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寵物寶座大選,貓咪能繼續稱王?一場給小朋友的公民課《貓大街有事》

  • 字級


貓大街有事-1
圖右為作者胡士托,左為繪者達姆(攝影/ 汪正翔)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天生離不開政治,從出生呱呱落地,必須登記戶籍,獲得國民身分,使用社會公共資源,享有身為公民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義務。

貓大街有事:投下你神聖的一票
貓大街有事:投下你神聖的一票
去年底一場九合一選戰,打得全民熱血沸騰,兩個月後的今日,新官上任的一舉一動依舊是媒體報導焦點,童書出版社巴巴文化推出的「小公民系列」,第一本《貓大街有事:投下你神聖的一票》就以選舉為主題。作者胡士托曾出版純文學作品,但第一次跨領域寫童書,特地以喜愛的電影為筆名,看起來隨意,「但每一個字孩子都認得。」

這本書文字與圖畫比重相等,頁碼以兒童熟悉、並與選舉計票直接連結的「正字符號」來標記,而每位出場的貓狗都有鮮明特色,繪者達姆養了11隻貓,書裡每隻貓都有現成模特兒可參考,例如喜歡講主人壞話的長毛貓「咪咪」,深信人類只是自動餵食器的貓大王「小虎」。要畫各種狗對她來說就難多了,花了一番功夫找圖片資料,幸好家中唯一的狗「小黑白」還能上場,成為書裡明明是大公狗卻被取名「美眉」的黑白狗。

貓大街有事-3
貓大街有事-2

達姆一反插畫只是書頁間點綴的常見模式,從主題發想就開始參與,編輯確認彩色頁頁數後,她會挑選適合繪圖的段落,胡士托也會在寫作時直接註記「以圖片表現」,三方合作的結果是加大了圖片說故事的能力,「圖畫的表現本來就不同於文字,如果插畫只是將文字圖像化,畫起來也很無聊。我們現在以圖畫直接取代文字,只要讀者認真看圖,就能讀出比文字更深的意涵。」達姆說。

達姆以圖取代了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場景描述,在政見發表會上,現任爭取連任的貓黨代表「小虎」圖片最大,第二大黨狗狗黨的候選者「來福」居次,而無黨籍的代表鴿子,圖片竟然是一片漆黑加上「X」的符號,代表「圖片無法顯示」;在強調公正選舉的投開票所,也處處是現任貓大王「小虎」的圖像與關切廣告,達姆承認自己邊畫邊「ㄎㄎ」的笑,曾在法國求學的她受到當地嘲諷政治文化的影響,早已習慣退一步看政壇發生的荒謬事。

貓大街有事-4
達姆把大人世界的搞笑幽默融入童書創作中(圖/巴巴文化提供)

達姆邊畫邊笑,胡士托卻是寫到想哭。「寫童書比一般文學創作困難,過去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寫不出來就算了,這是第一次有明確對象、主題,自由度比個人創作低。」胡士托目前任職於兒童刊物,每天閱讀大量的兒童投稿與作家為兒童創作的散文或小說,在充滿童趣的文句之中,已經能敏感察覺哪些段落字句過於精練,可能有抄襲問題,過去不太讀童書的他,現在傾心於作家張友漁以故事包藏哲理的巧思,還有不因為閱讀對象年紀而減低文學性的優美文詞。雖然書寫過程叫苦連天,但新書才剛出版,他已經動筆寫第二本童書,「我希望自己能繼續為兒童寫一點東西。」

《貓大街有事》談賄選、寫黑函與臥底間諜,還有中間選民的力量,複雜的內容讓胡士托愈寫壓力愈大,害怕情節過於生硬,內容不夠富有教育意義,寫黑函會不會變成錯誤示範?直到他與心裡的孩子對話,才明白故事不是教科書,不需要強塞資訊,也無須直論對錯,只要讓孩子有機會去思考什麼是選舉?什麼是民主?或許孩子會想起去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投票,或許什麼也不想。

在貓黨與狗黨兩黨相爭的情況下,胡士托設計了無黨籍的鴿子一角,他解釋,「鴿子像是中間選民,以台灣來說,不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就很難突破現況,但真正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角色,往往就是這些沒有明顯政治傾向的人。」鴿子也給了一直不尊重中間選民、不照顧弱勢的執政黨一個教訓,他希望小讀者能察覺到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如何造就一場始料未及的逆轉勝。

「我曾被問過,為什麼很少公開表態關心社會議題,甚至有點刻意避開,那是因為我對這些議題不夠了解,當然我有自己的偏好,例如最好不要蓋核電廠,但我很怕自己不小心引戰,吵輸別人,讓跟自己相同立場的人『一起輸掉』,所以我盡量不談。」這不代表他停止關切任何社會議題,在他心裡始終自有對錯,創作「小公民系列」,他希望讓孩子培養基本公民素養,對周遭發生的事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

或許他無法在書裡談民主的真諦與選舉的崇高理想,他也知道現行選舉制度仍有許多可批評之處,台灣民主發展還不夠成熟,但常常被批評太過理想性的胡士托,無法無視每日發生的各種社會議題。帶著許多現實生活的拘束、無法適切傳達內心思考的無奈,他只想問孩子在讀完這個故事後,會想到什麼?不管答案是多小的事,都是胡士托現在最想知道的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回頭解開那些「不知道」,苦痛會一直一直地梗在心頭,永遠無法放下。

「不是都已經補償了,還有什麼要做的嗎?」「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解嚴將近30年,卻彷彿才過去沒多久,一切都沒有論定,在臺灣提到「轉型正義」,人們的立場往往針鋒相對。另一方面,那也像是真的過了太久,久得我們只剩下鮮明的標籤,而想不起那個時代的細節。

4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