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無差別殺人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11則)
-
作家讀書筆記 真正的生活總是缺席──讀彼得.漢德克《守門員的焦慮》與《夢外之悲》
作者:朱嘉漢 /2020-09-07 瀏覽次數(2973)
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僅一次產生兩位得主。其中一個焦點,落在彼得.漢德克身上。除了他對諾貝爾文學獎曾有過的批評外,南斯拉夫的政治問題,使得他必然受爭議。 然而,即便是嚴厲的批...
-
作家讀書筆記 和能夠大聲哭泣的被害者家屬不同,「他們」只能沉默──讀《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作者:喬齊安 /2020-08-12 瀏覽次數(1743)
回顧《我們與惡的距離》,筆者當時對故事中隨機殺人犯之妹李大芝隱瞞身分躲藏,被記者發現、報導後立刻遭受群眾包圍攻擊這些橋段便抱持疑問:「我們臺灣人,真的會這樣對待加害人家屬嗎?」 ...
-
一起看圖文 眾聲喧嘩,誰在乎他人之慟?──解析首部入圍布克獎的漫畫《薩賓娜之死》
作者:林莉菁 /2019-08-29 瀏覽次數(5094)
得知摯愛的女友遇害,你的心寸寸碎裂。當警方還在調查時,卻有陌生人宣稱:她其實還活著,虐殺案只是政府轉移焦點的詭計。 薩賓娜之死 你當然希望摯愛的人還活著,但她若真的慘遭毒手,...
-
一起看圖文 寧可要假新聞,現代人狂歡性的寂寞──馬欣讀圖像小說《薩賓娜之死》
作者:馬欣 /2019-08-05 瀏覽次數(7042)
尼克.德納索的漫畫有導演大衛.芬奇影像的冷冽,記錄的是這個世界的幻象術,但本質更接近導演大衛.林區。《薩賓娜之死》如《雙峰》,現實竟也成了夢中夢,他們後來都被虛假的世界給改寫了...
-
作家讀書筆記 怎麼在大逃殺般的絕境中創造生機?──吳曉樂讀驚悚小說《殘酷迷藏》
作者:吳曉樂 /2019-07-22 瀏覽次數(7942)
小孩的心是脆弱的器官,提早接觸這世界的殘酷能扭曲童心。——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 殘酷迷藏 這本《殘酷迷藏》或可簡約成:女性想盡辦法守護童心的故事。 一切發生在一個再...
-
\ 本月大人物 / 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我期待做一齣讓觀眾沒空滑手機的戲!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怡絜 /2019-03-21 瀏覽次數(60430)
──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真相永遠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如果殺人犯和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我們家天彥算什麼?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家...
-
作家讀書筆記 外人眼中溫和的孩子,是如何走上成魔之路?──萬金油讀《我的孩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
作者:萬金油 /2018-12-18 瀏覽次數(43609)
2008年的日本,一名少年在JR岡山站將一名等車的男性推下軌道,遭電車輾死,少年被捕後說:「想要坐牢,殺誰都無所謂。」同年,JR荒山沖站,一名青年持刀砍殺8人,凶手說,「只是想殺人,誰都...
-
\ 本月大人物 /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前,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學校是個安全的地方...」——專訪《被遺忘的孩子》作者瑞安儂.納文
作者:胡培菱 /2018-09-18 瀏覽次數(9061)
《被遺忘的孩子》作者瑞安儂.納文 近20年來美國槍擊案層出不窮,從 1999 年發生的科倫拜校園槍擊案、2007 年維吉尼亞科技大學槍擊案、2012 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2016 年奧蘭多夜店槍擊...
-
馬欣影評 【馬欣專欄|人性顯相室】能搶救真相的,竟是謊言──《攻敵必救》的伊莉莎白
作者:馬欣 /2017-09-05 瀏覽次數(15405)
打開人性顯相室,我們可以看到似曾相識的自己,解開只封存在記憶中的世界殘影,讀取種種人們暗示的訊號回聲,劃下尚未結疤的傷痕,拍打起角落裡累積的記憶塵灰,這是我們身處的大世界,也是...
-
馬欣影評 【馬欣專欄|怪胎同萌會】這一連串的殺意從何而來?──《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的歐嘉
作者:馬欣 /2016-07-26 瀏覽次數(22448)
試想你一生下來,就置身在一個永遠不會散場的派對,連娛樂都要盡力地讓人注意到的完成著。這世界不知何時被佈置成一個遊樂場,一直玩與拼命工作是主要價值,你跳著跳著,既進不去核心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