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2年度之最│書籍館】在聆聽之後,試著理解和關心,那鮮少被我們觀察、發現與想像的世界──《當代藝術這麼說》
作者:M87 / 2012-12-09 瀏覽次數(3763)
他們總在說,說他們所看見的世界,說他們的觀察,說他們的發現,說他們的想像,說那些未被世人觀察、發現或想像過的世界,哪怕那只是世界的一小塊碎片,他們也用盡各種可能去說,哪怕他們眼前只有一位觀眾,他們也會用盡全力地說。
他們渴望說話,不是因為渴望被聆聽,而是他們聆聽了,所以才開始說話。
他們聽見聲音,在尋常與不尋常的事件裡,在可見或不可見的現象中,聽見各種聲音:他們可能在一棟屋子裡,聽見時間消逝的聲音;在一片景色中,聽見萬物誕生的聲音;在一封書信裡,聽見戀人離別的聲音;在一張照片上,聽見回憶甦醒的聲音;在一則新聞中,聽見戰爭哭喊的聲音;在一位長者的眼中,聽見歷史沉默不語的聲音...他們在任何地方聽見各種聲音,而這些聲音,化作靈感,成為他們創作的秘密與開端。
他們首先聆聽,然後才開始說話,他們回應來自世界的各種聲音,此外,他們也想為世界創造更多、更獨特的聲音。
2011藝術設計年度之最,我們關注「觀看」,我們從當代攝影式的觀看中,探望藝術家眼中的世界。但,除了「觀看」,我們是否需要多一點什麼?今年,我們期望在客觀地觀看之後,能夠再多一點點涉入,對藝術向我們所敞開的世界,投注多一點點的理解與關心。我們期望像當代藝術家一樣,仔細地「聆聽」。聽,來自世界的各種聲音,去聽他們如何表達,也去聽,他們為世界創造的各種聲音。
並在「聆聽」之後,試著理解和關心,那些或離我們遙遠、或就在我們身邊,卻鮮少被我們觀察、發現與想像的世界。
2012年,在「觀看」當代攝影之後,我們試著「聆聽」當代藝術家怎麼說、說什麼,所以我們推薦這一本──《當代藝術這麼說》。
為什麼我們說當代藝術家總是在說話?
因為他們不是為說而說,他們不再只是去說這個世界的樣子,他們還要問,這個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這個世界可能成為什麼樣子?他們說個不停,不是為了說出一個答案,而是為了問出一個問題,所以他們聆聽,所以他們思考,所以他們表達,以創作回應,去問一個不一定有答案,但唯有經由不停提問,才得以回答的問題。
《當代藝術這麼說》一書,正是要來告訴我們,當代藝術家如何以創作提問,如何用藝術表達。與傳統藝術最大的不同是,當代藝術不再滿足於表現世界,而是極盡各種形式與方法,提出對藝術本身的思考,哪怕最終創作出來的藝術「不像個藝術」。而這也正是當代藝術最令大眾不解之處,為什麼小便斗是藝術品?為什麼海報是藝術品?為什麼鯊魚屍體是藝術品?為什麼日常品、消費品、甚至是廢棄物......全都可以稱之藝術呢?
但《當代藝術這麼說》並沒有要教我們定義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而是要我們去看,並且思考,促使這些物品成為藝術的條件和理由是什麼[,而這些條件和理由,正是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及創作起點。
在〈方法:一切進在步驟中!〉這章中,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家藉由展現創作的過程和方法,去質問藝術的本質、挑戰藝術的形式與疆界,所以比起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他們的創作看起來往往更像半成品,一種未完成或進行中的概念,比如羅曼?歐帕卡的《歐帕卡1965/1無限》便是一件持續而綿延的創作,直至藝術家死亡才會終結。而既然當代藝術接受任何表現形式,還有什麼不能用來當作創作的媒材?〈媒材:什麼都可以!〉一章就要告訴你,無論在藝術館中看見裸體還是屍體,都不要太大驚小怪。相同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放在藝術館展示,任何地點當然也能夠化身藝術館,〈地點:藝術四處可見!〉帶我們從室內走到室外,從城市逛到大自然,瀏覽各式各樣「空間」裡的藝術。此外,當代藝術家一面重視自我表達,一面也講求與觀眾互動,所以他們既喜歡將自己變身為作品的一部份,也熱愛邀請觀眾一起參與創作。在〈觀眾兼主角〉和〈我的遊戲〉章節中,分別從觀眾與藝術家的角度,說明作品如何在兩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又是如何拉近兩者的距離。最後談到的〈嘲諷〉,則說明藝術家如何以幽默的手法表達批判,讓觀眾在莞爾一笑之餘,再次省思藝術的本質。
當代藝術從創作形式到內容,都致力突破既定的規則與框架,無論是嘻笑的嘲諷或嚴肅的省思,無論他們表現的媒材、地點、方法或意圖是什麼,他們最終,無非是要觀眾去體驗他們的體驗,去思考他們的所思,比起遠遠的觀看,他們更期望觀眾走進他們的作品中,藉由這些作品,更貼近他們所表達的世界,對於他們所聆聽與關懷的對象,獲得一種更為真實的感受。
2012年,我們選擇將藝術設計年度之最這一票,投給《當代藝術這麼說》,期望讀者能夠聆聽「當代藝術」多一點點,並在「聆聽」之後,試著理解和關心,那些或離我們遙遠、或就在我們身邊,卻鮮少被我們觀察、發現與想像的世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