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哀傷浮游》黃色書刊:深度都是網友給的

  • 字級


黃色書刊-1
(攝影/陳昭旨)

按照慣例,在採訪前,都會先詢問受訪者對拍照的意願。於是那天與黃色書刊的對話,是這樣開始的:

「如果你對照片呈現有什麼要求,就直接告訴我們。例如不要正面曝光之類的。」
「那……先不要露到臉好了。」(但他為了閃避鏡頭早已經戴著口罩)
「好。那麼,請問本名願意告訴我們嗎?」
「嗯……會寫在文章裡面嗎?」
「可能會。可以嗎?」
「那不要好了。」

哀傷浮游
哀傷浮游
語畢,他便靜靜地坐著,帶著一點羞赧的抱歉。斯文白皙的樣貌,不論是與他在多達17萬餘人按讚的臉書粉絲專頁「黃色書刊裡、或是個人首部作品《哀傷浮游》中,那些時而耍冷搞笑、時而尖銳嚴肅,甚至也會帶入警醒批判意味的風格,著實相去甚遠。

聽聞這樣的印象勾勒,黃色書刊點了點頭。「之前在某次插畫家們的讀者見面會上,很多人都以為我應該是穿著黑色大衣、留很多鬍子,或個性可能很陰沉。結果跟他們的想像似乎差滿多的。」現實中的黃色書刊,喜歡打電動,最愛《海賊王》尾田榮一郎筆下人物的熱血,是他最大的精神鼓舞。

他的話不多。女友兼助理在一旁笑他前次受訪幾乎都只以單字應答,讓採訪的媒體好生頭大;他則辯說今天自己已經是最佳狀態。然好奇他筆名來由,他又吶吶難言,最後還是央請女友解圍。

「主要是覺得『黃色書刊』這個詞彙,通常給人負面觀感,而我想重新定義這個詞。」每當被問及筆名,總讓眼前這位77年次的大男孩一陣坐立難安。但他的確期望對諸多日常觀念、社會時事乃至普世價值,可以帶來一些新的翻轉。於是他以筆代言,用單幅或連環漫畫等多支不同的系列,在臉書不定時發表。例如點出許多生活尷尬時刻的「人生系列」、把討厭的東西全吃掉的「貪吃鬼伊藤美」、屬畫龍點睛的時尚「重點教室系列」,以及此次匯集出版、內容觸及諸多矛盾、富含哲理且引起反思的「哀傷浮游」。

「很多創作者會用圖像表述時事或想法,雖然可以很快獲得共鳴,但如果太直接,就很難出現不同的角度。」黃色書刊認為,一件事情需要以多種面向切入。「我希望提供更多人思考的空間,就想也許可以利用畫圖來試著做到這一點。我也只會畫圖而已。」

現職為網頁設計師的黃色書刊,在校時念的是視覺傳達。之所以會在網路上發表作品,起初只是為了找工作方便。「以前是用部落格來放作品,2011年才改用臉書,但都沒怎麼特別經營。純粹是做個人履歷整理,不是為了創作。」不意某次與同事聊天有感而發,畫成「人生系列」,上傳後不多久,受到網友大量轉貼,人氣一夕暴增。「後來想說,好像還滿多人看的,不如就發個系列吧。」算是意外吧。他說。

挾著「人生系列」的高人氣,氛圍迥然不同的《哀傷浮游》,隨即成了他另一支創作重點。說也奇怪,黃色書刊在《哀傷浮游》裡,不論是畫人性,或文明,或觀點,那些如現代寓言般的思想哲理,總在關鍵之處切合當下時事,他卻說自己幾乎不看新聞,家裡也沒有第四台。「很多都是突然想到就畫了,可能剛好都能對應到某則新聞,網友們也會自己去聯想,但我並沒有刻意要影射什麼。」人類演化歷史至今業已百萬年,然同樣的情節總是反覆發生,太陽底下早就沒有新鮮事。「我覺得自己畫的這些議題,其實一直存在於文明社會裡面。把這些故事拿到幾十年、幾百年前去看,可能也有相呼應的事情。」多數人已經習以為常的事,可能在某個觸發點上,出現另一人燃起一簇小小的、與眾不同的火花,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覺得好像那是某件事、但不只是那件事,這是比較有趣的地方。」黃色書刊為了避免過於繞口,特地細細解釋。

黃色書刊-3
(攝影/陳昭旨)

黃色書刊-2
(攝影/陳昭旨)

臉書粉絲數量龐大,是黃色書刊始料未及的;每當他上傳一則作品,網友的回應也常讓他獲益良多。「有些網友看了我畫的內容,想得比我更多、更深,甚至提出我完全沒想到的另一面,幫我把概念講得更完整。但他們會覺得那是我的想法。其實深度都是網友給的。」他總選擇隱身幕後、不參與討論。「我怕一出來講,反而曝露自己沒有深度,就糟糕了。」

「人是會不斷思考的動物,應該更善加利用『思考』去看待所有事情。」這是黃色書刊創作《哀傷浮游》的本意,也是他偏好讓劇情走向開放式結局的原因,「若把什麼都講滿了,就少了一點可以想像的樂趣和討論空間。」雖然讀來並不如一般漫畫輕鬆有趣,黃色書刊的作品,卻依舊獲得許多網友的支持與熱切討論。「我們身邊有太多事情可以讓大家思考了。」即使於他只是一篇單純的抒發,都會引導眾人放大聯想,「可能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狀況,或只是大家都過得不太好吧。」

而假若持續因為這樣沉重的主題,讓讀者無法將黃色書刊本人與他的作品連結起來,或堅持把他想像成一個黑暗且陰沉的人,該怎麼辦?「那,那我就盡量不要露臉好了。」


  黃色書刊作品  
哀傷浮游2 沒有名字的人們

哀傷浮游2 沒有名字的人們

W 1
W 1
W 2

W 2

W 3

W 3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有人當廚師、有人追蝗蟲,讓OKAPI帶你認識五位「找到一件想做的事,而且用生命去做」的人

他們有人徒步中國、有人用30年紀錄台灣環境、還有人成為業配之王,如何對抗他人的質疑全心投入一件事?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

23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