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好設計OKAPI Good Design Awards

【放大書設計__O4】手感╳霧室:不只是觸覺,更延伸溫度與時間

  • 字級


手感╳霧室-1
霧室的兩位設計師黃瑞怡與彭禹瑞(左起)(攝影/趙豫中)

〔File__O4〕手感╳霧室
由黃瑞怡與彭禹瑞兩位設計師創立的「霧室」,命名靈感來自妹島和世的建築。分工方面,黃瑞怡是對外窗口,負責創意發想,評估設計案,彭禹瑞則是設計的執行者,兩人從各自的角度提出觀點,彼此都是對方想法的第一個評審,不斷地討論設計概念能不能實際執行、準確傳達給讀者。他們的書設計作品帶有大量手作,常給人眼睛一亮的巧思。


Q1. 你們怎麼看待「手感」這個書設計元素?
大家對「手感」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觸感」,但對我們來說,慢慢會演變成視覺延伸的感覺,或是心理的感受,帶有溫度跟時間性,囊括這些東西,手感就不只是觸覺了。手感有兩種解釋,剛剛說的是第一種, 主要是形式上、觸摸上的,另一種是背後製作的過程,用手工的方式,花了很長時間去製作,我們大部分作品屬於後者。使用的紙張也是手感呈現的一部分,如果預算有限,就要去想如何克服,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顛覆思想的心理大師:耶穌超凡的智慧
顛覆思想的心理大師:耶穌超凡的智慧
 
我的母親手記
我的母親手記

例如,《顛覆思想的心理大師》書封,我們認為這本書是往「內在」挖掘,概念草圖就是畫了很多圈圈。本來用繪圖軟體做,但圖像太向量,少了人性,也沒有陰影,跟想像中有點距離,最後我們決定一張一張用手割,既然都要做了,就要做到自己想要的樣子,成品在視覺上才會有張力。藉由大量的紙張切割、堆疊,讓原本平面的書封立體化。

我們常常在執行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在書中想說的。印象很深的是井上靖的《我的母親手記》,我們把書名的意象用縫線表現,也是縫完才發現背後針腳原來那麼凌亂,就好像家庭關係,每個人小心翼翼地維持,但背後的內心糾結是外人看不到的。

Q2. 「手感」元素在你的設計作品中,你喜歡哪些呢?
手感╳霧室-3
霧室的書設計作品與製作原稿(攝影/趙豫中)

1.《給愛麗絲》
我們覺得李時雍的散文同時有「光」跟「時間」,很適合用「日光顯影」來表現。本來買了一些材料回來試做,弄了兩三天,效果一直出不來,後來覺得再拖下去不行,就趕快報名跑去上課。顯影的效果跟日光與時間有關,陽光充足才曬得出細節,否則光透不過去,曬出的紋理會是平的,只有輪廓。當時我們住汐止,一有陽光就趕快拿出去曬,一下雨又趕快收進來,還好最後的成果不錯。

2.《柳宗悅 日本民藝之旅》
很喜歡這本書的文案:「手與機器的差異在於,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柳宗悅在日本各地採訪民藝家,記錄下他們數十年只專注地用「手」去做同一件事。當時設計書封本來想用木刻表現,後來改用較容易雕刻的膠版刻了書名跟作者名,但也花了很多時間。

3.《印度放浪》

這是攝影家藤原新也年輕時的一段旅行,當時他對生活很迷惘,跑到印度拍了很多照片。他一直在沙漠中行走,沒東西吃,變得很瘦弱,他在書中這句「用身體去碰撞生命」讓我們印象很深,於是設計時選擇炭筆,用手指去反覆塗抹,顏色也選擇沙漠的色系。

4.《城市殘酷》
作者瓦歷斯.諾幹談的是原住民遷移到都市之後,所受到的排擠跟壓迫,裡面的描述讓人想到「邊緣」,像是「切口」或「傷口」。我們把書名字用線香去燒,有斑駁,有傷痛,跟我們對這本書的感覺是一致的。

5.《日本人的表情》
這本書講到日本人重視團體的和諧,更甚於自己的感受。跟老闆或朋友對話的時候,就算不喜歡,也不會表露出來。作者形容,那就像能劇面具一樣,不知道是哭是笑,看不見真實的想法。當時就想到,小時候折百元鈔票來玩,國父的表情因為視角會有不同變化,就把這概念呈現在書背上。

Q3.「手感」元素與裝幀設計搭配得很厲害的國內外書籍,你會推薦哪幾本?

