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翻雜誌

【雜誌總編帶你看懂好雜誌】李取中:累積credit,才有下一步

  • 字級


雜誌總編帶你看懂好雜誌BN

可以這麼說,雜誌是種突觸,扣下我們和世界碰撞的扳機。我們越過格林威治線,闖進義大利傢俱設計師的工作室、嗅聞到倫敦男士間刮起的襪子風、一整本深度剖析 「Happiness」的專題。雜誌像是從四面八方而來,見多識廣的好朋友,擁有各自鮮明的個性,熱切地傾注所見所聞。

四位在時尚、生活、社會議題與數位趨勢領域各據一方的總編輯,
《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杜祖業、《Big Issue》總編輯與發行人李取中、《數位時代》總編輯盧諭緯及《小日子》編輯顧問黃威融,將在五月的「富邦講堂」分享不斷為他們帶來靈感與啟發的雜誌,以及他們如何運用編輯的管理術,蒐羅第一手材料,料理龐大資訊,並將之轉化為新鮮有料的報導。

〔總編輯|02〕李取中/《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執行長與總編輯
看起總是像個靦腆大男孩的他,原本是個網路人,創建過「樂多」,並以「樂多新文創」獲得2009年網路金手指年度大獎。2010年,他多了一個The Big Issue Taiwan雜誌總編輯的頭銜,成功將這本雜誌帶進台灣發行,並期待這本源自英國倫敦的社會企業雜誌,經過重新編輯、定位後,能夠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核心精神,帶給愚人世代們對於雜誌形式以及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李取中-1
(圖/富邦講堂提供)

李取中-2
從網路界一腳踏入出版業的李取中,在創辦《大誌》三年來,無論是封面、令人期待的刊頭語、專題報導或是國際新聞銜接的定調,都是一路摸索和試探的成果。他說,《大誌》真正的編務團隊只有三人(主編、設計加上他),搭配龐大的外稿作者群(30位外稿記者,50%居住在國外),透過這樣的工作模式,每個月一起產出雜誌內容。他指出,和大陸與日本相較之下,台灣的取材範圍相對較小,要能夠持續找出有趣的人事物做報導,其實是有難度的,這是成本不能克服的問題。

MONOCLE 6月號/2013
MONOCLE 6月號/2013
李取中認為,另一個讓雜誌在製作和廣告能夠取得平衡的,便是刊物本身的credit,《Monocle》就是其中的翹楚,因為總編輯Tyler Brûlé對於廣編和廣告製作的處理方式很高明,專題製作極具質感,因此廣告商也樂意接受。但是,一本雜誌需要累積到多大的credit,才能讓受訪者和廣告主接受,或是邀得到名人來拍封面人物,就牽涉到「銷售量」、「知名度」和「購買者」了,這需要時間一步步建立起公信力與市場形象。

關於《大誌》的議題取材,李取中傾向以輕鬆、貼近生活的主題著手,並不需要額外強調道德標準。他說,「願意購買《大誌》的人,可能是有持續關注《大誌》,或是用行動支持社會企業的精神。而真正需要被說服、還未看過雜誌的讀者,如果過於高舉道德、社會責任的旗幟,反而會被嚇跑。為了擴大閱讀群,應該先用說故事的方式,降低門檻。就像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不需要太過激烈。」


李取中心中的好雜誌〕
在雜誌編輯上,有三本國外雜誌令李取中格外驚豔,無論是和時代同步的決心、議題設定的氣度、或是製作上的大刀闊斧,絕對都是值得雜誌或設計同業參考的範本。

1.《Bloomberg Businessweek》——勇於跟上時代的腳步
紐約老牌商業雜誌《Bloomberg Businessweek》在2010年4月號曾大幅改版,決意導入設計思維,挖角原任職英國《衛報》的34歲設計師Richard Turley出任藝術總監。

1929年創刊的《Businessweek》,和其他雜誌一樣在2000年之際普遍面臨銷量下滑的頹勢。2009年由Bloomberg L.P收購後改名《Bloomberg Businessweek》,並且選中Richard Turley為雜誌進行視覺大翻新,同時成立新的設計團隊。來自歐洲的Turley,從裡到外賦予這本雜誌令人無法忽視的視覺能量。從字體設計、封面呈現,到內文中的資訊圖表(infography,透過活潑易懂的設計,傳達複雜的數據或分析,這是當前雜誌非常渴求的設計人才),讓讀者就算是翻閱,也能夠明白其中內容。

從《Bloomberg Businessweek》可以看到,當世代的價值觀隨著時代更迭,媒體如果沒有跟著轉換,一樣會被汰換,不單純是因為電子書或網路新興閱讀媒介的影響,更具決定性的,是適應時代的思維彈性。不僅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連《衛報》也經過兩次大膽活潑的改版,以求貼近現代讀者。

李取中-3 李取中-4

2. 《Colors》——「一本關於陌生的雜誌」
是的,這就是《Colors》總編輯Fernando Gutierrez為這本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雜誌所下的註解。這是義大利品牌Benetton成立的傳播研究中心「Fabrica」推出的刊物。Benetton擅長用讓全世界瞠目結舌、有時甚至惹來眾怒的廣告,宣告它的大膽敢言以及世界大同的視野;《Colors》倒顯得較為溫厚幽默,但同樣地不向俗套低頭,以「無國界」精神自成一格。

《Colors》走遍世界角落,報導專題從九龍公屋村、精神病院、監獄、坦桑尼亞難民營、阿根廷南部伐木工人到莫斯科飛航員基地,只要是你沒想過的,甚至是你希望迴避的,可能都是他們深感興趣的。《Colors》是這樣說的:「我們喜歡陌生,因為只有當你不再害怕陌生,你才能面對真正的自己。

李取中-5 李取中-6

3. 《Little White Lies》——用製作電影的力氣生產一本雜誌
由創意公司The Church of London發行的倫敦電影雙月刊《Little White Lies》,每期會選定一部電影製作專題,細膩地抓住電影中的元素,再拚了老命地讓紙本雜誌能夠媲美電影的精采。

編輯、設計師、插畫家就像是每兩個月去參加一次設計夏令營,大家分工合作出一份藝術作品,讓每一本雜誌都有截然不同的視覺呈現。要感受這本雜誌的瘋狂,除了閱讀它之外,也可在youtube上直擊編輯團隊的用心。比如,以《黑天鵝》(Black Swan)為主題那期的製作幕後影片中,可以看到整個編輯過程就像首交響詩,背景音樂還是天鵝湖。而《在路上》(On he Road)那期,為了更貼近作家Jack Kerouac,在編輯台上,編輯團隊用打字機敲出內文,插畫家直接在打字稿上創作,最後掃描、裁邊、送印 。而在《無法無天》(Lawless)那期,則是用木刻版畫製作封面和內頁,向美國禁酒令年代烈酒私釀者的手感致敬 。

李取中-9 李取中-8

★《黑天鵝》(Black Swan)特集


《在路上》(On he Road)特集


《無法無天》(Lawless)特集



富邦講堂

富邦講堂「閱讀系列」課程,報名詳情

四位總編輯的「雜誌推薦清單」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