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時間還沒到;關於未知的四十種樣貌,我們正好邊讀邊想。

  • 字級

文/達利

大多數人都怕死。

當然,我們害怕的事情可能不少:考試(或公司考績)分數太爛、家人朋友的身體狀況不大對勁、政治口水愈來愈多、地球資源愈來愈少... 但這些事情都與「死」不同。

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死了之後,該要面對什麼樣的情境;而這樣的未知,讓我們深深地感覺恐懼。

各式的宗教信仰裡大多會提及死後的世界,也不外乎分成極樂與極慘兩種狀況:活著的時候多行善事,就到極樂那一方去,活著的時候無惡不做,就往極慘的那一頭走──仔細想想,宗教裡頭提到的這些,主因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死後會如何,而是希望我們活著的時候多做點好事。

難道,我們有朝一日告別人世的時候,只有這幾種選擇嗎?

當然不是。

或許我們會發現,我們從死亡的現場再度站起來,旁邊多了幾個人,向我們解釋死後的工作就是在別人的人生裡充當臨時演員(想想電影《楚門的世界》裡那些為數眾多的非主角演員吧);或許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是創造者體內的癌細胞;或許我們會發現,死掉之後還得在一個「等候室」停上一段或長或短的時日,因為得要在世的人把我們徹底忘了,我們才算真的死亡;或許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我們有機會選擇變成另一種動物重回世界,於是興高采烈地做出選擇,最後才發現好像不大對勁。

或許我們是某種生物製造出來、搜集世上一切資料的儀器──否則,我們怎麼會有適於各種地型的四肢、運作方式神奇的大腦和精密的眼睛呢?或許我們會得到參加某種專案的機會、帶著一個必然實現的願望回到人世──那麼,就讓我們許願人類不再會自然死亡如何呢?或許我們是某種巨大程式當中的小小迴圈,在自己不明白的狀況下讓程式持續運作;或許我們會發現,死亡之後就得把活著時候做過的所有事重做一回,不過順序會全數重組:相同的事全排在一起,一次經驗個夠...

《死後四十種生活》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講的不是靈修經驗、不是宗教內容,而是四十個讓想像力馳騁衝撞,激盪出不同可能的短篇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令人拍案叫絕的主題,也都有令人掩卷深思的結尾。

哪有這種事?或許你會說:死了就死了,我們會分散成無數的基本原子,飛散到世界各地去,加入原子的循環當中。

好吧。這種想法或許正是科學所訴說的硬梆梆結果,但,在《死後四十種生活》裡頭,那篇以這個假設為主題的〈追尋〉,卻仍寫出了充滿詩意的故事。

是的。死後的世界如何其實沒人知道(當然有不少人分享過所謂的『瀕死經驗』,不過內容大概都看得出與當事人的文化背景有關),既然如此,或許我們不需要一味地害怕,敞開胸懷放任一下自己的想像力,那個未知的世界裡頭,其實還藏著無數可能。

或許我們真正會經歷到的是第四十一種。第四十二種。甚至每個人所經歷的可能完全不同。

不過這可以等時間到了再說。還在呼吸行走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先來邊讀邊想,關於《死後四十種生活》。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新作在講什麼?(順便複習舊作)

繼廣受歡迎的小說《正常人》和《聊天紀錄》之後,莎莉.魯尼(Sally Rooney)再次以《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獲得愛爾蘭圖書獎肯定,本作圍繞著四個角色交織的關係開展,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與愛情關係糾葛。她如何刻劃這四個生動的角色?又透過哪些個人生活體驗帶入書中情節?

12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