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嵐大介1969年生於琦玉。1993年以〈聽得見廟會音樂的日子〉、〈仍是冬日〉兩作獲得「午後四季大獎」,2004年《魔女》獲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2009年《海獸之子》獲第38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以及第13屆文化廳媒體祭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
兩度獲得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的他,2024年12月應「圖像小說祭」邀約來到台灣,和作家吳明益對談。這次在接受OKAPI採訪時,他談起25年前的台灣蚵仔煎旅行,天南地北,既揭示了他奇想天外的「化」境藝術,也談了他如何認識動物,他的貓生活,以及如何看待AI和創作,他還提到自己很喜歡洗碗,卻不太擅長打掃,每次都會拖著。請看他誠摯又精彩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高彩雯 │ A=五十嵐大介
Q:您這次的台灣之旅如何?
A:昨天在台大附近吃了胡椒餅,非常好吃,我好感動。25年前我來過台灣,當時也在攤販吃了胡椒餅,但似乎比那時好吃多了。
我初次來台是朋友約的蚵仔煎之旅,當時我完全不了解台灣,出發前趕緊找了一些資料研究,發現了食品相關的出版社所出版的介紹台灣各地店家的書,內容很有趣。
Q:所以是「用食物認識台灣」?
A:是的,我很喜歡做菜。來台前剛好開始一個人的獨居生活,開始自己做菜,對料理產生興趣。台灣什麼都很美味,而且有許多特別的食物,所以我也想試著重現。那時我在台北的書店買了很多食譜書,我在日本做了很多道台灣料理,像是滷肉飯,可是有很多食材在日本很難買,或是太貴,像蚵仔。材料也不一樣,台灣多用麵粉或地瓜粉,日本的話常用太白粉,不過我也在日本發現了賣地瓜粉的店,買到了以後,就成功復刻了蚵仔煎。
我來台灣是在1998年左右,那之後去了沖繩,感覺到一種海洋的文化。再隔年移居岩手,大概是1999或2001年的事。鎌倉住了十年,岩手住了七年,不知何時,在鎌倉的時間已經超越了在岩手的時候。
在岩手,有一陣子我住在山邊的村落,那段時期可能開始厭惡都市生活吧。一開始住在盛岡,後來有個機緣轉往深山的聚落,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我那時想儘量利用自己的雙手,不依靠機器,也想跟漫畫拉開距離。不過後來接到許多漫畫工作,我也覺得漫畫和農活很難兼顧,雖然我想努力都做好,可是弄壞了身體,於是重新畫起漫畫,因此再度移居。
《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是住在岩手縣的時候畫的,是因為住在那裡才開始畫那部作品。
Q:《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中,貓咪「南瓜」超級有魅力,從養在都市房間裡的家貓,到移居鄉間過著半放養的生活,牠自由自在地從馴養的秩序進到山野的秩序,又同時是人類的夥伴。而在《Designs》的生化大戰裡,也有一隻貓咪陪伴著潔絲敏。到了新作《鎌倉BAKE猫クラブ》,直接以會變形、化身的貓咪為主角。請問貓咪對您的意義是?
A:在岩手的時候,因為撿了貓住在一起,所以越來越會去設想動物的感覺。大家不是常會有一種想像嗎?養了動物以後,以為可以心意相通。但那是真正的相通嗎?還是人類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動物身上呢?實在很難說。
一開始我住在都市,把貓養在房間裡面,可是搬到山區後,貓可以自由出入家門,牠在森林裡待的時間也變長了,我都不知道牠到底在山裡做些什麼。明明是在都市裡長大的貓,從來沒學過打獵,某天卻突然銜了鳥回家。讓我忍不住想著,本能真是厲害啊。我也越來越搞不懂貓了。這大概也是我思考動物的另一個契機吧。為了去援救屋頂上的貓(其實是貓的演技),我也學會了爬高。我們互相影響,一起學會了好多事。
因為動物和人類不一樣,所以很有趣。我不是羨慕牠們,而是牠們會讓我想起幾乎快忘記的山中生活,也提醒我人類本來應該是什麼樣貌、是什麼樣的生物,可以說是我的老師。真的是很可愛。有貓相伴,生活各方面會很豐富。
《遠野物語》能讓想像力無限飛馳,
那是我讀了最多次、最享受的讀書經驗。
——五十嵐大介
Q:新作《鎌倉BAKE猫クラブ》(暫譯:鎌倉妖貓俱樂部)非常有趣,主要登場人物是兩位(兩隻)咖啡館的服務生/貓,和總是在咖啡館遠端工作的客人愛莉沙。傳說家中有貓走失的人,只要到這間貓咖啡館說貓的故事,就可能會有磁場導引他們去到鎌倉「妖貓俱樂部」。一開始的「貓百物語」的設定,讓人想起怪談百物語的文化傳統,以前您曾在《怪與幽》雜誌上連載,請問您對怪談和妖怪的興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喜歡的怪談故事嗎?
