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獸人世的遠航,在眾海和千島間的自我追尋──鄭若珣、曹一竹談《千島傳說》

  • 字級



左起:《千島傳說》作者鄭若珣、繪者曹一竹。


在遠古神話傳說中,波賽頓自無垠汪洋中拉起島嶼,創造陸地,並與四大海獸──海龍神、海蟹神、海魷神與海鯨神──共同開啟了名為「獸人世」的時代。這是一個獸人共生的世界,千島如繁星散落於海面,歷史與傳說交錯如潮……

翻開故事,你我當即踏入廣袤而未知的世界,關於大海與群島的冒險就此展開──《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以千島海域為背景,講述一位人類女孩的解謎冒險旅程。由熊媽養大的緹絲,一心想成為船長,親自航行,揭開地圖邊緣傳說的真相。

這部作品出自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得主,兒文作家鄭若珣之筆,並由插畫家曹一竹以細膩圖像描繪這個充滿想像的浩瀚世界,世界觀龐大,延伸出歷史時間與地理空間,誘使人立刻追隨緹絲的身影,躍入船艙,一同乘風破浪,展開一趟探尋島嶼的旅程。


(圖 /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為何出航?因為未知等著「被發現」

緹絲的航行,距離你我又遠又近:它建築在動物會說話、魔法運作的幻想國度,因而十分遙遠;它穿梭於眾洋與眾島之間,角色們生於海、傍於海,一如臺灣是一座環海島嶼,臺灣人倚海而生,我們立足海島,同時放眼世界。

鄭若珣的寫作靈感,來自生活周遭,長居臺東的經驗讓她思考起海洋與文化的關係。「臺灣雖然是一座海島,臺灣人卻很少意識到自身就居住在一座島上。而南島的概念,是面向海洋,往南或朝東,向世界出發,帶來不同於中國文化的視野,十分寬廣。」對她來說,海洋如影隨形,是日常視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南島文化氛圍的啟發,她閱讀和島嶼有關的書籍,像是《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再接觸關於大航海時代的紀錄,彷彿也感染了時人旺盛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從而開啟對未知世界的想像。

當世界未被完全描繪之時,人們對未知仍懷抱憧憬。鄭若珣回望那些文獻,其中即使夾雜錯誤與片段的理解,卻也因不確定而呈現出豐富而奇異的風景。那種純粹而原始的動力,化為面對廣袤世界仍敢於前行的姿態,讓探索不只是地理上的行動,也是生命態度的展現──經歷必須深刻,故事方能被記述。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那個年代,但透過閱讀,仍可啟動另一趟旅程,藉由文字與插畫,緩緩進入由冒險、幻想與未知交織而成的世界。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電子書)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電子書)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一島一世界,文化差異和人類處境寓言


鍾情於遊記故事的鄭若珣,寫《千島傳說》系列時,動畫《少女終末旅行》和《奇諾之旅》的結構與概念,為她帶來許多啟發。這兩部動畫的主角總在孤獨的旅途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短暫相逢。在那些各自封閉的生活環境裡,孕育出形形色色、荒誕奇異的文化與習俗,而這些差異,既令人著迷,也揭露了人類處境中無法迴避的核心議題──無論是信仰的形構、疆域的分裂,抑或價值觀的碰撞與衝突。

少女終末旅行(01)

少女終末旅行(01)

奇諾之旅 the Beautiful World (1) (電子書)

奇諾之旅 the Beautiful World (1) (電子書)

《千島傳說》系列,除了緹絲充滿謎團的身世背後代表的人類勢力這條主線,也展示了四大神信仰圈與各座島嶼不同的文化、族群、歷史與價值觀。獸人一方面被大海隔絕,另一方面也為大海連結,主角們每踏上一座島嶼,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種種選擇則通往不同的命運。鄭若珣說:「島內和島外的族群,內在思維往往非常不同。他們之間因差異產生的碰撞,讓我覺得很有趣。就算一輩子未曾和外界接觸,似乎也能這麼活著,但處於半封閉中,其實形同坐困孤島。如此一來,很可能就會錯失新的觀點。」

