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人物專訪

  • 【小令專欄|喝茶與讀書】14.原葉茶就像手沖相片——讀《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作者:小令 / 2025-07-11

    原葉茶或手沖相片,都值得細細品味;茶包或數位相片,則像是迅速體驗大致的感受。然而,新增的原葉茶包選項,則像是把數位檔掃描後,列印成實體照片;提醒自己,隨時可以慢下來,喝杯好茶緩一緩。

    More
  • 沒有壞人,卻人人受傷?揭開家庭祕密後的修復之路──讀《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作者:Emily Chan / 2025-07-09

    《家鎖》的作者譚蕙芸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資深記者,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教師。多年來,她為社會弱勢發聲,報導過無數人生悲歡,然而這次,卻將筆鋒轉向最親近、也最難以言說的自身家庭。 她以新聞工作者冷靜客觀的態度,重新翻查家族史,尋找見證人,打開封塵的物品,拼湊出被遺忘與隱藏的記憶碎片。這本書,記錄了關於照顧、理解、修補與重建的歷程,當中有驚險、疲憊與難以言喻的五味雜陳,儼然是來自生活現場的真實報導。

    More
  • 瀟湘神/現代化與歷史創傷的追憶之旅──讀《蕉葉與樹的約定》

    作者:瀟湘神 內容提供:鏡文學 / 2025-07-11

    當代臺灣的主流敘事,往往將原住民浪漫化,以「前現代」的想像加以凝視。但實際上,若以「日治時代」為現代化的起點,原住民實則與漢人共同經歷了現代化的歷程。當代作家若要顛覆這種停滯不前的前現代想像,就必須循著這段現代化的記憶,破除僵化的幻想。 然而,「現代化」本身具有壓倒性的暴力,能將所有事物塑造成相似的模樣。如同現代都會,處處高樓林立,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將不同城市混淆。經過「現代化」這道工序,自我與...

    More
  • 我希望畫出待在家裡是一件很自然又值得珍惜的事──專訪《戀家的人》、《期待開動》作者井田千秋

    內容提供:圓神出版 / 2025-07-07

    井田千秋表示:我心目中理想的「家」,是為居住者量身打造的空間,讓人感到自由又安心的地方。像是祕密基地、也像是窩巢——是隨著生活的累積自然形成的場域。我很喜歡那種能看出「這個人是什麼樣子」的房子。 我會刻意保留一點憧憬與質樸共存的空間,描繪居所的時候,時常忍不住畫時髦的傢俱,覺得精挑細選、擺滿心愛物件的家非常迷人。除此之外,那些從老家帶來的東西、旅行中一時衝動買下的紀念品,也讓人感到開心。我喜歡有很...

    More
  • 逆生長的凍齡虛構技藝──劉思坊的《怪城少女》

    作者:白樵 攝影:陳佩芸 / 2025-07-03

    若散文的「虛構」足以撼動其標籤屬性,思坊則在萬物皆允的小說文類裡,反覆斟酌「真實」與「真相」。「虛構的東西背後有一個真實,那比寫實還真。你必須相信它。」思坊堅定地說。調度細節,強調後果,所引起的強烈情緒,即為故事的力量所在,亦為故事的真實。而有些真相,更得藉由虛構與謊言,方能破土而出。 「真實」這標籤的主體性,或許必須透過那決然的相異參照點——那在貝里斯與馬康多的遙遠下午,一個帶著奇幻色彩的他者...

    More

文章類別

熱門文章HOT STORIES

  • 最新文章NEW STORIES

    最新文章一覽

    博客來獨書報

    博客來獨書報一覽

    搜尋標籤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