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專欄】 當福爾摩斯渡海來台──《越境與譯徑》
作者:臥斧 / 2013-10-04 瀏覽次數(3433)
我說的不是近年演出影集《Sherlock》的英國男星 Benedict Cumberbatch,也不是演出電影《Sherlock Holmes》的美國男星 Robert Downey Jr.。我指的是生活在小說裡頭的那個福爾摩斯。他不但來過台灣的嘉義辦案,而且還通曉在地的語言。
當然,這個故事不曾出現在柯南‧道爾原版的《福爾摩斯》當中。
1923年9月26日的《臺南新報》,一位署名「餘生」的作者發表〈鬥智〉一文,描述台灣人從倫敦邀請福爾摩斯到嘉義辦案。這個故事現在當然不大好找了,大多數讀者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但閱讀《越境與譯徑》時,常會有這類的意外收獲。
《越境與譯徑》是陳國偉的作品,台灣推理小說研究的第一本專著。
掛著「台灣推理小說研究」這種名頭,總會讓人覺得不大容易親近,似乎只要不是資深的推理迷或者文學研究者,就可能會有閱讀門檻;加上本書的副書名是「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看起來就很有研究專論的架勢──「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是什麼意思啊?這本書一般讀者看得懂嗎?
先別慌。
《越境與譯徑》作為一本研究專著,作者在〈導論〉章節裡便詳細解釋了自己將台灣推理小說「理論化」的方式。推理小說文類由美國作家愛倫坡開創(但當時並未定義出文類名稱)、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發揚光大,遠渡重洋到亞洲之後,在日本出現了同中有異的蓬勃發展。大眾文學的內容,與社會情況緊緊相擊,於是在日本統治台灣的那段時間,台灣的創作者接觸到這個文類的同時,也受到日本當時推理小說型式巨大的影響。
在論述的伊始,陳國偉便試圖將推理文類透過不同文化及翻譯在台發展的基礎,找出定位。
文化論述必須有明確的立論定義,陳國偉列舉數種文化研究方式來說明自己如何定義「台灣推理小說」及討論其發展與影響,態度嚴謹仔細。耐心閱讀,便會明白所謂「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是怎麼回事,也會開始對於論著當中大量出現的文獻資料產生好奇。
這是推理小說愛好者,閱讀《越境與譯徑》的最大收獲。
倘若對文化理論有興趣,那麼陳國偉條理分明的研究脈絡正是理解台灣推理小說的最佳途徑;但倘若只是單純嗜讀推理小說的讀者,則能夠從陳國偉蒐集列舉的推理小說歷史作品當中得到莫大的樂趣。因為目前的推理小說讀者,大多從上個世紀的八、九零年代台灣書市開始大量出現這類作品時開始接觸,由於出版方引介選材的方向及文壇閱讀流行的影響,不但可能更早之前的推理作品欠缺認識,對於台灣的推理創作也不見得有通盤認知。《越境與譯徑》補足了這方面的缺憾,不但能夠對推理小說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夠對台灣的推理小說創作有更明確的了解及期待。
而倘若對文化理論興致不大、對推理小說也只是偶一讀之,這樣的讀者,應該翻開《越境與譯徑》嗎?
答案仍是肯定的。或許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跳過解釋研究方式的〈導論〉篇章,直接閱讀陳國偉在後續篇章裡依時間及推理小說當中不同元素分別論述的內容。從歷史文獻及網路資訊當中,陳國偉蒐集了數量可觀的作品資料及推理競賽、文學獎等等相關事件,雖然不見得閱讀過這些作品、參與過這些事件,但透過解說,仍能強烈地感受推理小說的迷人之處,以及推理小說裡關於邏輯思考、文學技法與社會人心之間的種種關聯,明白這個文類的特殊之處與大眾面向。
推理小說是迷人的故事。
讀了《越境與譯徑》,推理迷會更加理解這些故事的歷史背景及文化意義,非推理迷會開始對這些故事產生興趣。倘若是個有志於撰寫推理故事的創作者,那麼就更不該錯過這本論著。藉著《越境與譯徑》中勾勒出的台灣推理小說全貌,將讓創作者們對於自己應當前進的場域,有更明確的方向與目標。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