每起事件中,諸島上一向自給自足的部族,因長年只與「自己人」相處,當地社會往往面臨不自知的盲點,陷入如瘟疫、戰爭與死亡等危機。這時,緹絲與夥伴的到來,便擔任提醒者的角色,協助他們解決問題,為未來開創更多可能。正因獸人世影射的是豐富又複雜的人類處境,鄭若珣期許這部作品是「世界性」的,它不光刻劃大時代下的生存和生活議題,也當打破成人與兒童之間壁壘分明的界線,召喚出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擁有的「生而為人」的共同特質。

▌讀文字間縫隙,共譜獸人世航海想像

「文字與文字間有縫隙,我喜歡透過這個縫隙,去揣摩作者在創作故事時的想法,以及文字表面之外,作者真正想說的話是什麼?我認為這正是圖畫在作品中應該發揮的功能。」曾入選韓國南怡島插畫獎、WIA世界插畫獎的曹一竹,以素描的筆觸,一筆一畫推疊出類似鋼筆畫的復古氛圍。「我畫過的作品有些風格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在閱讀完作品後,會用文字給我的感覺去選擇我認為最適合的畫風,覺得這個作品應該要用這種風格來畫才對!於是就這麼做了。」

鄭若珣本身也是圖像創作者,在故事設定之初,就對角色形象和獸人世界的畫面產生諸多想像,給予不少角色跟場景建構上的想法。「我很享受與作者一起共創的過程,若珣的心思很細膩,對於每個角色的性格、背景設定等,都考慮得相當縝密。」曹一竹舉例,如緹絲背包上掛著的海豚配件,便與她當初被熊媽發現的歷程有關,因此設定為熊媽親手製作給她的幸運物;又如緹絲耳朵帽的造形,也經過非常多次的修改,鄭若珣希望帽子是柔軟的,因柔軟給人受保護的感覺。於是,曹一竹採納這個建議後,再加上一些紋飾,藉此強調這是具有魔法的帽子。

此外,繪製海圖時,她們也下足功夫,參考許多十五到十七世紀的古航海地圖,包含各種海岸線、指南針、邊框紋飾的畫法,以及海怪與未知生物的形象。曹一竹說:「當時的海圖上,不僅會出現攬鏡自照的美人魚,也有藉由犬頭人身的獸人形象,去描繪陸地上未知少數民族的圖畫,真的很有趣。」整個獸人世,因為兩人的合作,變得豐富而飽滿。雖然大量閱讀資料頗傷腦筋,但隨著獸人世大航海時代漸漸成形,這也是一趟極為痛快的創作旅程。


(圖 /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在海圖未竟之處,尋找童年的形狀

現在,你可能很難想像,即使航海地圖已指認出獸人世的面貌,它仍在發展中;每座島宛如活生生的生命,就像板塊至今依然活躍不息,它們隨著創作者之間的合作而壯大,也隨著讀者的參與而變化。那些海岸線、島嶼和海怪,為《千島傳說》系列提供的,不只是故事背景或導航工具,更是角色尋找自我與真相的象徵。

海圖中的每一筆描繪,或許蘊含猜測、想像,甚至敬畏,但也可能是希望的投射,這正是旅程何以迷人;另一方面,童年作為人生之旅的前段,人們的思想、價值尚未定形,朦朧而新鮮。這段時期,我們藉由學習獲得知識,進而以身體力行去認識這個世界,即使過程未必平順,挫折、傷感常與喜悅、發現並存,然而正是這些交織的經驗,構成了逐漸清晰的理解,並發展出思辨與選擇的能力。

鄭若珣認為,探索,從來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動,更在文化斷裂與重構中,尋找自身的定位。《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這麼寫著:「曾經想過,海的那一端有什麼嗎?如果你懂得航海,海對你來說,就是通往世界的道路。」──在島嶼森羅密布的大海中,尋找一座屬於自己的島嶼,在探尋的旅程中漸漸長成自己的形狀。千島傳說的旅程,就從這一刻展開。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千島傳說1(試讀本+折價券) (電子書)

千島傳說1(試讀本+折價券) (電子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跟孩子談死亡?五本書帶你教孩子溫柔的告別

生離死別是人生進程中無可避免的過程,當所愛的對象離開這個世界,如何與小孩說明「死亡」這個概念?透過五本作品,我們聊聊溫暖的告別。

324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