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性平閱讀.閱讀性平

【新手上路】《好好時光》呂欣潔:重點是你喜不喜歡,不是可不可以

  • 字級


(攝影/趙豫中)(攝影/趙豫中)


呂欣潔受訪時戴著彩虹耳環,就像隨身攜帶兩枚小小的彩虹旗。擔任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親密關係小組創辦人的她,總是出現在各大記者會及運動現場,現階段還在努力懷孕做人。她的最新狀態是宣布參選立委,並且出版了第一本書《好好時光: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

好好時光: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

好好時光: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

「我把《好好時光》定位成初階的工具書,青少年處在開始探索身體、瞭解自己的階段,最需要這本書的就是他們。」呂欣潔說,「不過因為談及性愛,被分類成限制級,還要加上封膜,這點我蠻不能認同的。因為除了青少年,初踏入圈子的朋友、不太參與同志社群的人,也可以看這本書。」

呂欣潔希望透過出版,提供一些資源給生命中遇到困難的人。進步從來都不是齊頭並進的,反而像是一場無限延長的馬拉松,有人跑在前頭,有人聚集在中段,有人放棄,有人落後。出版這樣的一本工具書,如果有些人覺得不重要,對她而言也沒關係,但是只要有人需要,她就想試著做做看。「光是《好好時光》能擺在書店裡,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運動。如果你願意把它買回去,我們可以做一些討論,討論之後你可以有你的立場和想法,但我們必須先討論。重點其實在讀者,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更認識自己。」這是呂欣潔「做運動」的態度跟方式,也是寫書的初衷。

(攝影/趙豫中)(攝影/趙豫中)


從國中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到了高中,持續存在的感覺讓她非常困擾,找了相關的書來看,結果書中人物不是死掉就是發瘋。為了面對那些揮之不去的感覺,為了能夠被同類「看見」,她剪去當時的長髮,成為一個平頭的女學生,還換穿寬大的制服,這樣的形象一直延續到大二;後來她也留過長捲髮,但當別人說她是「婆」,她會否認。對於外表跟認同,她始終感到彆扭,找不到真正舒服的樣子,還得努力對抗別人貼上的各種標籤,直到26、27歲才進入比較平衡的狀態。

副書名是「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然而,談性技巧只是表象,呂欣潔更在乎的是心理狀態和身體意識的開發。「過去很少有公開討論女同志身體的機會,很多人可能連自己的感覺都分不清楚,能接觸到的大多是翻譯書,跟自己身邊的實際狀況有點落差,比如台灣的『T婆』文化跟國外就很不同。」是以,她從「在地經驗」書寫,提出許多循序漸進的問題,無非是想引出更細緻的溝通方式。

「重點是你喜不喜歡,不是可不可以。不是以挑戰T婆文化去壓抑別人的認同,我在意的不是名稱,而是大家有沒有足夠的自由,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位置。我覺得框架可以存在,但中間要有流動的空間。」外在標籤只是一種品名、一種辨識的方式,她在乎的是每個人是否真正瞭解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空間去伸展成想成為的模樣。認同如此,慾望亦是,呂欣潔說,「性、身體、自我認同是交織在一起的,只是社會環境給男性比較大的空間去挖掘慾望跟感覺,男性的慾望是明確的,而女性的就比較幽微。」而陰道是通往女人心裡的路,從暸解身體跟慾望開始,才能夠進一步暸解自己。

(攝影/趙豫中)(攝影/趙豫中)

先有從事同志運動的豐富歷練,又有大量女同志感情故事的田野調查,她收納四面八方的理論與實作,書裡談認同,談身體及情感,談徵姦及逆襲,甚至附上婦科醫師就診教戰。在女同志讀者之外,若異性戀或男同志讀了,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尋找個人認同,更能暸解另外一個社群的文化。

儘管呂欣潔身為站在第一線的出櫃女同志,也獲得家人的認同,出版這本書依舊讓她媽媽很擔心,覺得讓人留下把柄。像是她宣布參選立委的那天,網路上一片謾罵、歧視同志聲浪的背後,還有個看著留言哭到雙眼紅腫的媽媽。呂欣潔說,「看過的人就知道,這本其實是公衛書啊!可能還是有保守人士覺得,寫這種書的人可以當立委嗎?但我很期待他們先讀讀看。」

做同志運動,試著懷孕,出書,接著選立委,想做的事跟該做的事接踵而來,看似紛沓,但其實都在挑戰不合理的現況,試著做出改變。呂欣潔懷抱著相同的初衷,踏在通往自由的大道上,總有人對你丟石頭,總有人想要手牽手把你圍起來,她不斷學習跨越,然後繼續推進。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如何告訴孩子,人生成就無關性別?

    需要讓性別發展更自由、讓平權成為事實。最根本的,是讓男孩及女孩從小知道,夢想無關性別,能力也無關性別,這樣的認知來自學習楷模的存在與否(可以是樂於工作的母親、可以是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當然也來包括孩子們讀到、看到的文化產物對性別的刻劃。五篇文章,帶你重新思考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性別謬誤。

    315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告訴孩子,人生成就無關性別?

需要讓性別發展更自由、讓平權成為事實。最根本的,是讓男孩及女孩從小知道,夢想無關性別,能力也無關性別,這樣的認知來自學習楷模的存在與否(可以是樂於工作的母親、可以是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當然也來包括孩子們讀到、看到的文化產物對性別的刻劃。五篇文章,帶你重新思考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性別謬誤。

31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