A:《鎌倉妖貓俱樂部》目前在日本出了兩集,我從小就對妖怪、怪談、民話、傳說等很有興趣。而且我受到《遠野物語》很強的影響,也去了遠野非常多次。
或許很多日本讀者認為《遠野物語》很艱澀,但對我來說,《遠野物語》是「娛樂」(entertainment),是讀了會很快樂的書籍。用很短的文字,說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對我來說,非常剛好,能讓想像力無限飛馳,那是我讀了最多次、最享受的讀書經驗。
Q:怪談、妖怪、傳說,深刻連結了地域根源和當地氣氛。鎌倉是歷史悠久的武士之都,從以前就是很多怪談的土地。從您的《鎌倉BAKE猫クラブ》,可以感受到您對鎌倉的情感。對您來說鎌倉這個地方,給您什麼樣的靈感?
A:鎌倉是很不可思議的地方,聽說是常有幽靈現身之地。因為鎌倉是真正歷史悠久的武士都城,到處都有古戰場,據說不管挖哪裡,都會挖出人骨,就算是觀光客常去的地方也不例外。像現在如果蓋房子或是整修,一挖到人骨就要先暫停施工,然後妥善調查以後才能再開工,很花時間的。
Q:《鎌倉BAKE猫クラブ》裡的怪談是採集當地傳說而來嗎?這部作品好像也能看成是鎌倉的導覽手冊,我就很想去吃書裡介紹的剉冰。
A:一定要去吃吃看喔。
我確實採集了很多鎌倉的貓故事,更多的是實際碰到的事情。
我經常在鎌倉散步,眼前看到的風景或是新的發現,都讓我想畫下來。於是我經常思考,如果要跟貓有關係的話,故事會如何發展呢?所以就重新調整、組合,改寫成貓咪的故事,大概是這種感覺。
我現在住的地方,最近每天早上固定時間都會有一隻長毛貓晃過庭院,之前很少看到牠。有一次我經過玄關時,剛好那隻貓也走過庭院,我們四目交接,我心想真是隻怪異的貓啊,正這麼想時,牠一溜煙跑了。我看著牠的背影,發現那可不是普通的貓,它的身形,尾巴的形狀,完全是隻狐狸。到底是狐狸幻化成貓?還是貓變成了狐狸?因為碰到這件奇事,我就如實畫了下來。
我很想知道人類以外的東西是怎麼看世界。
——五十嵐大介
Q:講到變身、變化,明示了「貓化為人」的奇幻物語,您故意使用「bake」(*日文漢字為「化」,為變化、變身之意)的文字遊戲是日文獨有的玩心。您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變身、變形的主題,那是否表現出界線的超越和消融?
A:確實是超越界限,在變身以後,能做到本來做不到的事,擁有原先沒有的能力。但或許更強烈撼動我的是,超越「境界」,像是人和動物的邊界,我總覺得人和世界是有隔閡的,自己和他人也有一堵牆,我對另一邊很感興趣,很好奇別的動物是怎麼看待、感知這個世界。
Q:如果突然獲得變成別的動物的能力,會想變成什麼?
A:這問題很難呢,我想變成鯨魚或是鳥類。不過也很擔心,原本是人類的我,突然變成鳥的話,究竟能不能飛得好?會不會發生擦撞事故呢。
Q:變成魚或鳥的願望,讓人想到《莊子》裡化身成大鵬鳥或是魚的描述,是代表您嚮往極致的自由嗎?
