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顏擇雅/如何閱讀余英時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說起余英時,人文愛好者幾乎眾口一聲,說他很重要,文筆也好。有一點卻鮮少有人提及,就是他作品難易差距極大,許多作品也不是為一般大眾而寫。我擔心有人先讀到他以學術同行為溝通對象的專論,讀不下去,就誤以為自己跟他無緣,所以特別挑出下面作品,都是中學程度就能看懂的。

最前面兩本,當然是《余英時評政治現實》《余英時回憶錄》。兩本獲得推薦已多,在此不再多寫。

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余英時回憶錄(平裝版)

余英時回憶錄(平裝版)

再來是他最重要的通論〈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本來是台北國父紀念堂的一場演講,時間是1983年初秋的週六下午,兩點開始,四點半結束,記者整理出逐字稿寄去美國,要給他校閱訂正,他卻花心力擴充三倍,寫成近四萬字長文。《中國時報》特别以元旦特刊的方式, 一次刊完。馬上造成轟動,所以當年時報出版馬上趕出單行本。

最近,這本單行本已經重新上市。若不想選購這本,也可以選《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這兩本文集。兩本的最前面都是放這篇。

雖說是寫給一般人的通論,卻有甚多學術著作引用。當年也很快有韓文、德文全譯,還有英文摘譯。

主題是用思想史的角度評價中西文化異同,本來就是余英時最關注的題目。我當年初讀,雖然每一句都看得懂,但因為每一段都好多重點,一時覺得很難消化。如今我已讀過五遍以上,但每次重讀,還是覺得很有收獲。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二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二版)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歷史與思想》一書中的〈關於中國歷史特質的一些看法〉也是通論,是他1973年在香港新亞書院的演講。裡面有不少非常有趣的論斷。例如,沒有鴉片戰爭,沒有西方人來到東亞,中國是發展不出資本主義的。

那沒有西方人來到東亞,中國有辦法發展出現代科學嗎?他答案也是否定的。這點,請讀他2008年寫成的〈環繞著「李約瑟問題」的反思〉一文,《會友集》上冊有收這篇。

余英時不認為儒家思想可拿來當作「普世價值」不適合華人社會的藉口。他跟李光耀亞洲價值論」唱反調,提出一個「儒學游魂論」,意思是儒學不像基督教有自己的組織,它曾在中國發生莫大影響,是透過禮儀、典章、法律、族規、家法等等,如今這些皆一去不返,所以儒學已成「游魂」,就算想借屍還魂,也只能透過日用常行(修身),而不是透過公領域的立法(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觀點首見於1988年〈現代儒學的困境〉一文,《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一書有收這篇。

歷史與思想(二版)

歷史與思想(二版)

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上) (電子書)

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上) (電子書)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版)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版)


再來我要推薦他學思歷程自述的文章,目前已知是四篇。第一篇是1994年在日本關西大學的講詞〈我走過的路〉,有收入《我走過的路》與2011年版的《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內容雖然在《余英時回憶錄》都有重覆,但因為更精簡,所以更能看出他知識追尋的背後動力是來自哪裡。

第二篇是〈接受克魯格人文獎講詞〉,2006年發表於華府國會圖書館,有收入《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二書。這篇讓我們知道,中共信奉的「歷史五階段論」,余英時是無法茍同的。他挖掘中國歷史變遷的獨特過程,就是在反駁中共的那套「真理」。

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增訂新版)

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增訂新版)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增訂一版)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增訂一版)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第三篇〈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中國思想史上四次突破〉是2007年在名古屋大學發表的演講,場合是日本中國學會五十九屆大會。這篇有收入《人文與民主》與《中國文化史通釋》兩本書,算是為其思想史著述提供了一把絕佳鑰匙。要知道他對中國史學有何獨特見解,看這篇即可。

第四篇是2014年在台北接受唐獎時發表的〈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收入2022年版《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這篇是治學手法著墨最多的。他有介紹自己在學術上受到哪些啟發。例如,他雖然對唯物史觀不以為然,卻有從馬克思學派學到宏觀取向。

