的生命都將消失。月球的破碎無法逆轉,因而世界的毀滅也就成了必然。

美國科幻小說家Neal Stephenson。(圖片來源 / wiki

有意思的是,即使理智上知道這個過程無法逆轉,然而被「危機→解決」這類敘事長期餵養的我,讀到了第一部的最後,依然無法相信作者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會如此毫不留情地讓磊雨落下。在我心裡,一直有某個地方,相信著國際太空站上的科技團隊或是地球上的科學家會橫裡殺出,提出一個困難但可行的解決方法。地球會被拯救,故事會朝向另外一個方向發展。

它沒有。《7夏娃》不是那樣的一個故事。

沒有解決「磊雨」的方法。科技與宇宙的博弈,宇宙大獲全勝。這次,「世界」無法被拯救。

但,「人類」或許有救。

在第一部結尾,「雲方舟」計畫逐漸成形。這個以國際太空站為核心的計畫,成了人類未來的微小希望。物資、人員與衝突就這樣一波波的送上了太空。雲方舟的未來,該是什麼樣的?去中心化的管理好,還是集權集中式的社會好?科技為王,或者宣傳為上?科幻小說慣以「設想未來」指涉當代議題,史蒂文森並未逸脫於此一傳統之外。在第二部中,更不免俗地將「雲方舟」按兩種思考模式,分裂成兩個不同的集團,互相對抗。然則,由於他的意圖比起贊否特定的思考模式(去中心好,或者有中心好?),毋寧更是指出人的多樣性,以及此一多樣性彼此互動下所產生的可能後果。某個層面上,那就是「人類」這個族群的縮影。

《7夏娃》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關於人類如何面對毀滅,如何掙扎求生,又如何在即使是掙扎求生之時,依然不忘爭奪權力。史蒂文森的描寫角度,既細膩個人,又宏觀大度。

在「雲方舟」中爭權奪利的時刻告一段落後,史蒂文森在第三部中,將時間拉遠到「磊雨」終於結束的時候。彼時,「雲方舟」上的人類已經依靠著科技,不僅建造了圍繞著地球的環帶,更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各式的基因改造。「太空人類」的長相,比起他們的先祖,更接近先祖們在小說中描繪的「外星人」。他們世代傳承著回到故鄉地球的夢。然而,和許多因故流離故鄉之人一樣,當他們終於得以返回故鄉之時,卻發現故鄉和他們原先期望的,已然大不相同──以為已經沒有人類存在著的星球,卻有兩支族群頑強地活了下來。一支是盤踞在地底的「原住民」,另一支是住在深海裡的「海底人」。太空族夢想中的故鄉不再是伊甸,而成了爭權奪利的新戰場。

《7夏娃》,一開始讓我聯想到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夜幕低垂》。那是一個講述有6個太陽、從未見過黑夜的星球,在某日突然迎來六陽日蝕,星夜綻出,因而引發星球末日恐慌的故事。《7夏娃》的第一部,幾乎是它的鏡像版本──消失的不是太陽,而是月亮;消失不是暫時的,是永久的;世界末日不是無知恐慌,而是科學驗證過後的事實。就連大眾的反應也都是鏡像的,《夜幕低垂》描述人類如何慢慢陷入整體性的歇斯底里,而《7夏娃》中那些發現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的平民百姓,卻幾乎可說是冷靜理性地面對一切,就連崩潰都顯得相當有秩序。這顯然不合情理。但換個角度,在某個程度上,這樣的秩序又奇異地顯得合理──如果死期已經確定,那麼犯罪和不犯罪,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沒有差別的話,又為什麼要犯罪呢?

《7夏娃》是那種讓你讀得入迷,又偶爾讓你抬起頭來問些問題的書。

閱讀過程中,我另外想到的是金.史丹利.羅賓森(Kim Stanley Robinson)的「火星三部曲」。在「火星三部曲」中,社會制度已由國家轉移到跨國公司,而科技則發展到地球人決定在火星上實施「地球化工程」。羅賓森在其中討論的社會問題與觀點,自然和史蒂文森在《7夏娃》中的不盡相同,但兩者對於技術細節的深入描述、技術發展與社會情狀的連動關係,以及跨世代的史詩描繪等,卻頗有重合。話說回來,《7夏娃》也可看成是對地球進行「地球化工程」──儘管,這可真是一個有點奇怪的概念。

《7夏娃》作者尼爾.史蒂文森,是知名科幻作家,他的成名作《潰雪》Snow Crash)早在1992年就預言了今日的虛擬實境,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但這樣一位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小說家,台灣卻僅有開元書印在幾年前引進《潰雪》和《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二書,實在非常可惜。這次《7夏娃》的出版,確實讓人振奮──只是,希望史蒂文森對月崩的預言,可千萬不要像《潰雪》對虛擬實境的預言一樣準確。

夜幕低垂

夜幕低垂

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綠火星,藍火星)

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綠火星,藍火星)

鑽石年代

鑽石年代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教主追隨者們深信不移,甚至不顧自身與他人安危?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中講述四名韓國新興宗教領袖故事,播出後引發熱議,不僅是驚訝於這些「教主」們的行為,更多人驚訝的是──為什麼有人會相信?

11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