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一彎水流,乘載的故事與重量遠超過你我想像。

  • 字級

提到運河,腦中總自動連想起以前看過的古裝連續劇:一群裝束精簡的漢子,等待著頭兒下指示,看這批鹽要怎麼運送之類的劇情。或是司馬中原在狂風沙開頭的時候寫的那些江湖黑話。那樣的場景雖然未必真實,卻帶給觀眾與讀者無限想像。

但是現實中的運河究竟是什麼光景?是否如同往日一般繁榮?《絕版中國:斷了半截的大運河》就要帶大家親眼見證曾經輝煌的運河,如今變成什麼樣子。作者艾紹強為了逐夢,用兩年多的時間,從北京到杭州,順著大運河的軌跡親身走了一遭,看看這彎在他年少時曾經帶來美好想像的水流,現在到底漂浮乘載著些什麼?

運河的全盛時期結束於西元1855年,因咸豐頒佈停漕令,讓運河失去了最大的作用,連帶的所謂運河文化也走向沒落甚至消失。而一條大運河也面臨南北不同命的狀況,目前黃河以南的運河仍在通行,所以受到持續維護而狀況良好。黃河以北的運河則因不再使用漸漸淤積,變成荒廢的水溝,但是許多城市看見了水溝背後閃亮的文化與歷史軌跡,所以開始進行整建工作,利用古蹟來吸引觀光客與帶動消費。

那麼都是怎麼樣的古蹟?又如何刺激消費呢?所謂古蹟,多半是把一塊斷掉的碑石圍起來,告訴你這是哪位皇帝親題的御碑,或是買下一塊地,蓋一座廟宇,賺香客的門票錢。這類情形在作者的巡禮中反覆出現,代表許多城鎮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點子成功嗎?作者在前言中說的話非常貼切:「文化和古城是靠時間與智慧累積而來,如果可以只靠建設,那這世界也太有文化了」。的確,文化的價值來自於歷史的進程與後世的用心維護,由此也不難看出作者對這種情形的批判。

在作者眼中,大運河沿岸確實有很多值得發揚的好東西,例如手工製作的印泥和毛筆。他造訪的印泥廠,廠主是個中醫,因為不忍見到技術失傳,所以自願向上一代老闆學做印泥並繼承,不過生意非常清淡,他還是得繼續行醫支撐生活開銷。在拜訪製作毛筆的工廠時,老闆說生意還是不錯,但是年輕一輩沒人願意學習相關技術,眼看著未來也將有斷層危機。

傳統技藝的失傳、歷史意義的離散,這些無形的失去與背後沈重的意義,似乎都流進了運河裡,從前載著貨物與乘客的運河,現在雖然已經退役,卻轉而負擔著不同的重量,它還是人們維生的工具和希望。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運河還是以它獨有的方式流動著,除去所有舊日光輝與沈重背景,運河其實早就默默的流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裡,融入人們已經習慣的脈動裡。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俄烏情勢白熱化!】瞭解俄羅斯烏克蘭危機不可錯過的 4 本書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宣布全國戒嚴。身在南方島國的我們,可以從何瞭解關於俄烏兩國的歷史與愛恨情仇?這 4 本書將帶你深入瞭解更多。

25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