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番紅花:觀看禽鳥的新思維──《老鷹想飛》,還有《烏鴉的教科書》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十年前在台北大湖公園畔開過一家小咖啡館,苦撐一年終究沒能熬過去,最後只好認賠殺出、黯然返回家鄉娶妻生子的香港朋友告訴我,他原以為每天在維多利亞港出出入入時所見到的麻鷹盤旋景象,並無任何特別珍稀之處,直到最近因旅行之故在台北看了部紀錄片《老鷹想飛》,才知道香港這些年來的護鷹行動和成果,竟是啟發自一位台灣的「老鷹先生」沈振中,接著他讚嘆一聲說,那個你們林強做的電影配樂〈天頂的白雲〉怎麼那麼動聽,林強一開口,就把沈振中老師和老鷹群族之間20幾年的歲月,唱出了婉轉氣韻,沒有傷感,充滿了希望。

基隆的氣味

基隆的氣味

我聽了這位每隔一陣子就想辦法存錢來台灣各地遊晃的香港朋友的觀影心情,便建議他若打算有計畫性地延續《老鷹想飛》之足跡,不妨參讀《基隆的氣味》,這本書詳盡導覽了基隆在地人口袋裡的私房行走路線,讓外地人也有機會看到廟口以外的基隆之美。北台灣最棒的城市觀鷹據點,就位於旭川河入海口的基隆港,百年來因為崁仔頂眾魚販在清理魚蝦或家禽內臟時,順手讓這些魚雜隨著旭川河流入基隆港,此地遂因此成為黑鳶(Black Kite)自外木山翩然而來的覓食區,若想捕捉這群居性猛禽在空中盤旋、俯衝海面攫取食物的靈動畫面,就到冬天的基隆港走走,這老港口見證了台灣黑鳶的生態歷程。

慚愧的是,香港保育人士或許比多數台灣人更早透過沈振中老師的召喚而投入鷹群的觀察研究,如今台灣黑鳶的最新統計數字是總計426隻,而地狹人稠的香港卻有麻鷹超過2千隻,繁華吞吐的香港,竟是全球麻鷹密度最高的城市,為了確保麻鷹和其他猛禽鳥類的群聚地不受破壞,香港政府至今猶不肯開發無人的羊洲島為觀光水上活動區域,香港的居民和旅人,只要願意抬起頭望向山海相環的天空,麻鷹永遠就在那兒,牠們或滑翔、或嬉戲、或獵食、或盤飛,麻鷹已成為港人心中最重要的生態指標,最自然不過的居民。

而香港麻鷹超過2千隻的輝煌數字,對照出台灣對於黑鳶長期僅有兩三百隻所表現出來的漠然是多麼冷。1863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曾經記錄台灣黑鳶族群從南到北十分普遍,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適應力強、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黑鳶在百年後急遽減少、且甚少受到政府和民間的密切關注?

老鷹想飛 DVD(Fly, Kite Fly)

老鷹想飛 DVD(Fly, Kite Fly)

導演梁皆得以20年時間,蹲點跟拍沈振中所拍攝而成的《老鷹想飛》,畢竟是用兩個男人從壯年到白髮所換來的堅毅故事,獲得第12屆世界自然.野生生物映祭「環境保護獎」,外來的掌聲固然鼓勵了所有為台灣黑鳶存育而努力的人們,但這部紀錄片更需要的,是你我盡可能邀請身邊每個關懷土地的親友,一起走進電影院,把這部紀錄片好好地看過,把台灣黑鳶這20年來的辛酸路、伴著牠們受過的傷,透過影片和老鷹共同走一遭,這部電影有太多動人的轉折處,有人深深震撼於母鷹「白斑」被獵鳥人放置的捕獸夾夾住嘴喙,從奮力掙脫到絕望死亡,白斑的伴侶「浪先生」,就在白斑的身邊來來回回振翅衝叫22圈,那鳴聲的淒切與悲傷,牠的遲遲不肯離去,牠的憤怒,牠的不甘心,透過螢幕帶給觀影人巨大的衝擊,黑鳶有情,情甚於捕獵人。

