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賴雯琪說〕
人生如四季變化,正面向上的生命素質卻是永恆的心音;讀完琹涵老師《日日好話:古典智慧給現代人的生活格言》,有種吸了一大口純氧的感覺。在發想本書裝幀的時候,設想能不能也帶給讀者一種打開禮物(一些小小的驚喜)、但又不妨礙閱讀(內頁、書衣、增添的頁面,不會掉得七零八落)的好設計呢?
在與設計黃子欽交換靈感的下午,想以一種書寫的情境再現(那就要有書寫的物件跟翻閱的動作了),來貫穿這本以格言(motto)為基底,詮釋生活與情感的小品散文。在編輯的同時,這個日常隨手的動作,似乎也滲透進後來的文案裡了。
〔設計師黃子欽說〕
採茄子配色法
持書。拉頁。信紙。抄錄格言的架構下,填入大量大量的空格,帶來大口大口的呼吸!
書名頁之後安插一張茄色三摺拉頁,跟書封的秋香綠,剛好是茄身與茄蒂的自然配色,拉頁上頭有——持躬、存養、悖凶、齊家、學問、處事、接物、惠吉、敦品、這九組格言,也書寫了——鋼筆、鉛筆、眼鏡、板凳、蘋果、蝴蝶的手繪圖案,是關於——書寫、凝視、嘗試、穿越⋯⋯的一些想像。
從文具、日記中得到靈感
在文具前面,我們很自然的變成「書寫者」跟「閱讀者」。把書本當成「文具」,希望讀者在閱讀時,會有書寫的念頭,想拿起筆,把自己內在的心靈小宇宙,一點一滴用最簡單直接的、古老的、傳統的方式書寫,像個小學生寫日記、寫作文,或是寫詩、寫情書⋯⋯的心情,讓「閱讀」跟「書寫」兩者能串連,讓想像能不斷延續,並跟旁人分享!
以前的信紙只為了方便郵寄不會過重,常採用磅數薄的紙材,打開信紙時都有一種特殊的「清脆」的半透明感受!這種清亮上揚的觸感,其實也跟寫書法用的綿宣紙類似,這種極薄、吸音、放空⋯⋯的特性,讓人容易集中思緒。
格言的感覺像是拆開的白話佛經,調到極疏遠後,一山越過一山,渡過一條河再渡另過一條河,有無窮的空間感,彷彿外頭空了,但心裡頭反而踏實有了存在感。
當初在設計時,有找了一本小小但精緻的紅皮口袋日記,裡頭摻雜了許多不同用途的設計,留空等著填入,我不禁領悟了,原來看日記跟寫日記,原來都是在做一種「收納」的動作。掌握「觀看」「收納」與「留白」,空白的紙本似乎就產生無限價值,這真是十分奇妙!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