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2015/3月推理藏書閣嚴選《S.T.E.P.》:預知犯罪紀事
作者:陳國偉 / 2015-03-19 瀏覽次數(2745)
這就是《S.T.E.P.》的開端,而且只是冰山的一角,這個充滿未來感及重層世界的故 事,是由兩位前後任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首獎得主寵物先生與陳浩基共同創作而成。兩位創作風格其實截然不同的作者,因為獲獎作品中所具有的21世紀本格風格而有所交集,但在《S.T.E.P.》中,顯然他們無意重複過去的自己,反而成功轉化自己既成的書寫特色,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故事世界。所以我們在其中會看到寵物先生過去擅長的虛實世界與 高科技謎團,甚至帶有敘述性詭計的況味,但也會看到陳浩基對於角色心理、犯罪意識、行為與組織結構之間複雜的辯證關係,並且橫跨日本與美國兩個故事舞台,將兩種不同的生活感與文化質地帶入,卻能無縫接軌,完成一個成功的書寫。
當然,故事中所設定的犯罪預測系統,對於科幻讀者或電影迷來說,應該並不陌生, 正如臥斧在為這本書所撰寫的序中,所提到的菲利普.K.狄克《關鍵報告》。的確在《關鍵報告》跟《S.T.E.P.》之間,共享了一個對於「犯意」與「犯行」之間必然性的複雜辯 證,以及延伸出重要的道德及哲學命題:在人的行為「未然」之前,我們究竟可否視為「 實然」?人的行為已經單純到只有線性發展?僅符合於單一的力學原理,只能單向性的往固定的方向完成?如此一來豈不否認了人的可變性,以及可能擁有的自我修正能力?
當然,若從兩作本質上的差異來看,也許提供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思考的方向:《關 鍵報告》裡存在的是防範於未然的機制,針對的是所有從未犯罪的個體,也因此它預設所有人都可能是有犯罪潛力的。然而《S.T.E.P.》的預防機制是立基於既有的犯罪事實,鎖定的範本是已經存在的犯罪者,還是在犯罪已成事實之後的修正措施,而在這點上,它有落入本質主義的危險,但卻還給人某種能動性的可能,只相信犯罪者才有再犯罪的潛能。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