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何曼莊專欄|在星期六的動物園裡】當候鳥成為留鳥

  • 字級


何曼莊BN

鳥園在動物園裡總是與眾不同,畢竟要限制飛禽的自由、又希望牠們能在觀眾面前展翅,將這矛盾的兩種需求折衝一下,就產生了足以榮獲世界鳥園設計金牌獎的倫敦動物園Snowdon Aviary,在1964年使用鋁質骨幹的張力支撐網子,是建築結構上的創舉,往四面八方延伸出三面或四面體,給鳥族更多飛翔的空間,遠看就像是某巨人神仙教母的紗帽,主導設計(通常也要負責出資)的貴族Snowdon爵士也因此名留鳥史。

近代動物園的誕生,皆要歸功於菁英階級,而動物園從私人收藏成為公共場域,也要感謝那些不為吃穿發愁,又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

Political Animals: Public Art in American Zoos and Aquariums
Political Animals: Public Art in American Zoos and Aquariums
《Political Animals: Public Art in American Zoos and Aquariums》這本書,從歷代美國各大動物園裡的裝置與美術作品為出發,探討動物園與公眾政治的關係,也羅列了許多歐美動物園的沿革。

與本於私人鑑賞用的早起歐洲動物園不同,許多美國的動物園從創立初期就納入了公共空間概念,例如紐約最大的動物園布朗克斯動物園(The Bronx Zoo),其出發點便來自一群學者基於「保育美國特有動物和教育」的原則、彰顯上帝創造自然萬物而創見動物學會,並進一步集資開辦飼養動物的公園。基於同樣的公眾精神,這些東岸新英格蘭菁英也推動動物保護法案,如呼籲狩獵證照化以管制美國西部那些以射擊為樂的牛仔。

布朗克斯動物園於1899年開園,而我們敬愛的教父大人,Vito Andolini Corleone就是在這個年代出世的(根據電影《教父II》他是在1892年12月出生),教父一代是義大利移民——請注意:義大利移民並非全都是黑手黨——快速擴散至全美各地定居的年代。義大利這個南歐國家,盛產帥哥和美食,帥哥率先渡海上岸,將愛吃的傳統一併帶到美國,並且在最熱門上陸點紐約市發揚光大,吾友作家沈意卿有名言之:「紐約最棒的地方就是義大利。

當時擔任動物園第一任園長的是動物學家William Temple Hornaday,他經常必須苦勸義大利人不要帶槍入園,因為義大利人總是以為,動物園是開來給他們獵捕鳴禽(Songbird)回去做「布雷西亞串烤(Lo Spiedo Bresciano)」的。

愛護動物的你,可能會想要掐著義大利人的脖子搖晃,大聲地問:「小鳥那麼小、那麼可愛,你為甚麼要吃他們?」

這道南義料理最早可回溯到十四世紀,統治階級認為他們既然擁有領土,領土上的動物當然也歸他們,農民散戶太窮買不起肉吃,又被領主禁止獵捕任何地面動物——也要包括那些平常會飛,但會停留在地面的中大型鳥——也在禁獵範圍,當時的領主Visconti家族以殘暴聞名,野史記載他們懲罰盜獵者的方法無其不有,包括把人肢解,或是命令盜獵者帶毛吞下一隻活著的野兔直到噎死。可憐的窮人不得已,只好拉網捕那些沒幾兩肉的鳥來吃,農人捕鳥還有另外還有一個正當的原因,就是小鳥們會吃農作物和種子。所以事實上,小鳥雖可憐,農民更淒苦,只是在脫離貴族統治之後,這道菜譜依舊成為一種名產流傳至今。

聽說義大利人唯一不吃的鳥類是海鷗。一個世紀以來環保人士護鳥行動持續不斷,隨著環保意識終於普及,在各方呼籲譴責之下,現在已經很難在食譜上看到任何雞鴨鵝以外的禽類料理,即使是1991年香港翻譯出版的《自製禽類西餐》裡面,也只看得到鵪鶉和鴿子等人工養殖的小鳥,沒有野生鳴禽。

但就如同燕窩魚翅,殺頭生意有人做,盜獵鳥的買賣和料理只是遁入地下經濟,證據就是,直到2011年,在義大利還是有一萬隻鳴禽被捕殺的紀錄。


候鳥來的季節 DVD
候鳥來的季節 DVD
日前看了電影《候鳥來的季節》,看到了雲林縣口湖鄉,那個記憶中曾是處處車過水飛濺的「地層下陷」之鄉;二十年後的現在,已正式成為水鳥棲息的家。誠如電影主題,離鄉打拼的孩子就像候鳥,有些候鳥維持遷徙的習慣,有些則在異鄉定居成為留鳥,當初那些帶槍逛公園的義大利佬們早已繁衍多代,成為真正的老牌紐約客,而新的候鳥依然不停地造訪大都會,掙扎著或雀躍著,指望求取一席之地。

又是候鳥來的季節,諸位獵人們,還請網開一面,放過數量稀少又瘦弱無肉的小鳴禽,在牠們短暫的生命週期裡,將乖巧地在枝頭上為我們歌唱,以上雖然不是比喻,但也可以是個比喻。

作者簡介

曾任《換日線》英語頻道Crossing.NYC 特約主筆。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曾居北京,短滯東京、柏林,現居紐約布魯克林。著有小說《即將失去的一切》、《給烏鴉的歌》,以及紀實文學作品《大動物園》和散文集《有時跳舞New York》。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五月關鍵字:「母親」──從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窺見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或許關係緊密得像朋友、或許像冤仇人,甚至是陌生人,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不只有一種樣貌,而在文學與電影中,母親的題材更是永不缺席。在母親節這一天,看五篇可能與媽媽和解、可能示愛的文章。

64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