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陳培瑜:帽子裡到底藏著什麼藥?讀雍.卡拉森《發現一頂帽子》

  • 字級


文╱陳培瑜(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卡拉森又來了,而且還又是帽子?」

實話實說,這是我第一個映入腦海裡的念頭,而且對於書的內容不敢太有期待。

但是根據前面兩部卡拉森的「帽子」繪本,又實在很難不去打開這本書——因為被偷走的帽子實在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卡拉森總是能用小小的東西引出大大的問題,讓讀者再三翻看,不斷思量。

多數繪本會在圖畫和故事中,設計像是友誼、愛、親愛關係與分享……這些人生課題,讓讀者跟著書裡主角一起面對,進而學習到應對的方法。但卡拉森會用看似具體的物件再加上「好像看不太懂的故事內容」讓讀者自行對號入座,「逼迫」讀者在閱讀之後,翻攪自己眼前遇到的(或是一直還沒解決)的生命課題。

發現一頂帽子

發現一頂帽子

至於讀者被卡拉森的作品所引出來的問題,是不是他原本所設定的想法?對他而言,那似乎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讓作品直接面對讀者,相對亦然。所以這本新書《發現一頂帽子》We Found A Hat)裡,究竟要討論什麼問題?讀者不妨也以此做為起點,把自己投身到主角的難題之中。

另一個熟悉的梗是:書裡主角的眼睛——依然不能忽略,這一直是「帽子」這幾本作品裡一個重要的閱讀方向,是卡拉森特意設計的閱讀圖像語言。我自己也養過烏龜,在一般的飼養過程裡,很難去看到牠的眼神和頭,多是被龜殼所引導目光。但作者把重點放在戴帽子的頭和眼神,真的是能讓人看到烏龜不同的模樣。在前兩本書裡,你若忽略了這個部分,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卡拉森用了許多讀者已經熟悉的方式說了一個新的故事,像是許久未見的老友一樣,讀者應該能夠快速的被新書架上的這本書所吸引吧!但別以為卡拉森又用類似的說故事方法,在新書裡,他當然要為讀者謀福利——所以,他用了「三幕劇」的型態,不同於以往的帽子書,讀者有機會在作者安排妥當的故事節奏中,更像個看戲的、聽故事的人。

三幕劇是戲劇的基本結構:故事開始、故事衝突、故事結局。戲劇性的開合效果,讓讀者可以喘口氣,還可以在喘口氣的時候想想,下一幕會發生什麼事情?而猜測情節走向當然是閱讀的樂趣之一,卡拉森也貼心的留給讀者了。


故事以「三幕劇」呈現,讓讀者有喘息和思考的空間(圖/親子天下)


至於我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則是「我們」這個關鍵字,原文書名「We found a hat」裡給了我一個故事的閱讀方向。

兩人以上的團體,就是「我們」。人進入「我們」的範圍裡,似乎就有許多複雜的問題,或者理直氣壯或者紛亂難解,都沒有標準答案。既是如此,我幾乎覺得卡拉森所想要給予讀者的,不僅止是兩隻烏龜緩慢的步行節奏所拉長的書本頁數,還幫忙讀者放緩了閱讀的節奏,讓讀者有好理由可以慢慢讀,因為在烏龜前連兔子都得睡上一覺呢!

兩隻烏龜(我們)之間的「關係」也在書頁間的互動裡,慢慢展開。牠們是什麼關係?牠們之間的互動又是如何拉扯著彼此的心緒?牠們在注重自己的所欲之外,又是如何為對方設想?這份「關係」作者沒有明說,反倒用了許多的篇幅讓讀者從故事裡看出兩隻烏龜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舖陳像極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都是要經過時間和事件的醞釀,才能到達一個彼此都滿意又舒適的位置。

 
兩隻烏龜(我們)之間的「關係」從互動裡慢慢展開(圖/親子天下)


這是我所以為的,但卡拉森現在可能在沙漠中和兩隻烏龜聊著故事的下一步發展,至於讀者怎麼想?

這本書果然還是「十足的卡拉森風格」,又有帽子,又會讓人想很久——如此的閱讀,於我而言果然是生活樂趣的來源之一!


   卡拉森的「帽子」系列繪本  

這不是我的帽子

這不是我的帽子

找回我的帽子

找回我的帽子

發現一頂帽子

發現一頂帽子


  卡拉森與其他作家合作的作品  

嗨!黑漆漆

嗨!黑漆漆

一直一直往下挖

一直一直往下挖

白蜂巢

白蜂巢

神奇的毛線

神奇的毛線










 延伸閱讀|《這不是我的帽子》繪本畫家雍.卡拉森:書本的每個翻頁,就像影片的每個鏡頭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有些暗黑、有些無厘頭、有些甚至是空白的......這些繪本怪得讓人愛不釋手!

繪本一定又萌又可愛,只能讓小孩看嗎?這裡為你精選五本「越看越不對勁」,但又讓人忍不住著迷的怪奇繪本!

623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