A:極致的自由也是,不過,與其說感受到現在這個身體是受到限制的、不自由的,不如說是想用完全迥異的方式看世界。雖然漫畫是畫出我所看到的世界,可是我所看到的世界,像是眼前我們身處這個地方,看到的桌椅、空間,人佔的比例只有一點點。其實在路上散步的時候,像在台北,會看到高樓大廈、公車、號誌、計程車、植物等等,雖然人的數量很多,其實佔的空間比例不大。所以我的漫畫,想畫很多人類以外的東西,還包括大樓等非生物。我很想知道人類以外的東西是怎麼看世界,為了獲得這種感知的想像力,需要很多訓練,希望讀者也能在我的畫裡一起想像。
Q:您經常創作「介於人/非人」的角色,是否有哪個作品的角色(不限於漫畫,影視、小說),讓您特別印象深刻?
A:我很小就對人、對妖怪、還有想像中的怪奇生物很有興趣,古老的佛教雕刻和希臘神話,都有很多這類事物。另外,可能有點不一樣,但我非常愛夏卡爾的藝術作品,不只是人跟非人之間,而是模糊了人和非人的界限。也很愛讀高橋留美子的短篇作品,像是《人魚》主題系列。
Q:思考動物的契機是?
A:我是讀美術大學的,考大學前曾經去補習了一年。補習班附近有一座古老的神社,那邊有很多樹齡高達幾百年的大樹,雖然在城鎮裡,卻形成了古老的小型森林。我非常喜愛神社周邊的風景,常常蹺課待在神社之森裡。森林裡有一個池塘,還有烏龜,某天,有隻烏龜竟然直直往外走,走出了神社到了鎮上。我很猶豫,烏龜跑到馬路上很可能遇上車禍,可是說不定烏龜有想去的地方呢?我該守護牠嗎?煩惱到最後,我把牠放回池塘了,可是又不禁懷疑,那樣做真的對牠好嗎?那可能是我開始考慮動物心情的契機。
人跟動物,在認知和感情上,很有可能是相通的。可是,我也同時思索著,人或許真的很難理解動物,而只是一廂情願的投射。
Q:您搬到鎌倉十年,大概何時開始構想《鎌倉BAKE猫クラブ》?
A:其實在開始連載幾年前,心裡就有個模糊的影像了,跟剛才提到的《遠野物語》有關,早期的作品《故事說不停》,我就是心中想著《遠野物語》創作的。那時也有一種類似「回歸原點」的心情。我很嚮往可以用短短的小故事,勾起讀者想像力的作品。所以想用不同的形式表現,而且鎌倉是個很有趣的地方,我想這部漫畫剛好可以介紹鎌倉。
Q:除了可愛的《鎌倉BAKE貓クラブ》,《Designs》裡的「人化動物HA」(humanized animal),也是用DNA操作,生出武器化的混生物種。不過,看著您筆下現代遺傳生物科技造出來的「人」「物」,好像和日本的妖怪和中國的神話(像《山海經》等)很相似,您在「設計」《Designs》時,在造形或世界觀的塑造上,是否參考了古代的妖怪圖或神話圖繪?
A:尤其在畫《Designs》的時候,我是很意識到古代的人類怎麼想像非人的事物,所以畫的時候參考了希臘神話、中國的《山海經》和神話故事。《山海經》可能是水木茂先生參考過,也可能是朋友告訴我的……所以我認識到中國古代的博物學世界。真的很有意思。
或許這麼想像會很好玩?《Designs》並不是近未來的故事,而是遙遠古代的故事。人們在《Designs》的事件後滅亡了,地球上只剩下那些HA。後來他們的形貌被畫了下來──那就是《山海經》的世界。
Q:《小森食光》的山和《海獸之子》的海,呈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奧妙,雖然您在其他訪問中談到這兩部作品中的山和海是連續的,但就自然和人類的關係上,人類介入自然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到了《Designs》,您以美國農業公司巨頭「孟山都」為原型,大公司操作糧食和DNA的手段更是粗暴。這裡面是否反映了您對人類未來的憂慮?
