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有無相生)
Q3:咖啡沖煮的方式這麼多,您為何會選擇研究義式咖啡?對您來說,好的萃取標準是什麼?
阿尼 : 所有咖啡入門者的共同痛苦經驗,就是不知道咖啡的客觀標準為何,包括豆子的風味、該磨多細、怎麼煮、煮多久才是對的?而義式咖啡機提供了一個很精確的標準,傳統定義裡,使用 9 大氣壓的壓力、萃取時間 25 秒、煮出30cc 咖啡,透過以上標準,我們可以回頭去決定使用豆子的份量,研磨粗細和填壓力道,達成一個標準的萃取。
由於義式咖啡機的沖煮會放大並突顯咖啡風味的特色,藉由義式咖啡機標準化的沖煮來找出咖啡原本該有的味道 (雖然會比較濃),依此做為其他沖煮方式風味與手法調整的參考,這是義式咖啡機給我的啟發。此外,除了秒數,濃縮咖啡可以用咖啡顏色來判斷萃取是否完成,當流出顏色變淡就可以立即拉開杯子,這也是優點之一。
Q4:那麼,一般人該如何選擇義式咖啡機?
阿尼 : 營業用與一般家用機最直接的差異在沖煮頭口徑。對義式咖啡機而言,口徑影響的變數是壓力,同樣的活塞幫浦,使用在口徑比標準 58mm 小的咖啡機上,會產生比較高的壓力,同時相同份量的咖啡粉放進去小口徑濾杯時,粉餅厚度會增加,其實這對萃取會產生新變因,所以預算允許的話,還是以 58mm 的標準口徑為優先選擇。
Q5:您認為咖啡豆與沖煮方式的配合訣竅是什麼?
阿尼 : 沖煮方式要思考的是「豆子的烘焙深度」與「水溫的搭配」、「研磨的粗細」與「沖煮時間」的互補,所以一般愛好者就以自己喜愛的沖煮方式來選擇豆子烘焙的深淺,簡單說,淺培適合較高的水溫,讓酸味取得平衡,而深培就需要用較低的水溫,壓抑苦味。假如浸泡時間較長,比如「法國壓」,就採取較粗的研磨,重點還是從理解沖煮的原理去思考。
我平常會用一台有刀片式電動磨豆機的美式咖啡機當我的鬧鐘,把時間設定好,每天早上磨豆機啟動的聲音就會喚醒我,當咖啡的香氣飄出來,你就知道該起床了。或許你會說,這種砍豆機的研磨不均勻,所以我就是以這不均勻研磨的角度思考,提高豆子的份量去調整沖煮的狀態,加上豆子夠新鮮,還是會有好喝的咖啡等你起床。
(攝影/ 有無相生)
Q6:您最喜歡的咖啡品種是?
阿尼 : 我最喜歡肯亞,以往頂級咖啡的代表是藍山咖啡,風味的重點是乾淨,但我覺得肯亞的風味更勝藍山,肯亞和耶加雪菲是我會拿來推薦給咖啡入門者的品種。我喜歡咖啡裡的酸味,因為酸味也是咖啡味道裡的重要本質,水果的酸香氣、柑橘的酸甜味是很迷人的,會讓你喝完咖啡後 1-2 小時喝的水都特別甜,喉間的回甘可以維持很久。
Q7:那您對於咖啡跟甜點搭配的建議是?
阿尼 : 拿鐵跟鮮奶油蛋糕或派相當好搭,甜點的甜味與奶味也很適合。若是淺培的單品咖啡,其實跟帶酸味的甜點(像檸檬塔這類)非常契合,一方面甜點的酸會讓咖啡酸度降低,再來是兩種不同層次的酸味刺激味蕾,可讓味覺更開闊,假如是甜味反而影響咖啡的味道。
Q8:請推薦一個適合上班族的咖啡沖煮法吧。
阿尼 : 我覺得最適合上班族的沖煮法是「法式濾壓壺」。保溫效果越好的法式濾壓壺,沖煮出來的味道越好,隨身的法國濾壓壺配上手搖磨豆機,就是我的行動咖啡舘。在外面想喝的時候就去便利商店加熱水,不過泡麵用的熱水通常溫度過高,所以加熱水時傾斜壺身,要特別注意別讓熱水直接接觸到咖啡粉。在飛機上,手磨好咖啡粉後請空服員幫妳加熱水,打開時香氣四溢,是跟鄰座美女搭訕的好辦法,哈哈。
法式濾壓壺的優點是適合較粗的研磨,稍長的浸泡時間,對於研磨的平均度要求較低,所以以淺培的豆子來說,上午喝一杯甘甜的餘韻可以維持到下午,下午再來一杯酸香的氣息可以維持到晚上,是最療癒,最適合辦公室裡享用的方式了。
(攝影/有無相生)
同場加映提問:
您之後還有新書的出版計畫嗎?
阿尼 : 有,從上一本書上看到的只是 20 年前的我,現在的我走得更遠了。慚愧的是,當時書中許多內容是現在的我所否定的,只是目前的工作內容比咖啡更重要,我沒有時間和機會來否定過去的自己,但的確很想把這些年對於咖啡的新思考化成文字,新書雖然已經有了大綱,卻沒有完成的時間表,假如能有地方發表,有人來定期催我,書就可以完成吧,哈哈。
最後,咖啡對你而言是什麼?
阿尼 : 咖啡對我而言是一個新世界,但是這世界卻罕有人跡,我希望更多人可以踏足這領域,理解咖啡的奧妙。可以算是傳教吧,我已經體驗到這樣的美好,也希望讓大家也能一起感受咖啡的魅力。對我而言咖啡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