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昭旨)
當我們將整套「池袋西口公園」,從第一本同名之作《池袋西口公園》,到最新的第十本《Pride尊嚴》,加上一本外傳《紅.黑》,如數一一地平放在桌面上,攤成一幅帶有奇特現代意味的圖畫時,作者石田衣良站在旁邊看著,如同與自己的中文版作品初見那般,輕輕發出一聲帶點驚訝的感嘆:「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話聲方落,石田衣良一邊端詳每本書的封面,問起在台灣打工的最低時薪是多少?得到答案後,他看看書的標價,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著,「所以大概要打工兩個小時才能買上一本,唔嗯……」
11本書,鋪成了石田衣良17年來主要的寫作軌跡。1997年,他以《池袋西口公園》獲得第36屆「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後正式出道,除了持續延展此一系列,不時也「離開公園」撰寫其他題材,2003年更以《4TEEN 十四歲》獲得第129屆直木賞,至今累積40多部作品,為當前日本最活躍的作家之一。然而,這樣的產量與成就,對他來說雖是夢想成真,卻也始料未及。
「我在7歲那年,一次放學途中經過一座圖書館,很喜歡裡面的氣氛,此後每天都會去兩次,也在那邊看了很多的書。」圖書館裡的靜謐深深吸引住年幼的石田衣良,館藏的各色圖書,更讓他勾勒出未來的藍圖,「在圖書館看書的經驗很美好,書裡的故事帶給我非常多樂趣,覺得要是自己以後也能變成一個寫故事的人,那就太好了。」自此,「寫故事」這件事,成了石田衣良心之所向的「一生的工作」。
但在實現這個「苦其心志」的寫作願望前,石田衣良還做過許多「勞其筋骨」的體力活。「我大學剛畢業時,做的都是偏勞力的工作,像是倉庫管理員、警衛、工地工人等,因為工資比較高。」20多歲正逢年輕力壯,個性也不太擅長人際往來,藍領工作收入好、免社交,正符合石田衣良的需求,卻也讓他得到意外的體悟。「其實勞動型的工作,是最容易、也最快能讓自己獲得自信的事,因為『只要付出就能得到代價』。我認為只要是男生,都應該嘗試。」
這段「以體力換取酬庸」的歷程,至今仍時常縈繞在石田衣良的腦海中,尤其是他在日本地鐵線國會議事堂前站工地打工的經驗,那些吃完午飯後,大夥兒一同以攤平的厚紙箱為床、以安全帽為枕,就地躺下的午休時刻,自由而隨意,不只影響他此後的人生,更成是他設定「池袋西口公園」系列視角的起點。
「當我躺在紙板上睡覺時,身邊來來去去的人,沒人會看我一眼。」一般人多少對隨地躺臥有種異樣感,可能覺得羞赧,或是寒酸,但石田衣良不做如是想。憑勞力賺錢不等於低下,沒有錢也不直接等於貧窮。「『沒有錢是壞事』是個不好的觀念。任何人都不能因為沒有錢,就認為自己窮。」特別是年輕世代,更不應以金錢作為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躺在地上看到的天空一樣很藍,經過的女生的腿還是很漂亮啊。」他半開玩笑地打趣,隨即正色表示,「重點在於觀看周遭事物的角度。」比方在夜市,與其用高高在上的姿態俯瞰,他更喜歡從地面向上望,「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有不同的趣味,而且從那樣的角度,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這是石田衣良,也是他筆下、池袋西口公園的主人翁真島誠。「所謂的世界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可以看到一個世界。」
(攝影/陳昭旨)
原本,池袋西口公園只是石田衣良每天上下班會經過的地方,及至成了自己注目的場景,又在附近住上了3年,陌生漸次成了熟悉,成了懷念。「池袋西口公園是東京都會與郊區鄉下中間的緩衝帶。都會年輕人多,鄉下老年人多,緩衝帶則同時老少兼有,還會有外國人。」不同的人就會帶來不同的事件,混合了強度不等的衝擊。「放大來看,池袋西口公園其實是整個日本的縮影;放在人的成長歷程來看,就像青春期一樣。」擅長掌握青少年行為與心理的石田衣良,貼近的不只是社會現實,也是每個人的生命。
「『池袋西口公園』系列,應該是我在寫作領域的招牌吧。然而,如果能以小說的型態,成為當代的採訪或紀實,那才是我最大的期望。」對石田衣良來說,「池袋西口公園」所成就的,不只是他個人的喜好與里程碑,更是他身為作家的責任。
〔池袋西口公園系列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