想推薦三個喜歡的裝幀設計師,都為我們帶來新的體驗。

手感╳霧室-2
左為《ppaper》雜誌Irma Boom 特輯。右為Veronika Schäpers的手工書樣本。
圖下為山口信博企劃的書籍(攝影/趙豫中)

1. 荷蘭設計師伊瑪.布(Irma Boom)
Chanel: Livre D’artistes
Chanel:
Livre D’artistes
Irma Boom 幫荷蘭SHV Holdings 集團成立一百週年做了兩千多頁的品牌專刊《SHV Think Book 1996-1896》,書中沒有標注頁碼,因為她覺得歷史就像「回憶」,是可以隨時片段擷取、隨意翻閱的。她還幫香奈兒做了一本《Chanel: Livre D’artistes》,香味是很空氣感的,全書使用很柔軟的紙張,完全不印刷,所有字都用打凸處理,非常有人性。做企業的歷史,通常要花很多時間整理資料,她不僅做設計,還參與前端的企劃,準備工作可能都比實際設計的時間長。曾有人問她,如果在創作過程失敗怎麼辦?她說,「善用那些失敗。」



2. 德國設計師薇若妮卡.謝帕斯(Veronika Schäpers)
Veronika Schäpers 跟Irma Boom 有個相同的特質,都善用五感。不同的是,Irma Boom 很討厭手工書,喜歡量產,但是Veronika 都做手工書。她有一本書是黑色的盒子,要拿取的時候,才發現書上有磁鐵,有一股壓力在,那是我從來沒體驗過的。她特別提出「閱讀的排列」,不只視覺外觀,也在乎閱讀的整體感受。

3. 日本設計師山口信博
山口信博企劃的書很有時間性,範圍包括工藝家、手作物品、玻璃藝術,他也是日本「折形設計研究所」創辦人(「折形」是以和紙包裝飾物或贈物的傳統摺紙方法)。他是我們去東京逛書店注意到的,很喜歡他日式的排版方式跟留白。

Q4. 做書籍設計帶給你們哪些收穫?
書籍設計師很像咖啡濾紙,把很多咖啡粉放上去,濾紙會慢慢萃取,同一本書,不同的設計師就有不同的體驗方法。霧室做的書,會有點像是從自己的經驗裡去萃取。我們很喜歡這個工作,可以開闊視野,不斷擴展知識範圍,比如做到圍棋的書,就開始讀相關的書籍,然後再把想法延伸成為設計概念,這些過程讓我們覺得很有趣。

手感╳霧室-4
(攝影/趙豫中)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設計入魂!10位台日創作者、設計師特別對談一次蒐集

    設計初始的靈感觸發、設計人生的風格哲思、面對困境的轉念突破、設計產業的觀察與展望,原研哉×聶永真、平野甲賀×葉忠宜、中西直子×紅林、飯田佳樹×設計浪人、方序中×神山久輝,10位台日創作者、設計師特別對談一次蒐集。

    4420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設計入魂!10位台日創作者、設計師特別對談一次蒐集

設計初始的靈感觸發、設計人生的風格哲思、面對困境的轉念突破、設計產業的觀察與展望,原研哉×聶永真、平野甲賀×葉忠宜、中西直子×紅林、飯田佳樹×設計浪人、方序中×神山久輝,10位台日創作者、設計師特別對談一次蒐集。

44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