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
李尚仁/器官沉思錄──評《皮囊之下:15則與身體對話之旅》
作者:李尚仁 /2019-06-26 瀏覽次數(6531)
文學作品中充滿了有關身體器官的描寫,不論是對肌膚質地與頭髮色澤的描摹或是對五官的形容,乃至對身體病痛的描述,這往往不只是要讓讀者具體想像人物的形象與處境,也常藉以勾勒內在性格。...
-
《梅岡城故事》之後,哈波.李停筆的關鍵是?答案跟一個連環殺人案有關...
作者:曾志傑 /2019-06-25 瀏覽次數(12859)
1970年代,美國一位名為威利.麥斯威爾的牧師,涉嫌多次謀害親人以詐取保險金。多年來包含他的兩任妻子、兄弟、姪子等親人相繼意外身亡,而死者們生前皆有購買保險。檢調單位並非沒懷疑過麥...
-
難道台灣父母的教養毫無可取之處?吳曉樂:台灣父母這樣教妥協──讀藍佩嘉《拚教養》
作者:吳曉樂 /2019-06-24 瀏覽次數(18392)
我閱讀過相當大量的教養叢書,也相當認同作家陳祺勳對於教養書籍的指點:「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結果論,是『達成了這種目標』。至於『為什麼』甚至『為什麼這樣比較好』乃至於『你哪來的自信告...
-
就是不想看大人一直欺負小孩──幸佳慧與她的《蝴蝶朵朵》
作者:陳琡分 攝影:陳佩芸 /2019-06-21 瀏覽次數(77628)
拍照那天下著微雨。原本擔心濕涼的天氣會對幸佳慧的病情造成影響,這頭還在討論是不是留在室內就好,那頭的她戴上我們為她準備的動物帽,撐起傘,像個小女孩般興奮地躍上醫院的天台:「你們...
-
只是想騙小孩吃青菜,一個不小心就發展出繪本副業!──義大利藝術家Fausto Gilberti
作者:賴嘉綾 /2019-06-21 瀏覽次數(12366)
我在波隆那書展遇見一位義大利藝術家Fausto Gilberti,他一面做著原來的平面創作,一面做書。本來做書只是為了娛樂小孩,沒想到獨具一格,竟發展成副業。出生、居住於米蘭附近城市布雷希亞(B...
-
「這遊戲既然那麼痛苦,我就很捨得離開。」──專訪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2019-06-19 瀏覽次數(50676)
如果人生能畫成曲線圖,吳曉樂從法律系畢業起至今的走勢迭蕩,可能大破大立衝出圖表邊線。 從律師考試遁走成為家教老師,打開一個又一個家庭黑盒,2014年出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17...
-
小孩不打不成器?別讓暴力成為家長無能為力的藉口──讀《異常的正常家庭》
作者:諶淑婷 /2019-06-11 瀏覽次數(14598)
「當韓國出生人數寫下最低紀錄,被遺棄在街頭或是送養到國外的孩子卻高居不下,超過八成的兒童虐待發生在家裡;另一方面補習班的支出卻創下最高紀錄。」在在兒童人權組織工作的韓國記者、作...
-
地方採集最難的是什麼?「找出令當地人也認同的平凡魅力。」——專訪《本地 The Place》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四地主編
作者:何曼瑄(AZONA) 攝影:陳怡絜 /2019-06-06 瀏覽次數(25437)
剛落幕的2019年的臺灣文博會以《Culture On the Move》為題延伸不同展覽,展現台灣文化各面向魅力,其中「編輯地方」單元除了邀請不同策展人針對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四個城市,透過強調五...
-
從排斥到成為提倡LGBT人權者,《艾倫秀》主持人母親出書談女兒的出櫃之路
作者:宋瑛堂 /2019-06-03 瀏覽次數(14993)
美國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的那年,筆者去洛杉磯某商展擔任口譯,有一位搭檔是活躍於洛城郊區教會的台灣移民。休息時刻我們聊到同婚,她劈頭就說:「美國准同志結婚,上帝一定會懲罰美國。」我...
-
為什麼中國政府可以讓這麼多人一起忘掉六四?──專訪《重返天安門》作者林慕蓮
採訪: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06-03 瀏覽次數(22726)
曾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派駐北京十年的記者林慕蓮,在天安門25周年時應牛津出版社之邀,寫下《重返天安門》一書,又等了五年,終於發行中文版。多一個中國人能讀到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