A:這當然牽涉了很多問題,尤其每當會造成無可挽救後果的新技術出現後,會讓我們思考很多課題。但我並不是想要把這些技術作為漫畫的主題。我在畫畫的時候,一開始是有想畫的主題(motif),譬如說想畫很多怪獸或是想畫很多魚之類,但是那些生物,如果放在神話世界可能太理所當然,可是放在城鎮裡會有點好玩。是先從畫畫的興趣開始的。
對於DNA操作等問題,我並非想對世人敲響警鐘,也不是要教訓世人,只是畫了下去,自然就碰觸到這些事情。我始終將自己的創作設定為一種娛樂,因為我從一開始就有想畫的東西,我畫讓我覺得開心的事,像是散步時經常看到的風景……最大的要素,就是想畫。
Q:如果要畫台北,您會畫哪裡?
A:這次來台的時間很短,不過我昨天去了一個地方,位在河邊,有間寺廟和藝術村,應該是寶藏巖,我看到一隻鵝,有位大叔帶著鵝一起散步,讓我印象深刻。我想畫畫看鵝跟大叔的故事,而且那很有台味,路上也會看到貓。台灣這個南方國度,跟沖繩很像,有一些相似的生物,食物也很好吃……我在思考能不能組合這些要素畫畫。
Q:常以外國風景為題材嗎?
A:《魔女》就是以世界各國為背景的故事。我對世界各國的節慶和食物,從很久以前就非常感興趣。像剛才提到第一次來台灣買的美食書,其實是系列作之一,我後來又看了其他本,介紹了土耳其等國家的節慶。土耳其非常有趣,《魔女》的第一個故事就受了很大的影響。
Q:您在發想故事時,特別在乎的要素是什麼?
A:是娛樂性!對我來說,是很好玩、有趣的,那就是娛樂。雖然經常有故事是我覺得很有娛樂性,但別人不一定那麼認為,像剛才說的《遠野物語》。不過我只能畫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
我也覺得能給人不同觀點的故事很有趣,如果能讓讀者看到獨屬於「我的視角」的故事,那就很足夠了。我也會思考讀者怎麼看待我的作品,我希望創造能讓讀者一起想像的故事,而不是自己覺得有趣就完結了。
我在創作的時候,並非一開始就設想好故事。假設這裡有一幅很棒的畫,一看到這幅畫,人們的眼前就會自然生起一個故事,所以,不是說我畫出了故事,我比較會想成:讀者看到我的畫,於是完成了一個故事。對我來說,故事是這樣的。
所以,痛苦或煩惱的人,覺得活得很累的人,能在故事裡稍微轉換視點的話,就會輕鬆下來。另外,儘管在很短的時間也好,故事能讓人暫時忘卻痛楚,或是只要聽到故事就能減緩生存的痛苦……我想故事是能陪伴人的。所以,在這個時代應該有很多人還是在尋求著故事吧。
故事有很多形式,現在也有各種媒材,但是大家尋求的故事,我覺得還是沒什麼改變。日本現在紙本漫畫變少,很多人用手機看漫畫,不過我認為紙本漫畫和電子漫畫是不同的東西。
要追究材料的話,材料有適合的表現方式,不同材料會有不同的呈現。我認為要進入我的漫畫作品前,最好有「一呼吸」的時間,就是打開紙本書頁面、先呼吸一下再進入閱讀的時間。我的作品跨頁很多,以前的作品也畫得很細緻,所以比較擔心讀者用手機看的呈現效果。但在畫《鎌倉bake猫クラブ》的時候,我就很自覺地不太畫跨頁,儘量以單頁呈現。
Q:您的作品探索了自然與未知科技的聯結,像是《海獸之子》《魔女》等都有深刻描繪,此刻的世界邁入AI時代,若把AI技術作為一種「未知生物」,您會如何看待AI與人的關係?
A:不管是什麼技術都一樣,重點是使用者怎麼運用。人總會犯錯,所以我很期待AI技術能讓自動駕駛更進步,減少交通意外。其他像是能處理超越人類腦力的資訊,也很有魅力。如果要處理某種社會問題,或是處理複雜龐大的零件,對人類來說很困難,但AI應該可以。
不過AI沒有身體,AI能查詢的資料是人類餵給它的資料。人類無法發覺的問題,AI也就無法發覺。如果AI有了身體,又能主動檢索,那就擁有無限的能力;但現在這個階段,是人下指令讓AI檢索的,在這個意義上,或許AI也跟人類一樣會犯錯,因為它使用的還是人類的資料。所以終究還是人類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人類所建立的資料世界裡,AI掌握了人類的資料,還是有可能成為有限的世界的神,卻無法成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因此人類也不能錯信,把AI神化了,否則很可能犯錯。明白這些以後,人才能聰明地跟AI往來。不過AI的能力,應該會越來越好吧。
對我這樣的創作者來說,不想把創作過程拱手讓給AI。
——五十嵐大介
Q:您會與AI協作嗎?
