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從秘魯傳統織品,看見與自然平衡共處的智慧──專訪康雅筑《織物地圖》

  • 字級


(攝影/陳佩芸)


編織是門古老的技藝,布匹上,幾何化的紋樣首尾相續無盡綿延,寧靜有序,趨近永恆。將時間織就為空間,成為記憶的介面,或許便是織品的魅力。

纖維藝術家康雅筑繼《織物地圖》後,再次尋訪「線」的足跡,相較於《織物地圖》記載了八個國家的纖維工藝,《織物地圖2》則專注記下羊毛、紡線、古文明所交織出的祕魯纖維工藝。

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

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

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

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


在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期間,康雅筑初步認識了祕魯織品,而在她的衣櫃深處,有一塊布滿幾何獸型的祕魯織毯,是她在美國的古董店所購得,這些圖案,伴隨著前往秘魯的念頭,一直深烙在她腦中。2015年一月,在龍應台基金會「思想地圖」計畫資助下,康雅筑前往秘魯兩個半月,尋訪古老文明的夢想,終於成形。

「我對祕魯完全陌生,也不太會西班牙文。出發前只確認了幾個地點和節慶的時間,許多織品工作室是到了當地才慢慢問出來的。」康雅筑的探險路徑是,先從遊客中心得知賣織品的店家,再向店家探問供貨來源,有的店主甚至會熱心介紹工作室;而有些織品的吊牌會標明出自哪個工坊,也是線索之一。就這樣,她從祕魯西南沿海到安地斯山區,一路向南至的的喀喀湖,甚而越過邊界前往玻利維亞,走訪了各地的織品市集、織布村和工坊、藝術家工作室、古文明遺址,一步步踏查出祕魯的織物地景。

織品在安地斯山區具有重要地位,市區廣場周邊經常可見擺售手工藝品的攤商,「當地有許多人從事織品業,除了發展觀光,也與山區飼養駱馬、羊駝有關,近十幾二十年觀光盛行,編織是婦女可以在家從事的手工業,成為另一項收入來源。」在此,織物與生活密不可分,既是山區部落維持傳統生活的結果,也是原因。康雅筑描述,「從早到晚,這些原住民持續進行著捻紡纖維和編織的工作,樸實的生活態度與厚實的羊毛質地,勾勒出迷人的景致。」

(攝影/陳佩芸)


儘管乾燥的氣候有利於許多易毀損材質的保存(例如木頭、棉、羊毛或鳥羽),祕魯的織品工藝卻曾經沒落,有些技法也已失傳,旅途中,康雅筑也拜訪了保存與振興傳統織品與技藝的非營利組織(像是庫斯科傳統織品中心),這些機構提供了改善織品與國際行銷的合作關係,同時在每個社區推展編織文化教育,讓這項傳統技藝可以傳遞給年輕一代。

鮮豔的色澤,斑斕的鳥語花香,華美的珠花刺繡,面對織物上或具象或抽象的圖樣,我們不免好奇:「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康雅筑而言,每塊織品都是一個複雜的世界,探詢圖樣的意義並不是走進織品的唯一途徑,「織品上的圖案多是回應所處的自然環境,但每個製作者都會加入自己的詮釋和想像,類似的圖案在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意涵,背後的故事也不一樣。

與織品相處愈久,她逐漸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不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對她來說,認識編織者的生活狀態和製作過程反而更有意思,「我感興趣的是文化,為什麼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製作出來的織品有相似之處?」甚而,織品可能也因承載了家族裡的故事而有其私密性,「所以創作者不一定會全然告知,也不需要。他為什麼要告訴我家族裡的秘辛呢?」

秘魯傳統織帶,上面的圖案分別代表12個月份(攝影/康雅筑)塔奎利島的織帶,從右至左依序為1至12月,描述不同月份的節氣與農耕漁牧生活的連結。(攝影/康雅筑)

(提供/康雅筑)「坎塗花」常見於祕魯與玻利維亞,當地許多織品中的花朵也以其為雛型發展花紋。(攝影/康雅筑)


康雅筑從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後就專攻纖維織品創作,不過,她使用的材質多是輕盈的布料和紙張,而非較具量感的織物。這趟祕魯之旅,也像在溫習學生時代學過的編織技法,途中所見也成了她往後的創作養分。「未來我也會想在創作時使用這些編織技法,不過並非直接挪用,我還不急著在作品裡呈現類似的經驗,而是要繼續練習編織技術,慢慢醞釀,找回手感。」

除了編織技藝,祕魯當地的生活方式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尤其讓康雅筑心生嚮往,「秘魯之行讓我更尊敬大自然和先人的智慧,如何與自然平衡共處,善用身邊的資源,減少使用自然環境無法消化的垃圾。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是我想達到的目標,減少使用能源,利用日光,對地球更友善,就像安地斯山婦女在戶外捻線織布那樣。

戶外織布安地斯山婦女就著日光在戶外捻線織布。(攝影/康雅筑)


「纖維藝術」一詞出現於1970年代的美國,在台灣也發展多年,但相較於其他藝術類型,纖維藝術對許多人而言相對陌生。康雅筑寫《織物地圖》的初衷,除了介紹世界各地的織品文化,也想推廣相關知識,「我希望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讓讀者了解織物,再進一步培養對於纖維藝術的鑑賞力。」

織,是技藝也是記憶,是盤算也是計量,當織者操縱著織機,慢慢交織綻放出古老的圖案,故事便再次被複述,古老的世界圖景於焉展開。

喝奶(攝影/康雅筑)販售手工藝品的原住民女孩,正以印加可樂的瓶子餵食羊駝寶寶。(攝影/康雅筑)

隨身筆記(攝影/陳佩芸)秘魯之旅的隨身筆記,這是小便中的羊駝。(攝影/ 陳佩芸)



※ 康雅筑藝術作品網站 www.yachukang.com
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

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

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

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

織物地圖3:從絲繭、編染、刺繡,踏尋泰國與印度交織的金黃國度

織物地圖3:從絲繭、編染、刺繡,踏尋泰國與印度交織的金黃國度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詩集、繪本、料理書和旅遊書,這些書籍是怎麼做出來的?OKAPI帶你直擊設計現場

讀詩、讀散文、讀小說、讀繪本、讀漫畫、讀科普新知、讀財經商管.......我們在閱讀不同書種時的心境、感受和需求都不相同,「書籍好設計」的定義也會隨之改變。那麼對於不同書種、文類的創作者和讀者來說,什麼樣的書籍設計會令人愛不釋手呢?

3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