而《老鷹想飛》之的20年跟拍路,也讓我們看到導演梁皆得的浪漫性格,不浪漫不足以成片,20年的壯年光陰使這部片的拍攝成本不能估算,就像林強唱的:

天頂的 天頂的白雲 飛返去看阮嬰孩的時陣
天頂的 天頂的白雲 你在上面干住的安穩



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

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

讓台灣黑鳶在天頂安安穩穩,我們還有好長好長一段路要走,一如日本去年出版了一位以「唯一烏鴉狂人」著稱的科學家松原始編寫的《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松原將他自大學到碩博士期間研究烏鴉覓食行為所累積的數十年觀察報告,搭配既寫實又可愛的插圖,透過同為動物研究專長的張東君翻譯成中文,讓台灣讀者以不費力的閱讀方式就能一探日本與烏鴉百年來的恩怨情仇,東京有高達兩三萬隻的龐大烏鴉數量,東京政府與人民數十年來一直努力尋找如何與烏鴉共存的對策,即使是如此嚴肅的糾纏課題,松原卻也寫得生動有趣。

松原極可能是日本第一個從頭到尾一心一意研究烏鴉的傻子,烏鴉是日本最常見的鳥,從大城市、海邊、農村到山林,處處可見烏鴉的身影,松原研究眾人最不感驚奇的生物並把牠寫成輕鬆的科普書,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九個月內暢銷到第八刷,可見人們不僅願意透過影片來認識動物,內容豐富、親切輕鬆的紙本科普書,也能締造出佳績。

和烏鴉在一起:鳥類觀察學習手帳

和烏鴉在一起:鳥類觀察學習手帳

曾經造訪東京十多次的我,清晨總是在烏鴉的嘎嘎叫聲中被喚醒,但我對烏鴉的認識,始終只停留在「黑色的東京居鳥」而已,直到讀完《烏鴉的教科書》,除了一路哈哈大笑,還增添許多東京生活常識,例如早上出門散步時,我經常在家家戶戶門口看到垃圾袋上面仔細覆蓋了一層網子,客居的我始終不得其解,直到讀了這本書,方知這是東京市民為防止烏鴉偷襲垃圾袋、翻攪覓食造成髒亂的方法之一,這個小動作也確實有效防止烏鴉將垃圾弄得散亂一地,東京政府和民間甚至還為了配合烏鴉的進食時間,在新宿地區實施清早開始收垃圾的實驗,卻因對手烏鴉早在天亮前就睡醒而失敗,但由此讓我看到日本這國家對烏鴉的包容與接納。

松原在書的結尾說,希望讀者的眼睛在下次看到烏鴉時,能夠變得溫柔一些。這是一個動物行為學家的簡單願望,卻也讓我反思如果我們能夠再多認識台灣黑鳶一些,會不會我們對待黑鳶的方式,也多了一些溫柔。

有了解才有愛。而了解始自於知識。紀錄片《老鷹想飛》和書籍《烏鴉的教科書》,是這個冬天我所閱聽到,最扎實、豐富、精彩、感動的鳥類研究內容了,不論是正計畫在台灣冬季觀鷹或赴日行旅追楓的朋友們,這部電影這本書,關於老鷹和烏鴉,都將帶給你觀看禽鳥的新思維,那是智性的基礎,感性的對應。


作者簡介

台北市人,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作品散見報紙、雜誌等專欄。目前和一隻老貓、先生、兩個女兒窩居於內湖小山坡,用心安心作一個專職主婦,視逛市場買菜為每日孤獨微妙的小旅程,也讀書、煮飯、種蘭、看蕨。著有《廚房小情歌》《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當婚姻遇上教養》等書。最新作品為《教室外的視野:小學六年的母親札記》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有好姐妹嗎?看看有時暖心、有時讓你起殺心的姊妹情誼作品

有好姊妹當然就有壞姊妹,文學作品中的姊妹情誼有時讓人感動糾心,有時讓人心一驚。

33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