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攻擊,是攝影的本質。無論是攝影的人,被拍攝的人,都可能涉入傷害。《目擊的力量》

  • 字級

攝影是一把槍,當它鏡頭朝外的時候,它就具有攻擊性。攻擊的意圖不是為了傷害,但攻擊本身從來就無可避免傷害;攻擊的結果不足以造成一個人的死傷,但它所發動的指控,往往讓更多人難逃責難。攝影的人總是殘酷,但如果不夠殘酷,他無法持起相機。

攻擊,是攝影的本質之一。無論是攝影的人,被拍攝的人,和觀看攝影的人,都可能涉入傷害。

其中,紀實攝影尤其如是。

馬格蘭圖片社的成員之一,馬汀?帕爾(Martin Parr),其街頭攝影能力和前輩布列松同樣優異,但兩人的觀點卻大相逕庭。他不等待事件降臨,不追求「決定性的瞬間」,相反的,他始終知道自己要拍的是什麼。他帶著相機伺機而動,如同一台隱藏的攝影機,在街頭上追蹤、窺視。讓他興奮的不是重大事件引爆的一刻,而是隱身在日常表面,那一樁樁看似普通的行為與活動,其背後所顯露的人的盲目與麻木。

馬汀?帕爾拍攝的全都是日常一景,但他照片所昭示的殘酷,有時比一張戰爭照更加令人怵目驚心。他所攻擊的,不是特定的事與人,而是共同創造無感社會的你與我,和我們。

無論是客觀呈現事件,或是藉由事件提出議論,紀實攝影師始終採取最積極的姿態,強悍的面向世界,為了揭發事件,他們甘冒危險,甚至無畏被強悍的世界所吞噬。

吉勒?卡宏(Gilles Caron)是1968年法國五月革命的最佳見證者,他將自己捲入事件,深入暴亂的核心,只因「他覺得自己有在場見證,並且把一切都告訴世人的必要。」和一般新聞攝影相似,他拍攝事件,記錄歷史,指控政治的暴力;比較不同的是,他的鏡頭聚焦的不是事件中的人,而是人在事件中,他拍下的不是同情,而是質問與反思。

吉勒?卡宏向不合理的世界投擲攻擊,精準,且強而有力,但他最終卻在一生追求的攝影戰鬥中成為犧牲者。1970年,他起身趕至東南亞報導柬普寨的衝突事件,卻在當地遭致逮捕,至今行蹤成謎。

攝影是一把槍,當它鏡頭朝外的時候,它就具有攻擊性,一旦它發射攻擊,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攝影的人,被拍攝的人,和觀看攝影的人。

攻擊是攝影的本質,但傷害,從來都不是攝影的本意。紀實攝影尤其如是。

《目擊的力量:新聞攝影150年》一書,介紹歷史上重要的紀實攝影師,收錄其攝影生涯的代表作,簡述其經歷和攝影觀。有優秀的戰地攝影師賴瑞?布洛斯(Larry Burrows)、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關懷社會議題的人道攝影師吉迪恩?孟德爾(Gideon Mendel),深入人群記錄人們生活方式的尤亞欽?拉帝夫蓋茲(Joachim Ladefogeo)…等共54人。他們或攻擊、或批判、或客觀、或慈悲地,捕捉事件,與時間征戰、與危險共難。無論以何種方式,他們始終以揭發和記錄事件為己任,為成就攝影的意義而戰。

當他們持起相機時,他們總是殘酷,殘酷必然造成傷害,但他們必須殘酷,才能忠實的記錄此時此際在他們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或許無能改變什麼,但他們透過攝影讓人看見事件,同時要求觀者去思考與質疑,從中提醒所有人,在未來可能發生的相似事件中,免於傷害。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文學是人生跟人生彼此的映照。」──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郭強生

小說家郭強生以中篇小說《尋琴者》榮獲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2021),關於郭強生的作品你知道哪些?

18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