人文與民主(余英時經典作品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人文與民主(余英時經典作品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中國文化史通釋(平裝)

中國文化史通釋(平裝)

余英時過世時,台灣有一位在花東任教的歷史學者一連寫多篇文章罵他,《聯合報》一篇,《中國時報》一篇,香港《亞洲週刊》也一篇。本來,我不知他跟余英時有何過節。結果搞半天,是他老師跟余英時有過節,請看《余英時訪問記》第256頁:「從前我幫陳啟雲多少忙,他去臺灣、去清華,都是我介紹的,後來罵我罵得一塌糊塗。有些人最恨的就是曾經幫忙的人。外國人早就說了:你對他有恩的人,最恨你,因為他覺得是自己該得的,不應該是你幫忙,你是造成他自尊心的損害,所以他最恨幫忙的人。

查網可知,連寫三篇文章罵余英時的學者是在新竹清華大學拿到博士,其指導教授就是陳啟雲。陳啟雲跟余英時系出同門,都先後受教於錢穆與楊聯陞,但成就差余英時一大截。所以,學術界好可怕!弟子繼承老師遺志的方式之一,是要在老師羨慕嫉妒恨的同門師兄過世時,趕快投稿幫老師罵他。

《余英時訪問記》很多人物品評都一針見血,令人噴飯。可惜余英時給自己訂的原則是:「活的人,我不要評論」(頁254)。難道,他真沒評論過活人?

其實是有的,只是他都沒寫出名字。例如《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中有一篇〈關於「新教倫理」與儒學研究〉,1986年寫成,寫說某學者一切學問無非是怎樣去發展一套「辭彙」與「文法」以便與「國際學壇的高人進行對話」,這不等於說那人做的不是真學問,只是名詞賣弄?偏偏引號中的用詞用語都出自該學者文章。只要比對,讀者就能看出這篇諷刺的是杜維明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有收一篇〈「六四」過後的浮想〉,寫於1992年,是余英時難得的一篇酸文。他當時正在為民運流亡人士的照顧經費而奔走,卻看到一群中研院院士在六四前跑去北京被江澤民摸頭。這篇沒寫出楊振寧名字,但罵的就是他。

余英時訪問記

余英時訪問記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三版)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三版)


以上,是我覺得余英時最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作品。都很淺近,但都有學養,有洞見。罵人的那幾篇,則顯露他的真性情。


 更多余英時作品 

余英時文集【博客來獨家套組】:治學經驗+雜文集+序文集+詩存,知識人的養成、思考與交遊

余英時文集【博客來獨家套組】:治學經驗+雜文集+序文集+詩存,知識人的養成、思考與交遊

 


作者簡介

2014年金鼎獎雜誌專欄類、2018年九歌年度散文獎得主。
著有《愛還是錯愛》(親子天下,2015年)、《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印刻,2016年)、《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天下雜誌,2018年)。譯有珍.奧斯汀《理性與感性》(印刻,2017年)。編有《余英時評政治現實》(印刻,2022年)。
2002年創辦雅言出版公司。
【OKAPI專訪】雅言文化發行人顏擇雅:我不跟著流行讀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殺戮,我們能做的是不讓他們二次死去

    「任何性騷擾都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人可能如此保持呼吸地死去。」面對性騷擾/性侵害,我們都可能當下反應不過來、想逃避,甚至說服自己對方與我之間有愛情關係。「為什麼不當下就報警?」「你要怎麼證明不是兩情相悅?」在給予受害者二次傷害前,你必須對性侵造成的傷害了解更多。

    2725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殺戮,我們能做的是不讓他們二次死去

「任何性騷擾都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人可能如此保持呼吸地死去。」面對性騷擾/性侵害,我們都可能當下反應不過來、想逃避,甚至說服自己對方與我之間有愛情關係。「為什麼不當下就報警?」「你要怎麼證明不是兩情相悅?」在給予受害者二次傷害前,你必須對性侵造成的傷害了解更多。

27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