A:大概不會,為了提高作品品質,目前我當然也會請AI試著畫畫看或是查資料等等,有些人為了畫出厲害的畫,可能會活用AI。但是,畫漫畫的創作行為,對我來說就是最棒的娛樂。讀者閱讀漫畫,是娛樂;對我這樣的創作者來說,查資料、摸索畫法、想著要怎麼畫的創作過程,或是畫不出來的挫折,都是最棒的娛樂,那很享受,我不想把創作過程拱手讓給AI。
Q:聽說有些漫畫家會從AI的扭曲或是錯誤中得到靈感,您覺得呢?
A:這我完全有同感!我也常有這種感覺。跟我們平常的認知完全不同的組合方式,那種AI的錯誤很有趣。但是那種認知的錯位,我自己應該也畫得出來,我本來就會盡量組合不同的東西,我是懂得那種趣味的。
現在可能還無法,但是,未來也許人類會完全放手任憑AI創作,說不定那時 AI會畫出非常厲害的傑作。像是它可能會計算流行公式,知道要在哪一格哪一頁加入什麼樣的轉場來吸引讀者。因為它有無限的資料,也有無限的畫法,或許會偶然畫出不得了的傑作。所以如果有人做出了完全自動化的創作AI,這種事很可能發生。
像在工廠大量製造的工業製品,雖然說比不上優秀職人的作品,可是我聽說,在幾萬分之一的機率下,有時會出現極端優異的製品。我會想像漫畫會不會也發生這種狀況呢?
Q:您會擔心嗎?
A:我蠻有興趣的,那也是神創造出來的漫畫吧。如果能讓讀者的想像力更加豐富,那也是很幸福的事啊。
我很喜歡洗碗,風乾時如果排成漂亮的風景,心裡就會很滿足。
——五十嵐大介
Q:《小森食光》隨順四時生活的飲食生活既細膩又優美,《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裡主角嫻熟農務和家事的樣子也很帥氣。您喜歡做家事嗎?有必須做、可是心中卻討厭的家事?
A:很多喜歡的家事啊,我愛做菜,也喜歡洗衣服。雖然洗衣服是機器洗,可是怎麼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衣架,怎麼晾晒衣服、晾衣服的順序……我會讓襪子開口朝下,讓空氣更能穿透,每件衣服都吹到風,我都會在心裡先計算好才開始。
另外,我很喜歡洗碗。我會思考洗碗的順序,在流理台旁放一條布巾,而且要講究碗的放法,這樣可以自然風乾,不用再擦拭。因為有很多喜歡的碗盤,在最後擺放自然風乾時,如果也排成漂亮的風景,心裡就會很滿足,覺得好幸福。
但我不太擅長打掃,每次都會拖著,想說明天再做吧。掃地機器人也不能用,因為得先整理地板,把東西清走才能請掃地機器人掃嘛。我的地板上總是有很多資料,所以有點困難。可能對我來說,在混沌雜亂的空間裡創作,是有必要的吧。
Q:您的故事總是令讀者共鳴、進而產生自己的想法。東華大學的黃宗潔老師曾評論您的作品「故事總能召喚故事」:「五十嵐筆下的世界有如錯覺藝術畫家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作品一般,讓人在意想不到之處「看見」路徑。只是艾雪那些扭曲、延展、壓縮的線條,打開的是我們平面視覺的(超)立體視野;五十嵐製造的卻是心靈之眼的視錯覺。」吳明益老師則稱之為「小說感」。
A:我真的很開心聽到這樣的評價,很高興他們肯定了我的新觀點。正如文學裡有詩、小說、散文等文類,漫畫其實也有很多類別,我很想在漫畫裡創作出像詩一樣的作品。吳明益老師很喜歡《海獸之子》,我也覺得,與其畫一些有趣的角色、有趣的事情,我更想畫出如詩般的漫畫,讓讀者也感受到不同的視角,了解別開生面的世界。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